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雷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大众化意蕴
韩 雷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四个层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研路径:其一,简单性使其概念通俗易懂,更易于大众理解;其二,隐喻性使得传播内容更易于接受;其三,创造语境能够使得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迅速建立共识;其四,回归传统,借古喻今,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
习近平;治国理政;简单性原则;大众化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9问题是如何使理论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呢?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2]467。因此,若要使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应采取大众化的形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思想中以语言学为视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方式。
“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物理学的整个科学史中,不断有人力图把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观念和关系。”[3]39而著名的“奥康姆剃刀”则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研究中简单性原则的发展。作为简单性原则的功效在于可以使复杂、冗长、拗口的理论变得更加直接,便于人们接受和执行;可以对深邃的学术理论进行“提纯”,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因为复杂事物本身就是由诸简单要素所构成。正如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简单性原则时所说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4]388。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同样也孕育着这种简单性原则。
第一,简单性原则就是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即主要矛盾,使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有的放矢,同时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目前,国家治理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划界问题。习近平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5]77这样就澄明了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但矛盾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因此习近平接着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95。对于国家治理的重点应落到市场,同时辅以政府的协调。习近平通过这一简单性的描述便将国家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晰。
第二,概念释义的简单性。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有多处概念释义,在这里仅以中国梦为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使中国梦深入人心成为亿万人民群众借以拼搏向上的动力,这就体现在通过什么方式对中国梦进行解释。习近平再一次通过简单性原则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时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5]49。在这一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梦具有了时间效力,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将中国梦从上层建筑的政治话语转向了民间,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同时也就应运而生了“中国梦,我的梦”这一大众化的民间表述。
另外,习近平并没有停留在对中国梦的解释上,对中国梦的实现也提出真知灼见。习近平认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5]56-57习近平通过简单性原则对中国梦进行释义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三点大众化的功效。第一,概念的解释并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均是普通的文字,使得中国梦更加贴近大众;第二,习近平没有将中国梦的界定局限在某一特殊群体,而是将其推而广之,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第三,习近平在对中国梦释义的同时并将其延伸到国际层面,这也就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如何做到“理论迁移”提供了参照。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1]81那么,若要使小众化的语言、精英化的语言得到广泛的认同就应在语言表述上进行“加工”,使其变得通俗易懂,隐喻便是诸多语言“加工”方式的一种。“作为隐喻本身就创造了一种与原始语义相似的场,在这一场中传播者同接受者会形成共同的认知模式。”[6]10例如用心脏来隐喻首都,在这一场景中本体首都借助喻体心脏便在交往中建立了双重认同,一是首都表达着主客体共同的政治文化中心,二是通过心脏进一步强调了首都的重要性(因为心脏是每个人体内重要器官之一)。因此,隐喻这种表述方式使言语更加具体,易于打动人,更加趋向于大众生活。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也将隐喻运用其中,以达到通俗易懂之效果。毛泽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以隐喻文化界和理论界上的探讨;邓小平的“猫论”更是隐喻出人们对计划和市场的重新审视,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实效性。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也多处使用隐喻,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事例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5]153。在这段讲话中,习近平传递的主要思想是要党员干部做好现阶段的本职工作。为了更有效地强调现阶段工作,习近平用“接力赛”来隐喻现阶段工作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信息接收者更加明确现阶段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因为,作为喻体的接力赛本身就是人们耳熟能想的竞技类体育项目之一,当信息接收者接收到“接力赛”这一表述,会很自然地在脑海中浮现出竞技体育者的拼搏、勇敢竞技状态,迅速置于“比赛”之中。在众多体育赛事中接力赛不仅需要选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在比赛中的争分夺秒,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在接力赛中要求每一个队员都要在前一名队员的基础上奋力前行。这就使得党员干部在做好现阶段工作中具有了勇气和斗志;同时,这种隐喻还达到了价值延伸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下表便可清晰地看出(见表1)。
表1.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部分隐喻
示例二:“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兄弟同心,其利断金。’”[5]240在这段表述中,习近平以中国梦为契机,消解了两岸间的空间距离,在如何实现中国梦中则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一古训,用“手足同心”隐喻着两岸关系之间的血肉情谊,用“其利断金”隐喻着祖国统一的效果,使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很快建立起一种彼此间的默契。
语境即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话人在说话时的背景,如历史、人文、地理等要素,也可以指语言传播者在语言传播时通过对发生在过去两者之间共同事件的回溯来增进共识。语境是“围绕我们感兴趣的对象,并通过它的关联有助于解释它的事物”[7]145。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话者所进行的语言描述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即使说话者的语词再精炼,再具有逻辑,意义再重大,若忽视语境的作用也不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为,“对于实际使用的语言来说,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与一定的语境紧密相联系的,离开了语言的时间、地点、情景,语言的交际参与者以及语言的交际目的等环境因素便不能确定语言的具体意义”[8]。这一点在国际合作上至关重要。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是共同利益,而更为重要的是国与国之间是否能够建立彼此间的认同,而认同的前提是交际双方共同语境的建立。
“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5]287-288
在这两段演讲词中,习近平引用了冼星海的故事在中哈两国之间建立了共同的语境,通过这一语境的建立可以从两方面达到增进共识之需要。第一,哈萨克斯坦是苏联卫星国家之一,尽管苏联解体,但中哈两国依然有着传统的友谊,通过对冼星海受困于哈萨克斯坦,并得到当地热心人士的帮助,这就为中哈两国的合作预设了隐形契约。第二,冼星海在哈受救后不忘回报,将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这就在喻示着中国人民具有知恩图报的道德品质,也预示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于哈方是有益无害的;也打消了哈方对合作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了共同利益的建立。除此之外,通过语境的建立,不仅能够使说话者所需表达的意义更加具体化,同时使话语双方建立一种心理上的约定,更为主要的是话语接受者在这一构造的语境中产生正向的联想的同时,能够找到彼此一致的兴趣点,即“我们感兴趣的对象就是我们意向的对象,它是我们在某一确定语境中选取的指称点,但它还不是指称本身,而是关于指称的某一方面,它是语境的凝聚点”[9]。一旦互动双方找到彼此熟识的“凝聚点”,便可进一步促进话语接受者对说话者需要表达语意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契合之处,如辩证法、知行观等。因此,如何用好中国话语,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式的解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问题之一。如经济基础这一术语的翻译就源于宋代王安石的政论性文章。习近平在其治国理政的表述中就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恰当的结合,使理论更具中国特色。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共有133处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引用最多的是《论语》(14次),其次是唐诗(11次),之后是《孟子》(7次)、《礼记》(6次)、《邓小平文选》(5次)、《毛泽东诗词集》(4次)、《毛泽东选集》(4次)、《周易》(4次)、《史记》(3次)、《管子》(3次)、《老子》(3次)、《尚书》(3次)”[10]。
在这一统计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两方面为如何回归传统提供了参照: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势微,其中的很多经典表述对于当今社会治理问题的阐释更具效力。因此,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新闻撰稿页都应以此为鉴,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使中国“故事”的表述具有民族特点。第二,要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才能避免前苏联党内大批判的恶果,这里所说的继承主要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一脉相承,即使是新的理论也不能忽略传统。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回归传统并不是回到传统。因为传统中既有经典也有糟粕,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肯定旧事物中积极的一面,扬弃旧事物中不合时宜的一面。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要警惕“儒家社会主义”,虽然“儒家社会主义”也有其向善的一面,但诸如“通儒院”、“庶民院”等政见有明显的回到封建之嫌,也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距甚远。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56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还应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彰显其价值。所谓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就是使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运用它,进而形成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武器。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宣传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加工处理”以大众化的形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因为“思想一旦掌握群众,就变成力量。”[11]321而问题是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12]707。同时倡导用“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2]534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国学者也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尝试,但缺少跨学科之间的互动,在研究中主要以宣传、认同和实证调查等视角为主。通过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以语言学为视角进行大众化的传播,不仅能在说话者和话语接受者之间建立共识,而且增进了互动双方彼此间的认同,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探研范式,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毕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真懂、真学、真用!●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郭贵春.隐喻、修辞与科学解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Dilly R.Problem of Context[M].New York: Berghahn Books, 1999.
[8]王松,刘长远.试析动态语境与意义建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4,(9).
[9]郭富春.当代语义学走向及其本质特征[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6).
[10]关琳,许佃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本计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5).
[1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武晟)
D616
A
1003-7462(2017)02-0041-04
10.13977/j.cnki.lnxk.2017.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