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
2017.01.09
治国理政:治理怎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
今天,“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已被认为是构成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四梁八柱”。一些理论学者认为,系列讲话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治国理政。
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使命。今天的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集中起来,就是国家治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共中央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宣布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出的治国理政思想,从新的起点出发,是顺应世界历史和时代潮流的理论应答,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当下中国的实践。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学者们认为,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责编:英杰
《三联生活周刊》2017.01.16
爱的错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评价说:“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时代的父母都更爱思考‘如何做好父母这件事”。如何做好的父母?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在于解释另一些问题:我们如何看待童年?我们认为孩子应当拥有何种童年?
我们或许没有养育孩子的经历,但每个人都有关于童年的经验。童年在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常常会从童年的经历中去寻找解释自己的素材。这些素材可能并不完全来自记忆,也可能并不完全真实,但作为我们建构的“个人叙事”,它会指引我们的行为,勾画我们未来的方向。这些素材也构成了我们对“如何做好的父母”这一问题的重要理解。
《南风窗》2017.01.01
英雄归来
在全世界,“英雄主义”正在回潮。世界在一种不确定性和焦虑不安中,对过去紊乱的秩序已经感到厌烦,正在召唤那些强有力并被赋予某种期待的英雄式人物出现。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世界的变化,在内容上当然不同,但在心态上却具有某些相似。中产阶层社会和社会底层正急迫地想抓住他们认为能够抓住的东西,而能够提供这种可能性的秩序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特殊人格来保障。
对于中国来说,英雄主义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曾经一度变得暗淡。而在今天,社会背景已经悄然切换。社会结构已经生长出了新的东西。英雄获得了一个清晰的界定:担当。我们期待英雄,但更希望每个人成为自己的英雄。
《看天下》2016.12_28
“这世界很酷”:2016那些反套路的年轻人
日前,社科院发布了一份總结报告:《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报告里的年轻人表现出彷徨的一面——他们忍受不了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压力,回到小城又发现,很难适应关系复杂的环境。或许,这种复杂的社会现实,不安的心态,才是人们喜欢金承志的歌、薛之谦的段子和傅园慧表情包的原因。
这世界很酷,也很有趣,也能够接受并奖赏那些不按套路行事的人。接下来要出现的这七个人,就有着相同的特性,都不愿意按照原有的套路行事,不断试图突破边界和限制:那个叫papi酱的姑娘带红了短视频这种形式,一个日本建筑师试图为中国的年轻人打造“乌托邦”社区,还有穿行在科幻与现实中的作家……
话语
——清洁工作确实很简单,薪水也少。但是我觉得薪水少,就更应该努力。有了成果,再去谈钱。如果一开始就追求高工资,别人也会衡量你到底能做什么,而我觉得先让对方知道你能做什么,这很重要。就像在日本,以前大家也瞧不起做清洁的,但现在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有所改观,自然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工资。
——日本机场清洁女王新津春子如此评价职业价值
认同创新,尊重知识。科技的每一个创新都是在改变和影响我们的。我们应该把(认知)这一类的行为作为我们最高的一个标准,在这个价值观下,才会保持饥饿感和创新的态度、精神。
——网易CEO丁磊鼓励网易把“新知”作为传播的第一顺位要素
人工智能领域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什么让我们害怕?换句话说,如果了解了“害怕”的算法,我们是否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把它创造出来呢?将“害怕”编程送给害怕的人?粗粗一想,已然怕。
——品玩网网友“fengshangyue”讨论人工智能利弊的多种可能
在大众传播时代,电视直播将互动推到了大众传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才还原了,人类面对面的、即时互动的情境。从社会传播和人际传播两个层面,网络直播将人类交互活动推向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展开的层次。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王晓红认为网络直播将引发新的传播革命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1月15日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0王定华强调,要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未来将对师范专业进行专业认证,认证优良的可以颁发教师资格证,认证一般的毕业生要参加资格考试,认证较差的取消举办师范专业的资格。
由于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首日,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201万人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与2016年相比,报名人数增加了24万,增幅13%以上。针对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动机进行的调查显示,35%的被调查者选择“本科就业压力大,提升就业竞争力”。因“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选择考研的人紧随其后,达31%。另外有1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而考研。同时,超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工作薪酬的影响较大。
如今,不少高校学生感觉购买正版教材的开销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网店、二手书店或复印店置办教材。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6%的受访者觉得高校正版教材贵,52.5%的受访者曾购买过盗版教材,71.3%的受访者认为应减少正版教材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购买教材的渠道依次是:从学校教材科等部门订购(57.2%)、在正规书店购买(59.1%)、网上购买(43.7%)、从二手书店购买(128%)、到复印店复印或购买(8.2%)等。
责编:帕拉
《2016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高校形成“微博矩阵生态”
1月5日,“2017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举行,会议发布了《2016中国高校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报告称,微博成为众多高校新媒体传播标配。从第一所高校开通官方微博,经过7年的积累,微博累计了5200万学生群体用户,精准大学生日活用户达到1350万,高度活跃用户占比70%;在学生社团方面,有3.5万个高校社团进入微博平台组织开展活动;在高校覆盖率方面,有超过3000所大中专校园,包括全部“985”“211”高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开通官方微博的高等学校1168个,累计粉丝量2725万,累计发博量310万条。
“十三五”将适度扩大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
近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将扩大高校自主权,探索开展高水平大学自主确定研究生招生计划。
一是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适度扩大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博士学位授权以学术型为主。二是着力加强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健全博士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三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通过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计划”“未来科学家计划”“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等重大项目建立激励和引导机制,激励培养单位深化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质量,培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充实国家未来科学家后备队伍。
民办学校按营利与非营利分类管理放宽办学准入条件
1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对民办学校(含其他民办教育机构)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放宽办学准入条件,只要不属法律法规禁止进入及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安全的领域,政府不得限制。
《意见》指出,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对民办学校(含其他民办教育机构)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举办者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营利性民办学校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民办学校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举办者自主选择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依法依规办理登记。对现有民办学校按照举办者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分类管理。各地要重新梳理民办学校准入条件和程序,进一步简政放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
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5%
大学毕业走进社会后,你是否存在“学非所用”现象?由中国社會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近期在北京举行。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5%左右。大学生中,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明显高于专科毕业生。在本科生中,理学、农学和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
报告指出,从2011至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看,建筑业、教育业、金融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业累计约吸纳了毕业生就业总量的1/3。调查显示,2011至2015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有小幅上升,由64%提高到66%,毕业生工作的专业相关度仍有待提高。报告称“这要求高校专业设置进行供给侧改革,由供给导向转为市场需求导向”。
责编:帕拉
“哲学专业遇冷”折射社会功利化倾向
朝清
曾经,哲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状元的理想。如今,这曾经的“思想殿堂”却成为调剂专业的“收容所”。根据《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从2010年到2015年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不含艺术学科)的招生情况来看,哲学招生规模保持平稳甚至有所下降。从招生人数来看,哲学专业不及1万的招生人数仅是工学专业招生人数的零头。(1月9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更是一种激烈的竞争。哲学从昔日的热门专业到如今的冷门专业,生存生态的鲜明反差,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发展的进程以及与之而来的种种困境与问题。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当下,“哲学专业遇冷”根源在于走偏甚至扭曲的价值认知。
哲学成为不折不扣的弱势专业,学哲学的人数越来越少,甚至有少数高校取消了哲学专业。那些选择读哲学专业的大学生,不可避免会遭遇形形色色的傲慢、偏见乃至歧视。当财富成为社会评价的主要标准,“读哲学有什么用”建构了一道人为的藩篱,将不少青年学子区隔、排斥在大门外。
专业直接和将来的就业方向挂钩,学生和家长自然会进行反复的权衡与计算。“读一个好专业,找一个好工作”成为许多人的利益诉求,承载着公众对“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有用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那些将来不好找工作、难以让年轻人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生活的冷门专业,不可避免会遭遇污名化,进入不受待见的边缘地带。
伴随着市场化、商品化进程,那些和市场需求匹配度较高的专业一度成为“香饽饽”;比如,法律、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就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学生和家长。但是,市场需求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更为关键的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兴趣偏好、能力与潜力,那些别人心目中的好专业,并不见得适合自己。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指出,人是表现为言谈的存在者,言谈背后是人的生活家园;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学会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现实考题。学会以审美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并选择值得拥有的生活方式;通过清醒的自我调试实现与自我的和解、同群体的交流和对社会的融入,拥有丰盈的精神家园和强大的内心世界。当冷门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做到这些,同样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即使所读的专业没有那么热门,也依然有实现人生突破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一一京东网刘强东、当当网李国庆大学所读的都是冷门的社会学,却依然成为商界精英,给这个世界带去了改变,影响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就此而言,“哲学专业遇冷”只是暂时的,有真才实学、有一技之长才是大学生在这个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所在。
责编:帕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