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秀俊
(浙江省杭州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0000)
摘 要: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为其未来的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是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融入社会,减少他们的反社会行为。因此,培养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无非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 亲社会行为 培养策略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它是人们交往并维护良好关系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大力支持,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话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
研究表明,由于不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幼儿园生活教育方式,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在进行社会性交往时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情绪和行为,如对待他人态度十分冷漠、对待家人经常无理取闹、与同伴交往时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方面提供教育支持,共同努力。
一、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征表现
1.合作行为占据主导地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在4岁到5岁左右,这一阶段的总体表现为: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频率和次数明显增多,并表现出个别差异。最明显的行为以合作行为迅速发展和幼儿在分享行为中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的对象的不同来进行改变最为典型。一般来说,合作行为被认为是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中最为频繁的和出现较早的行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在很多时候与同伴的相互合作会促进活动的完成。
2.分享现象呈现多元趋势。分享行为相对于其他亲社会行为来说被认为是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方面。但是分享行为不同于其他行为的是,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来自于幼儿自发而且会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分享物品的数量、特点,分享的对象这些都是影响的重要方面。幼儿中班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在进行分享行为时如果要将幼儿心爱的物品和自己已经拥有已久的物品进行选择的话,幼儿会十分犹豫或者表现出不想分享自己心爱的那样东西,相反的幼儿会将自己拥有已久的那样东西慷慨的送给别人。当分享的人数和分享物品相近时,几乎所有儿童都会做出均分反应,当分享物品不足或只有少数时,幼儿做出分享反应渐渐降低,随着分享物品数量越来越少时,幼儿满足自我反应渐次增高,这足以说明幼儿还未完全形成利他观念。
3.开始出现个别差异。关于这一特点有人曾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个专门的观察活动,他们专门对4到5岁幼儿设立一个场景,进行测试,即观察其对同伴困境的反应状况,记录一个同伴在大哭而引起的附近幼儿的注意,结果发现“毫无反应的儿童极少,只占了7%;目睹事件的幼儿有差不多一半呈现了面部表情;有17%的幼儿直接去安慰大哭的伙伴;其他同情行为包括有10%的儿童去寻找成人帮助,5%的幼儿直接去威胁肇事者,但是也有12%的幼儿选择回避,2%的儿童表现了明显非同情性反应。”此研究认为,学前儿童在此阶段不仅出现了较为频繁的亲社会行为,还表现出了明显的个别差异。
二、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1.合理的教养环境。幼儿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第一要义是环境,而幼儿生活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学前期阶段,幼儿所处的学习环境,即他们的教养环境,除了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幼儿园。而幼儿园的环境包括活动室,午睡室和外界环境等等。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严格按照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围绕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主题和思想,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创设。选用材料尽量贴近于生活,以便联想起起幼儿日常日常生活经验。还要巧妙地运用区角来配合教育活动。
2.良好的榜样示范。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均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也会被幼儿看在眼里深深记在心里。在幼儿园,教师则要时刻不忘自己为每个幼儿的榜样之首。除了家长与教师的榜样作用外,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同样影响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教师应及时将良好行为的小朋友义正反馈的方式传递给大家,以激发其他展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欲望。这些各式各样的榜样均频繁出现在生活中,但是这些榜样作用均影响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多样方法的结合。移情法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移情,顾名思义,即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身上的意思,那么移情法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转移到他人身上,设想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唤起一个自身与他人体会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虽说移情训练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幼儿的发展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俗话说的好“三月的天,孩子的脸”,或许在这一秒孩子做出了让人十分满意的亲社会行为,但是由于没人认可或者被人忽略,那么这种行为就会慢慢消失。所以在移情训练的同时,对孩子的表扬鼓励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幼儿移情训练做出亲社会行为后给予认可和鼓励,让其更有信心去坚持和带动周围的同伴。
4.家长的積极配合。家园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们共同培养幼儿而搭建起来的一座桥梁,也是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要求家长能够重视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担任角色的重要性,与教师能良好沟通,积极配合、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家园合作活动的开展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经常开展亲子活动,提供机会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交流与学习;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亲眼目睹孩子的学习生活、于他人交流等等。通过多次的活动,增进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也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在此过程中也渐渐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适宜的教育。家园合作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可以说是一剂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