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有效衔接办法初探

2017-04-12 14:28陈旭晨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高中数学方法

陈旭晨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 辽宁鞍山 114034)

摘 要:对于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高中数学课本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难度较大,他们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经常对教师所将的内容一知半解。在整个高中阶段,高一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性阶段。为此,需要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衔接 方法

一、初高中知识体系上的“不一致”

因为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初中课本上偶尔会将一些难点问题简化,高中涉及到的时候再全面讲解,但这有时候会给学生们造成困扰,会让他们产生怀疑自己的认知的思想,这时候老师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作出讲解,细化其中的关系。① 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② 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③ 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④ 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⑤ 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等。

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难以适应教材

高中的知識内容丰富,体系复杂,不再是初中那种诱导式展示,而是抽象思考的内容多一些。初中教材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和直观的,安排的题目也简单,教材展现知识的过程通常是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与运用。但是,高中的教材内容与初中就难多了,已经是从直观走向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对于数学语言的叙述的要求也比以前更加的严谨、简练。对于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要求也是更高一级。另外,在高一的教材中,有最难的“函数”内容,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学习障碍。

2.由浅入深的跨越

初高中的知识是相联系的,是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过程。然而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想要华丽地做好转变不容易。在新课标中,对于一些内容,在初中阶段要求的不高,只需要知道这些知识内容是什么就行了,并不要求学生知道是从哪里来。这就使得初中教师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一部分内容上,学生举握的就不全面、不透彻。而到了高中,对于这些知识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常常会让学生觉得有些知识根本没有学过,造成了人为的知识点不衔接,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3.自主学习的不适应

初中生习惯了在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获得知识,自己思考问题的部分少一些,而高中却加强了这方面。由于初中知识少,难度不大,时间也很充裕。这就使得一些老师为了提髙中考成绩,而采取了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重复地练习,使学生通过机械模仿来 记忆数学知识,大大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而到了髙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就不一样了,主要靠学生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学习,教师再不会,也不可能像初中教师那样去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失去了依靠,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教师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

三、解决办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连续性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数学老师要帮助学生梳理以前的知识,为新的知识做好铺垫。要充分利用联想、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相关知识点,把握好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衔接相关知识点,层层递进,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中“垂直”“平行”相关的概念,“圆与球的性质”,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概念的理解。在学习 “函数”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区别初高中“函数的定义”,前者在于准确把握“变量”关系,后者在于“集合的观点”,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在讲解对数函数的时候,需要复习关于对数的概念、指数运算等,分散章节教学难点,一一突破,准确理解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健全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好的习惯能成就好的成绩。在高中阶段,一定要先培养好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让学生形成勤学好问,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量、髙质量地完成各项作业。再次,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听讲、练习、复习、归纳总结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合理安棑学习时间,要让学生学会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梳理、总结和贯通。

3.积极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实践应用的环节不可忽视,重视实践才可以巩固已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工作外,述要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一个问题,组织主题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开展学习方法的交流活动,使大家能够共享有效地学习方法。还可以组织数学论文比赛、解题比赛等数学实践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衔接是平稳转折的基础,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疏通和引导。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在 “教”和学生的“学”上做好衔接工作,使高一新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造应高中数学学习环境,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和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高中数学方法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