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4-12 16:03马帅旗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马帅旗

摘要: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然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定位不准确、人文教育缺失、培養模式相对滞后等问题。学校应提出以“素质、知识、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文素质建设、教学实践体系改革、健全创新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健全管理和评估体系等进行改革试点研究,探索适应于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创新文化;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内许多研究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实践模式、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然而,由于地域教育发展的状况不同,生源不同,各校办学层次、办学目标以及培养类型不同,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理念趋于“同质化”,或直接借鉴其他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致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不利于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

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学校“502创新实验室”为研究平台,以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学生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人文素质建设、教学与实践体系改革、健全创新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健全管理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基于“素质、文化、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在新形势下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协调发展进行有益探讨。

一、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人才培养的类型主要分为学术研究型、职业技术型和知识应用型。国外高校注重办学特色,具有个性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MIT采用“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模式,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学科:加州大学采用“个人专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特定兴趣和学习目标;哈佛大学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注重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斯坦福大学采用“产学研”模式,强调应用导向和学科之间的互补。

国内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但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规格与市场脱节,与学校学科优势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不如学术研究型人才,在技能方面又不如职业技术型人才,致使国内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

(二)人文素质培养缺失

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位,研究型大学着重于理论培养,职业技术学校着重于技能培养。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时强调增强学生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却忽视培养人才完备的品格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自主意识的人,而不是培养只会做事情的机器。所以人才的培养不应仅仅关注专业知识、技能,更应使学生具有完备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体系滞后于技术发展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倡导“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的观念。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各类行业中都出现许多新生技术,而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技术发展,从而导致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过于注重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缺少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联动性。

(四)实践培养措施不到位

实践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来获得。因而,实践培养体系的优劣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滞后于生产技术,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内容与新技术联系不紧密,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部分无法实施,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并且实验室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完善,课堂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实践活动等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主要从人文素质建设、创新机制建设和培养模式改革三方面着手。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社会需求及生源特点,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和目标进行完善;其次,对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广泛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改进措施,着重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研究;最后,依据专业机构测评结果和社会反馈情况,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文素质建设研究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者多从教学体系、实践环节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应仅仅拘泥于“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所以,学校要进行深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在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强化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心智和人格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应考虑行业对工程应用能力的需求和工程应用能力训练的规律,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以工程中对知识的需求为主线、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设置课程体系。

第一,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从培养目标定位出发,根据市场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要求,結合学科特色,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要协调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不应拘泥于某一行业或当前的市场需求,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第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根据认知结构、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对教学内容逐一进行定位。同时,高校也要大胆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人才市场对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充分反映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第三,教学方法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形式,要借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第一,阶段性实践课程改革。依据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从而使实践环节与认知结构、培养目标相吻合。通过开展八个阶段实践课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

第二,加强实训场所、基地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合作,实现与政府职能部门、知名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培训基地等多途径、多模式、全方位的紧密合作,扩展学生的实验场所与环境。

第三,加强实践环节改革力度,细化各实践环节目标、过程。要根据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要求,分别对学生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及毕业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防止出现实践环节“走过场”的现象。

第四,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环节。各类实践活动采取“旁边站、试试看、我要干”的实践模式。对低年级学生宣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方式、过程和效果,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感性认识;二、三年级的学生,分别由三、四年级学生带动,协助高年级学生从事科技活动:鼓励三、四年级学生多参加一些具体项目或全国性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

(四)创新文化建设,健全创新机制

创新文化建设需要拥有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发挥以创新精神形成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进行创新文化的底蕴和氛围建设,形成健康的创新机制。要将科学研究中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蕴含的自由民主、追求真善美紧密结合,形成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文化。

在创新文化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第一,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学校要进行宣传和引导,弘扬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利用大学生科技作品展去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使他们具有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利用哲人思想、理念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完成从做事到做人的转变,具有完备的人格。

第二,改革传统应试教育,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激情和热血,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过程,保护人才的创新个性。使学生意识到:对于科学问题,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人才培养中要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使学生具有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探索、勇于拼搏,坦然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失败与困惑。

第三,强化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培养人才。使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避免出现学生专业知识单一、能力片面化的问题:使人文类教育和理工科专业知识相融合,促进工程技术和人文素质协调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素质、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英杰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