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应用头孢菌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种类和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整理,并通过患者具体情况和查找资料等方法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占57%,女性患者43例,占43%,年龄<18岁患者8例,18-50岁患者53例,>50岁患者39例,患者通过静脉给药72例,肌肉注射18例,口服给药10例,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共有46例,消化系统反应17例,神经系统反应11例,循环系统反应10例,血液系统反应6例,10例患者表现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反应,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需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合理用药,用药期间需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半合成抗生素,是由头孢菌分泌的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连接不同的侧链而形成的,与青霉素均具有β内酰胺环的化学结构,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细胞壁粘肽合成酶,导致细菌的细胞壁受损,触发自溶酶的活性,使细菌发生裂解[1],该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较广,高效和对于宿主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常见的致病菌有较好的效果,且口服不容易被胃酸分解,但是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具有较多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疹、过敏反应、肝脏、肾脏毒性、血液疾病,為了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本项研究选取我院10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5-72岁,患者来自门诊科室38例,住院科室42例,其他科室20例。
1.2 方法:对于研究对象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种类和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整理,并通过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查找资料等方法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
100例患者中年龄相差较大,最小患者5岁,最大患者72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多伴有其他方面的内科疾病,除头孢类抗生素以外,同时服用其它药物,用药较多,患者年龄<18岁8例,18-50岁患者53例,>50岁患者39例,所有患者中男性57例,占57%,女性患者43例,占43%,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患者一般情况见下表1。
2.2 药物剂型与用药途径
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和胶囊剂,多数是二代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不同用药方式和不同剂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相同,静脉给药72例,肌肉注射18例,口服给药10例,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
2.3 不良反应类型
头孢菌素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和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反应,本项研究发现,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较多见,共有4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和哮喘发作等症状,消化系统反应17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反应11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抽搐、失眠,10例患者出现心悸和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症状,6例患者血液系统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另有10例患者表现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反应,患者有呼吸困难、咳嗽和肾功能损伤等情况存在,所有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多见。
2.4 不良反应的原因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个体因素和所用药物等方面密切相关,患者由于自身疾病或者免疫因素导致过敏、肝肾损伤、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和凝血异常,应用不同种类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如应用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后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双硫仑反应,而第一代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则容易出现肾脏的毒性。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对于常见的致病菌所导致的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头孢菌素是以头孢菌素C为原料,对其侧链进行加工而成,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发挥抗菌作用[2]。其发挥作用的基本结构为β内酰胺环,β内酰胺环可以与D-丙酰-D-丙氨酸转肽酶相结合,导致了细胞壁的合成能力下降,细菌发生裂解死亡,根据其侧链的不同,头孢菌素类药物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头孢菌素对于不同细菌的作用效果也不相同,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同,第一代头孢菌素有较大的肾毒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的损伤。随着药物的发展,药效不断增强,肾毒性也不断降低。但是也会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以抑制肠道菌群,容易产生消化道不良反应,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可以抑制体内乙醛脱氢酶功能,导致患者体内乙醛蓄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3]。此外,多数头孢菌素药物大剂量应用均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可见转氨酶和胆红素含量升高。为了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本项研究选择我院10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反应的产生与患者个体因素、使用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等方面有密切关系,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也不相同,临床上用药需要注意结合患者个体情况,掌握药物禁忌症,用药的同时做好应对不良反应的准备,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小圆,王彬,宿润霞等.临床应用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1):72-73.
[2]李庚锋,周鹏,邱正国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153-155.
[3]肖建锋.头孢类菌素不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5282-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