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耀奎
摘要:填报志愿永远是每年高考后学生和家长最头痛的事情,而作为艺术特长生,在有限的高考分数和专业成绩下,选择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也是让全家举棋不定的难题。2010年5月,国家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同时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从这两方面来看,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力求贴近国际,遵循市场的。这也让 “民办”与“公办”的高校教育,必须利用各自的特点,走出更加符合市场,贴近国际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招生、教学、就业处于优势地位。
关键词:民办、公办、教育为本
“转型期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题论文,编号:14G231
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办学机制可分两种:一种是计划体制机制,它是国家计划的产物,也是大家认为的公办高校;一种是民办体制机制,也被称为市场体制机制,它是以市场来配置办学资源和办学要素的体制机制,这便是民办高校。从春秋战国开始,私塾式教育一直是中国几千年的重要教育机制,并深深影响了当时的高丽和东瀛,说明当时国家承认的私立学校并不是“低等”的代名词。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计划经济让百废俱兴的中国有条不紊地走出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也让公办高校成为国内目前最为重要的教育教学阵地,为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培养输出了大量栋梁之才。在经济体制日趋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教育改革在实行计划体制的前提下,也开始部分地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发展民办高校,从办学投入到毕业生输出的全过程、全方位采用市场机制,可以说这是民办高校与生俱来的办学优势。
一、办学优势
客观来讲,论综合实力,公办高校作为国家财政扶持的一部分,一类公办高校的教育环境与学术水平仍是最高的,但随着十几年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变化,也不能说每一所公办高校都比民办高校好。各民办高校办学情况也差别很大。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办学主体和资金来源的不同,虽然都在培养人才,但处于各自目的不同,各自机构也有一定的差别。
公办和民办高校的办学也各存利弊。正是因为办学体制不一样,公办高校专业设置以国家教学大纲为准,开设符合要求的专业课程,而且更多考虑现有教师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方向来,这样有他的好处就是学术性强,科研队伍整齐,能够担负起教育教学任务,但也正是因为有固定的教育梯队,教学呈现宗派化,这样有一点好处就是保护了设计技艺的一脉传承,例如清华美院的课程设置,更专业和专一,不过也让学生步入社会时,难以及时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迷茫。民办高校由于资金有限和盈利问题,课程安排在符合国家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贴近实际,设立当前社会急需和必须的艺术设计课程,在确立培养方向后,再配备相应的教师队伍,虽然多数民办高校在原有应聘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大量外聘相应专业方向的兼职教师,却让学生的专业课程更加灵活多样,贴近社会需求,会让整体教学呈现一定的变化性,学生毕业后,容易自我定位,尽快进入社会角色。
二、教学服务优势
高校教学服务大体分为授课服务和行政服务两方面,授课服务是学校对学生的直接服务,行政服务协助授课,从而达到为学生服务。公办和民办高校整体教学服务构架都是一样的,按照国家教育规定,合理匹配师资,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
公办高校,拥有稳定的教师梯队授课,行政教师也能够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在一类和重点类高校中,会有学术更权威的师资力量,行政分工也更加细致和全面,但由于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教师职能考核依然以综合实力为重,使很多老师疲于各种资历累加,甚至在行政、人情干涉下,让本来相对合理的教师评定,变得更难,从而让教师分心教学,试想这样的教师状态,如何发挥好稳定的师资力量?民办高校的教师总体没有公办高校全面,行政教师在有限的投入下也会精简,但很多民办高校对外聘请专业对口教师,甚至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为学生上课,这灵活了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让教师不再是为学校而提升自己,而是为了自己提升自己,主动性更强,教学热情和效果也会更好。由于民办高校行政师资有限,因此更多的工作由相对较少的行政人员来完成,高科技现代化网络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窗口式办公,从而让学校的资金更倾向教学。国家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延保在“中国大学改革回顾与发展展望”中总结:“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只有先进的理念还不够,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打造一支和学校地位相当的‘能搞科研、懂得教书、善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进而形成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
高校教学重在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公办高校在国家教学大纲要求下,更注重专业的完整性和教学的完整性,老师专职授课,学生专职听课,只要达成教学要求,学生成绩合格或优秀,整个高校学习生活就算完成。现在公办高校依然把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部分,企业合作,毕业招聘会等,但每年还是有上百万的高校毕业生直接流向社会。而民办高校重在观察市场,不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行政考核和评定上,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专业定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甚至有的民办高校能做到没毕业就有工作,但也存在很多风险,学生技能单一化可能是影响后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把创业教育引进到教学,也许是以后高校教学的注重方向,这能够较好地弥补公办和民办高校的教学不足。
三、人才输出优势
高校人才培养最初也是根据社会需求定位,比如师范类、医学类、金融类等,但随着近些年综合性大学的兴起,很多高校不再专业明显,师范院校存在非师范类,清华大学也合并了原中央工艺美院,一时间综合性大学成为国内各省市相继效仿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不但整合教育资源,也让繁杂的地方办学更加统一,方便管理,但也让很多毕业生更加不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步入社会后容易迷茫,这不但影响学生就业,也会影响学校招生。
民办高校注重市场需求,要想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口碑,必须从出口解决,如果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品牌将不复存在。这种办学理念让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相对有较好的定位,甚至可以做到按需就业,一方面让毕业生有很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让学校良性发展。然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民办高校没有解决好的实际问题,市场可以引导一所民办高校良性发展,也可以引导进入囧境,所以民办高校在遵循市场的基础上,还可以学习公办高校的经验,完善教学。
在未来高校的建设中,应注意建立教育为本、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的新机制。前领导人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办学模式。只有从自身出发,从教育出发,从学生出发,才可能让高校从根本得以生存,所以赋予大学招生、国际交流、学科专业设置、职称评聘等高度灵活自主办学的权利,才更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体制。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管理好学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更加適应社会需求的实际人才,因此要把市场的机制和理念引入办学体制,学会“经营”,只有提高效率,才能更好地输出效益。
理想的大学不是纸上谈兵,充满幻想,而是要通过积累和实践,一步步去实现。这不仅仅包括校园、房舍、仪器、设备、网络等硬件的改善,也包括理念、传统、校风、学风、文风等软件的优化,履行制度,追求名衔尚且容易,难的是教育为本,独具品位。我国的高校与国外高校还存在差距,赶超国际一流大学的愿望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欧洲公办高校,美国民办高校,都有其成功的经验和办学模式,但也是有其历史和背景的,中国的“公办”和“民办”高校,既然已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虽然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存在落差,我们要相信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在各界知名人士的监督倡导下,在各级教育教学单位的共同合作努力下,不管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将成为考生、家长放心的理想大学。
文献参考:
1、“中国大学改革回顾与发展展望” 李延保 《中国高校科技》第四期 2013-04-23
2、“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走向” 徐通模 百度文库 2001-08-23
3、“中国大学素质教育回顾与展望” 黎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