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仕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自2003年建院以来,以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开放的教学时空观为指导,遵循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从狠抓教学的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入手,积极稳妥地推动学院教学的深层次改革,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回顾十几年的办学经历,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是在教学管理中强化了“质量”“规范”和“研究”三种教学意识,落实了“应用型目标”“教学规律”和“教学改革”三个关键词。
加强质量意识,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按成本收费的民营机制,决定了其必须面向市场办学。所以独立学院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方面上来。这客观上要求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应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同时又要比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职业岗位适应性。这也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
在专业建设方面,一是控制专业数量,稳定学生规模,走内涵发展道路。按照“改老、增新、扶重”的原则,学员要面向市场和经济建设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控制专业招生规模,使招生专业逐步稳定在40个以内,在校生人数逐步稳定在1.5万人以内;二是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打造优势专业群;三是结合专业发展,实行分类管理。学院优先发展品牌和特色专业,重点培育发展潜力较大的专业,适当兼顾一般传统专业,逐步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四是围绕专业建设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建有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这些举措对优化学院的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方面,一是构建具有能力培养特质的课程体系。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应用型课程、实训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类实践环节教学的学分比重不少于17%,理、工、医、艺类实践环节教学的学分比重不少于27%;实施“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构成模式;通过校外行业专家参加专业课程方案制订等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二是采取“课程群”和实验技术或学科框架双维并用的课程整合机制,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着力加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实践实训课程的比重。
在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方面,一是借力河南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增强人才培养的基础厚重和专业厚重;二是推行“双师型”人才培养计划,实践型课程聘请校外行业专家与本院教师共同授课;三是在开放的教学时空观指导下,改革实践环节教学的开课时序、实施空间、评价标准、落实措施。针对各专业特点,学院要理顺课内实验与课外科研训练、课外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的开课时序,使之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衔接的系统的、立体的育人新机制;四是切实有效推进学分制与弹性学制进程;五是推行多途径实践教学模式。学院把一些专业引入企业实训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模拟训练,开展顶岗实习、实行产学研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及竞赛,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等,使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个性化、针对性等维度得到彰显;六是落实专项学分计划,将课外实践成果计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体系。
近三年,学院通过每年设立70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或引导学生课外进入实验室,或通过自发形成“师生联合体”的形式,在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课外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0余项。
加强规范意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挥教学管理职能,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先后围绕教学管理岗位职责、教学中心地位、教师教学行为、学籍管理、教师业务成長、各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考试工作、教学督导等方面,修订完善了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各教学环节事项的管理规范、实施程序、质量标准、学术规范,使得教学活动的各主体行为和管理事项均有章可循。
在教学管理的组织架构上,学院改变以往由教务部包揽学院全部教学管理工作的做法,逐步形成了学院(教务部)一分院一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模式,并通过理念引领、依岗定责、提供平台等方式,逐步理顺了各级教学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能和相互协作关系,强化了二级分院的教学管理职能,有效发挥了教务部在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引领、协调、督导等作用。
在教师业务能力培养方面,学院依照教师业务成长规律,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专家引领、骨干示范、教学实习、对口听课、讲课演练等形式,助推青年教师尽快在教学岗位上发挥作用。
加强研究意识,推动深层次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研究、评价教学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推动深层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学开展教学(教学管理)研究是必须的,这是教学活动的规律性所决定的。就教师个体而言,教师要高质量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研究这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联性、合理性;二是研究把各种知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传递给学生;三是研究呈现、创新、拓展知识的有效方法;四是研究教学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五是研究有效组织教学的策略,等等。
在教学管理改革与研究的实践中,针对实际情况,学院有意识地开展了教学业务归档材料的规范管理检查活动,培养教务管理人员自觉收集、整理、保存教学管理业务档案的能力,并通过及时梳理归档材料形成动态研究和评价教学基本状态、固化人才培养过程痕迹、反馈指导教学的教学研究意识,以此推动学院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步入新台阶。
近三年来,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学院每年设立70项左右的教学改革项目,投入资助资金120万元,先后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获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这些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科学的教学评价将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激发教职工做好“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内驱力。近年,学院开展了几个方面的教学评价活动:一是持续开展教学督导,注重对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二是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管理系统实时动态评价教学活动;三是设立教学奖励,如通过评选课堂(实验)教学优秀奖、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有效地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作者系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副院长)
责编:帕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