文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 王秋霞
学生厌学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文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 王秋霞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即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具体来说,厌学会表现为抑郁不得志、破罐子破摔、学习目的不明确等。轻者,厌学的学生对上学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走进学校。重者,当学生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这些学生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我从事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对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感触颇深。结合自己的工作感悟,我对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探讨。
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父母的榜样作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心理活动状况都烙有家庭的印记。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源于智力问题,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父母的离异、关系不好、脾气暴躁等家庭的孩子,心里问题最多。不良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同时还影响孩子的情感、个性、品德等的发展。在这日益浮躁的社会,家长教育孩子的功利性目的愈来愈明显,对子女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名言。但是,近年来,一种“新读书无用论”的风气,在社会上已成蔓延之势,挑战着新一代学生对读书的信仰和追求。当今,读书无用论的滋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家长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家长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子女,使子女也开始不想读书了。“读书无用论”之所以有抬头之势。
许多厌学的学生,课堂上经常不听老师讲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集中精力做功课或从事有组织的活动,难以坚持完成某一件事情,做事情有始无终,行为冲动,活动过多。上课时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校会时没站一分钟就开始搞小动作,上课坐不住,写作业敷衍了事,字迹潦草,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对学习了无兴趣。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由此,这类型学生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随之产生。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家长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扎实根基,让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引领和指导培育,还需要汲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态环境中的营养,更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精心呵护和亲情感染,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任何因素的缺失,都会影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若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也就帮助他们初步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那么他将缺乏自信,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初中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着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和活动来挖掘每位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厌学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产生畏难情绪,扔在一边不管。因此,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