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动机对警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析

2017-04-12 16:39罗筠莲苏丽风
魅力中国 2016年47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罗筠莲++苏丽风

摘要:职业生涯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也愈发的多元化。此次研究以从业动机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为主题,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以警察从警的途径来源划分类别,分析和比较不同的从业动机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影响。

关键词:警察职业;从业动机;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警察职业作为政府公共部门组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府行使公权力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其职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警察的职业认同,是指警察在社会生活中对自 己所从事职业的内在接纳,一个形成了职业认同的警察能够成功扮演警察的角色,以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用不懈的工作去换取社会的安定和人民 群众的安居乐业,并感受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幸福感。[1]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也影响着个体对于事物的认知,那么,从业动机必将极大程度的影响人就职和履职期间的行为,在政府大力推行依法治国的今天,从业动机对依法治警和警察依法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此次研究以警察的从业动机为起点,来调查其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并基于此讨论不同的从业动机对于警察实际从事警察工作的影响。

二、研究的方法和依据分析

目前关于警察职业认同感已有的国内文献已经论证了警察职业认同感对警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警校学生警察职业认同在性别、生源、年级等方面存在的显著的差异;以及职业认同感对警察职业共同体建立具有突出的影响。说明了警察职业认同感在实际警务中的关键性作用,为本次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础。

此次研究调查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吸收,确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通过对江苏省内不同地区(苏南、苏中、苏北)和不同分工(治安警察、户籍警察、交通警察、刑事警察)的警察。获取不同环境下不同个体选择和从事警察职业的动机、对警察职业的认识、对法律的意识、对从事的警察职业的切身感受等方面来分析警察职业认同感。并通过对样本的集中分类整理,分析不同的类别的警察的群体职业认同感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分类的方式包括警察的来源(警校毕业、军队转业和社会招考三种)、学历、年龄阶段和性别,以不同类别的警察对本职业的认同度和法律意识的区别,来论证和展示从业动机对警察履职行为的影响。

此次调查研究的样本主要来源于南京、连云港、无锡、淮安、南通、苏州六个城市。在调查研究中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分别向南京警察、连云港警察、无锡警察、淮安警察、南通警察、苏州警察各发放200份(20%)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978份(81.5%),其中男性783人(80.06%),女性195人(19.93%);警校毕业617人(63.08%)、军队转业154人(15.75%)、社会招考164人(16.77%)、其他来源43人(0.44%);年龄阶段在25岁以下的129人(13.19%)、26到35岁的644人(65.85%)、36到45岁的163人(16.67%)、46岁以上的42人(4.29%):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167人(17.08%)、本科781人(79.86%)、研究生及以上30人(3.07%)。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谈为辅,采用的调查问卷《江苏民警职业问题调查》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调查从警情况、从警前的在校生活、警察的法律意识和自然状况。一共29个问题,包含多项选择、单项选择和填空三种类型的题目,从主客观两个不同的角度调查江苏警察对于警察职业的认同和履职过程中对于法律意识的认识和使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分析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警察工作中法律意识的差异,论证警察从业动机对于警察职业道德、警察法治化建设的决定性作用。

三、从业动机与警察职业意识之间的关系

从业动机是指个体进行职业选择是时的推动力,关系到个体对于职业的定义和对自身的定位,而个体从业动机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就是个体的择业原因。在本次《江苏民警职业问题调查》中,针对选择警察职业的原因列举了九个选项,其中讲家人及亲友的建议作为择业原因之一的有459人(46.93%),将受港、台等影视作品影响作为择业原因之一的有39人(3.99%),将警察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作为选择警察职业原因之一的有291人(29.75%),将警察威武帅作为择业原因之一的有104人(10.63%),将警察工作刺激、有挑战作为选择原因之一的有97人(9.92%),将警察打击犯罪、匡扶正义的职业特性作为选择原因之一的有280人(28.63%),由于其他原因选择警察职业的有77人(7.87%)。

按照警察的来源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警察选择警察职业的原因具有相当大的共性,家人及亲友建议和警察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以及警察打击犯罪、匡扶正义均是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择业原因相对统一的大框架下,各个来源的警察的职业选择原因又有着一定的差异。警校毕业的警察将家人及亲友建议作为从事警察职业原因的比例最高达51.38%,其次分别是警察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和警察打击犯罪、匡扶正义各占28.04%、27.39%;军队转业的警察将家人及亲友建议和警察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以及警察打击犯罪、匡扶正义作为择业原因的分别占49.35%、28.57%、29.22%;社会招考的警察将家人和亲友建议、收入有保障以及警察打击犯罪、匡扶正义作为择业原因的分别占30.49%、38.41%、31.1%。这种结果与不同警察做出职业选择的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相映衬。

本次调查中择业原因的分布趋势与警察的法律意识的强弱相互映衬。

从不同来源警察对冤假错案的关注度来看,警校毕业的警察中有68%的人表示关注;通过军队转业的有58.82%的人表示关注;通过社会招考的有75.5%的人表示关注。在面对领导和亲朋好友在法律之外办案的要求时,警校毕业的有8.93%的人表示会在法律之外办案,27.25%的人表示不会违背法律,64.30%的人表示会视情况而定;军队转业的有5.56%的人表示会在法律之外办案、31.82%的人表示不会违背法律、62.63%的人表示会之情况而定;通过社会招考进入警察职业的人有9.41%表示会在法律之外办案、44.06%的人表示不会违背法律、46.54%的人表示会视情况而定。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警察在法律意识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社会招考的警察的法律意识强于军队转业和警校毕业的警察,而军队转业和警校毕业的警察对法律的认同度相似。在问卷中对于警察在校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有67.43%的警校毕业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作用不大。在现实生活中,公安类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会在各个公安部门进行职业实践,这种培养模式对于迅速进入学生的职业化、专业化提供帮助,可以使其在工作后快速的融入职业共同体中,减少职业培育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但是,此类偏重于实践的教育方式,必然导致学生集体对于理论知识的轻视,从长远来看,对个体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弊大于利。

结果显示,家人及亲友建议和警察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以及警察打击犯罪、匡扶正义依旧是三个主要原因。但是不同学历的警察的法律意识却出现了较为奇特的现象,本科学历的有93.98%的人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有89%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而研究生及以上有80%的人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警察样本数量小有关,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在社会整体素质不断前进的今天,人们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对法治的追求和理解也要求上涨,警察职业最为与普通大众链接最为紧密的公共职业,由于其对国家公权力的特殊的行使地位(作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公正的武器)与普通大众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的概率很高,因而,為了维护政府公信力,警察的职务行为必然要受到一些约束,既包括外部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也包括政府内部的监督。然而人的实施某种行为必然有其实施的动机,因此,在警察实施职务行为时的动机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

总体来说,警察个体选择职业时的动机,与警察的法律意识之间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现象,由于自身喜好或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从事警察职业的群体,法律意识也相对更高。这也是从业动机对于职业生涯的影响在精神层次的表现。

四、警察职业认同感现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法治社会改革的要求,治安问题和社会矛盾越发的凸显。警察职业肩负的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和使命使警察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外部执法环境愈发复杂,也来自与内部体制的改革,公安机关在处理问题时受到的监督更加严格,个别警察在处理问题时采取的错误做法在舆论的放大后,往往会导致社会对于整个行业的质疑。警察的形象在近十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主流的声音依旧是正面的,但是负面的消息不断的在增加。

警察的职业认同感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发生着转变,当警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度降低后,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职业意识和履职行为,还可能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此次调查发现,成为警察后感到后悔的有17.64%,说不清楚得过且过的有28.94%,感到不后悔的有52.92%。结果表明,有将近一半的人对于警察职业的认同度偏低,这种状况对警察职业的整体发展很不利。

在调查问卷中,列举了五种导致后悔的原因分别是:这不是我理想中的职业;公安管理方面的原因,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工作太累、繁琐、警察工作难做;前途方面,对将来的工作感觉很迷茫;声誉方面,公安警察违法腐败报道太多,警民关系恶化,警察不被人们尊重;其他原因导致。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后悔的人有22.53%认为警察职业不是其理想的职业;52.82%的人认为公安管理方面的原因让其感到后悔;73.94%认为工作太累让其感到后悔;35.92%的人对于前途感到迷茫;38.73%认为声誉方面的负面因素使其感到后悔;2.82%由于其他原因感到后悔。

从不同来源的警察来看,除了工作太累属于普遍性选择之外;警校毕业的警察选择“不是我理想中的职业”的在三种来源的警察里最多;社会招考的选择公安管理方面原因的在三种不同来源的警察之中最多;军队转业警察中选择前途迷茫的在三种警察之中最多。从年龄分布来看,年龄阶段在26岁到36岁的感到后悔的比例最高,36岁以后的后悔率逐渐下滑。

因此,要提高警察的职业认同感要针对不同的警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提高职业认同维护警察队伍的高质量,既是公安行业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法治,保证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五、结论

从业动机与警察的职业认同感息息相关,高度的职业认同会使得整个行业具有良好的从业氛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该行业工作,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警察职业作为公共性质的一种职业,应当有比其他行业更高的职业认同,才能更好地代表政府行使公权力,维护政府的公信力。使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使法治改革快速发展。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显示出,社会招考的警察在从业动机、法律意识、职业信心上相对于警校毕业和军队转业的警察表现的更加优秀。目前我国的警察中,从警校毕业的警察所占比例最高,他们确实拥有着极好的专业技能,能够出色的完成公安职业的任务,也具有服从意识,符合警察职业对于警察的要求。但是在职业认同方面的表现也反映出了公安院校对理论教学的弱化,以及对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的欠缺。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形势,对于警察队伍的建设愈发的重要,希望此调查研究能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起到一些细微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佳佳.对提高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7).

[2]曾丽红.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李欧. 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610329032Y。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
广西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应对策略
护生实习期间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