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理解

2017-04-12 15:47肖乐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解积累运用

肖乐平

(衡山县城西完小 湖南衡山 421300)

摘 要:“教语文”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课程意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一字之差是对语文教学着眼于“理解内容”的定位进行纠偏,并将其重新定位为“言语实践”。这一回归,并非简单的回来,也不是回到老路上去,更不是倒退,那么我们应该在回归本原的过程中怎样去寻求一种平衡,产生新的认识,酝酿新的突破呢?

关键词:理解 积累 运用

一、巧理解

如何帮助学生化抽象的概念为真切的体会,从而真正理解关键性词语的丰富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就容易却艰辛”,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就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以情感为主线,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现人间父子情深的氛围,教师通过板书“地震”一词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什么?”接着抓住地震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这个实际问题,播放了相关视频,给学生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学生自然联想到地震的“惊心动魄”、“惨不忍睹”、“痛不欲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紧接着,教师以“了不起”入手,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动的父亲在废墟和瓦砾中整整挖了38小时这段感人的内容出发,在情感的升华中体会父子的“了不起”。在分析父亲的形象时,展现了三幅画面:①父亲见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但又重新挺立;②很多人劝阻,但他坚持着挖废墟;③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的画面。情感的一次次推动使学生成功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也很自然的理解了儿子的“了不起”。

值得点醒的是: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无论语言文字,还是文章表达的意思、情感,都是很难讲准确的,也是没必要讲清楚的。柳斌先生说:“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呢,却求甚解不好读书!这样不行。”我觉得,陶渊明说的“不求甚解”道出了一个事实,即许多东西,比如词语的意思,文章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往往是很难说清楚的,也没必要说清楚。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是在不经意中的,因人而异的。感悟到的东西,有时是说不出来的,也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来,意会就行了。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一个结论;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语文教学不宜太强调“合作学习”;辅助手段的使用要恰当适度,因为阅读教学的根本手段是理解感悟。

在理解感悟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认清一点:只有在言语实践中培养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虚空和低效的问题。

二、重积累

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多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绚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西沙群岛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在读中想象西沙群岛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2.多诵。

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离不开积累,而积累离不开背诵。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认为只有背诵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看张”的境界。背诵既是储存、积累语言、知识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等意识和能力。起着良好作用。在背诵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做到更广泛地积累语文知识。

3.丰富生活。

叶圣陶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多了,了解才见深切。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学语文时,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的需要沟通,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时事,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从而使语文富有灵性。

三、活运用

崔峦先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掌握了就要运用。在教学中,要边学边用。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学而時习之”和“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论,强调的也是一个“用”字。学了不用,或者不会用,知识就成了死的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读写结合。

1.模仿练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模仿在教学中的价值。“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

2.拓展练笔。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

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连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二是不要把每一次的习作练习看成只有作文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

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一转变过程中,相信只要遵循以上原则,行动上积极探索,语文教学实现高效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猜你喜欢
理解积累运用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