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研所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
李涛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研所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在中国新闻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有效的呈现出民众生活状态,而且也是社会政策有效落实的一种直接体现。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也进行着改革与创新,新媒体的出现加速了其发展进程。本文将以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为出发点,对民生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提出创新与提升的几点建议。
广播 民生新闻 存在问题 创新与提升
随着媒体环境、受众收听习惯的剧烈变化,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感受到了很大的变革压力。在新的形势下,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只有及时敏锐地觉察到这些变化,并正视自身的问题与不足,随之做出相应的改革创新,才能够在新一轮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洗牌”中抢得先机,赢得受众的青睐,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报道内容琐碎,含金量低
大多数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将老百姓生活与民生问题混淆起来。在许多广播节目中,广播民生新闻节目逐渐只关注老百姓日常生中的琐碎小事,从而使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失去了自身应有的品味与高度,同时与建设民生的目标相背而行。大多数节目报道只停留在片面的单个事件上,而没有对题材进行很好的筛选,对新闻发生的背景也未作出深入的挖掘,同时缺乏对核心问题的有效解析,缺乏更具价值的信息。
除此之外,对日常的原生态生活进行报道。原生态是民生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进行民生的采访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原生态的镜头以及同期声。这种客观事实成为有效的表现社会负面现象和民众琐碎小事的有效依据,从而使新闻渗入了公众的个人隐私,损害了新闻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二)形式雷同,竞争激烈
大多数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出现雷同现象,从表面上看,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比较繁荣,然而,在繁荣之中却透露出一种单一的形式特征,促使共同争夺新闻资源的现象越发严重,媒体对此类现象要给予足够重视。
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题材重复报道现象明显,由此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大量风格与内容雷同的新闻在同一个时间段争夺收视率,并且分摊广告,造成新闻结构失调;同一个民生题材的报道会由于新闻所描述的内容比较狭隘,影响公众对其关注度,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收视效果。
(三)新闻内容流行于形式,偏向娱乐化
目前,大多数新闻节目在采访、编辑、制作与播出的过程中,存在着“戏说”的娱乐元素内容。这样往往造成新闻内容比较肤浅,使得广播民生新闻节目逐渐的偏离了其正常发展的轨道,在庸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新闻娱乐化造成的主要影响有:过分的渲染和夸大广播民生新闻的娱乐色彩,使民众生活疾苦成为不同程度上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这种报道形式增强了观众的看客心态;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中逐渐缺乏批判主义意识,新闻的理性力量逐渐丧失,同时广大听众往往被节目中的娱乐符号所影响,关注度停留在娱乐的表层,失去了新闻的内在价值;民生新闻中掺杂的娱乐信息增强了新闻的情绪化传播,使新闻失去了真实记录的诚意性与客观性。
(一)从“小民生”转向“大民生”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旨是从百姓的视角看待百姓的生命状态、生活状态以及生存状态,这被称之为“小民生”。然而,从老百姓的视角,反思国家相关政策对百姓的生命状态、生活状态以及生存状态的影响,称之为“大民生”。而广播节目在选择题材时一定要压缩偏向于个人投诉型材料,必须要腾出更多采访量与播出时间报道典型的“大民生”问题。同时,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一定要集中力量报道社会与群体的“大民生”,其不仅能够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而且还能引起社会广泛的共鸣。因此,一定要抓住大要点放弃小事情,而不能平均用力。同时也要集中全部力量,重点报道当天发生的重要题材。在重大事件上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发出广播自身的声音。
除此之外,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一定要以开阔的视野,从多角度来关注与反映民生问题,同时也要把国家民生与百姓身边小事相结合,有效报道民生问题。在报道“小民生”时一定要渗透人文关怀,强化公共意识,而在反映“大民生”问题时也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才能使广播民生新闻具有更加饱满的内容,从而丰富新闻内容层次,更能体现新闻价值,拓宽民生报道空间。
(二)加强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建设性”与“理性”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从业人员也要做一个优秀的“把关人”,而不能以迎合广大听众为主要目的,导致新闻观点与报道相互失衡。因此,在进行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时一定要加强“建设性”与“理性”。必须要以广播新闻节目多视角与开放性的特性来反映社会现实,以公平公正的立场与客观的态度来体现新闻发展的背景。对此,不仅要从平民的角度报道相关事实,而且也要充分体现相关事件的动态与各方的意见。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对立双方所交锋的观点,结合相关的权威人士与专家的解析,来更好的呈现事件发展的相关动态。在多方观点、情感与信息的相互碰撞中,更好的还原事情真相,从而达到与大众的共识,以此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才能更好的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掌握社会舆论的引导权。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带有鲜明的亲民性与草根性,其最大的特点是“为老百姓说话”。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在为老百姓说实话、办实事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触及社会丑恶和矛盾,并且展开批评性观点,这样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才能跨上新的台阶。从这方面上看,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是社会问题的观察家,同时还具有社会观察家的气质和品格,而作为新时期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不仅要承载着新闻广播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要以更加系统与深入的方式和视角,通过跟踪报道、连续报道与新闻观察等形式,有效的提高节目的把握与认知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增强节目的引导力与权威性。
(三)媒介融合拓宽信息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广大广播民生新闻听众直接分流或者是减少;(2)强制性的把广播民生新闻置于全媒体新闻体系之中。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因此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其通过与新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也开辟了广播新闻节目新的出路。由于民生节目对全媒体资源的利用与挖掘还没到位,因此,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优势并没有充分的显现出来。新闻信息是共享资源,而相对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在大量的信息基础上,要有效的挑选出具有价值性的新闻线索,同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深度解读,使之具有可行性。
当今新媒体从内容上为广播民生新闻开辟了新的天地。而新媒体时代产生的微博传播与广播民生新闻的视角可谓是天造地设,共同点在于都是从平民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平民生活。微博中含有大量的民生信息,并且通过微博转发数、评论数与关注度了解民众的关注点所在,这样便容易挖掘出更具新闻价值的民生新闻,从而使新闻更具有针对性与方向性。与此同时,微博的文本不能对事物做出深入解析与系统的探讨。因此,广播民生新闻要与新闻线索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行报道,不仅要从网络上挖掘新闻信息进行报道,还要探索新闻背后的原因与真相,最大化的实现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不仅能够有效的反映出社会的风土人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这类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需要进行及时的改善,从而有效提升节目的质量,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责任编辑:孟宪超
更正说明
本刊2016年11期,张兴茂论文第2页,日本文化产业占比20%,其制造业占比仅7.5个百分点,有误。现更正为:日本文化产业占比20%,其制造业占比仅高7.5个百分点。
特此说明
《数字传媒研究》编辑部
G222
A
2096-0751(2017)01-0010-03
李 涛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研所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