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4-12 16:34卡依赛尔·买买提
魅力中国 2016年4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

卡依赛尔·买买提

摘要: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危机时期”。中学阶段也恰是中学生的青春期,在生理上蓬勃发展,在心理上急剧变化,致使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 中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父母离异家庭的增多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容易造成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加上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相比 ,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更容易遇到或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 ,将会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而 ,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問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调查,旨在了解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包括:“黄、赌、毒”等社会违法犯罪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问题;诚信缺失、唯利是图、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有害网络信息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中学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2.家庭的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 但是幼年或童年在家庭中所受到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却是人的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离异,父母的期望与子女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亲子关系不佳等。这些或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或容易引起他们的精神压力,或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

3.师生关系因素。

笔者对本地几所重点中学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心理有问题的中学生与心理健康的学生相比,在“找不到一位能倾诉自己内心秘密的老师”及“老师经常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方面很明显 ,这说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师生关系不够良好。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出现忧郁、冷漠、孤僻、厌学、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消极心态, 也容易导致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4.学生自身的因素。

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只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与学习有关的事,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往往无暇顾及。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自我在学习方面的价值难以体现,则缺乏在群体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群体的归属感,加之个人原有的兴趣、爱好又不能得到满足,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 ,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另外,由于中学生较少受到交往训练,尤其是怎样与异性交往的训练,因此,在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障碍,而一旦遇到障碍,有些人就会感到有心理压力,以至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以及对自我的不认同感。如果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就会引起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还有不正当攀比、早恋等问题,都或多多少的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方法

1.改变不良的社会环境,增强师生关系。

学校、家庭一定要及时化解不良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分清是非,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时时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他们都能瞬间感知到老师的情绪以及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或是否喜欢。学生在老师心里得到的肯定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面对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占主导地位,所以,一个老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懂得心理引导的艺术,会鼓励学生,会表扬学生,能提升学生。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爱。有学者称教育是爱的洗礼。可见爱在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表扬学生,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2.发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对家庭及家庭教育的观念和看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所以发挥家庭的作用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第一个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孩子行为特征的形成, 是父母各种心理行为特征不断渗透的结果。如果父母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言谈举止具有一致性 ,为孩子办事讲信用, 对孩子不许空愿 ,情绪稳定,人格健全 ,就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并为孩子创设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其次,家长要了解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孩子优劣的惟一标准 ,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理的健康状态更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最终的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对于家长而言 ,应该把孩子的全面教育当成一件重要的大事来抓,引导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再者,家长应该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 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帮助孩子正确归因,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不断提高孩子的水平。同时要注意,在实现期望的过程中,应根据情况的变化 ,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

另外,要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完整的家庭结构为基础。在完整的家庭中,除了父母共同承担对孩子的教育外,同样重要的是父母要有主动营造完整家庭的愿望 ,彼此和睦相处、互相爱护、互相尊重、和谐交流思想、共同商量家庭大事、共同承担家务工作等。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彼此的关心、谦让, 感受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巧妙解决家庭纠纷等, 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温馨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点,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找回自信心。

作为老师,要更好地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 并且有选择性地去组织一些活动或体育锻炼。 例如,组织一次篮球比赛,这样做不仅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举办“盲人走路”和“信任后仰”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信任等;通过“缺点大轰炸”和“优点大轰炸”,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从而帮助他们找回信心。

4.各科任教师密切合作,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经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对身心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上海、北京、南京、大连等地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相互交流,吸取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经验,还可以请专家给全体教师作报告、案例督导、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寓教于乐,以情感染,让全体教师在快乐中教育,让所有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如今,放眼全球,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与军事的竞争,但是本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则需要靠教育去培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培养出既有广泛应用能力又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中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