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坚
摘要:深圳的社会工作于2011年开始试点社区服务中心,到2015年实现全市668家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五年过去,很多社工刚进驻社区时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社区居民不认识、不了解社会工作,导致社会工作很难推行。本文从与社区工作站相处、社工宣传、开展大众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挖掘出新进社区社工能让居民认识社会工作的最快方法,从而使得社会工作快速顺利推行,同时成为其他内陆城市进驻社区借鉴的样本。
关键词:社区居民;社会工作;宣传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是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的核心场所,是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最终落脚点。
认识是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又或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深圳2011年开始试点5个社区进驻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2015年全市668个社区全覆盖,五年时间,社工进驻步伐飞快,但社工在社区的发展却远比不上进驻的速度。社区居民是社工的主要服务对象,但很多社工在第一关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关遇到难题,就是社区居民不知道、不了解社工。社区里突然出现几个人,开展一些免费的活动,还提供免费的礼品,居民难以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对社工抱着很大的戒备心理。社工进驻社区后,如何能尽快获得居民的信任、认识、了解,以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笔者经过一年多社區工作后,思考、总结出以下拙见。
一、社工要尽最大努力争取社区工作站的支持
现在深圳的社会工作服务,皆依靠政府出钱购买,且民政局会要求社区给社工提供办公及活动场所。因此社工进驻社区后,首先要打交道的是社区工作站。社区工作站承担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各项工作和公共服务,主要给社区提供行政性服务、福利性服务以及社会化服务,所以社区工作站有居民的认可及大量的资源,获得社区工作站的支持极其重要。
1.向社区工作者宣传社工。
要让社区居民认识社工,首要的宣传对象应是社区工作者。让社区工作者认识社工、了解社工的工作内容、目标、工作手法等,一可以让社区工作者明白他们与社工的分工,以免混淆不清。二让他们清楚哪些服务可以合作,能减轻他们的工作量;三避免他们把社工行政化,社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投入到专业服务中。
2.请社区工作者帮忙宣传社工。
在社区,居民最熟悉的是传统的社区工作站,所以社会工作最佳的宣传方法是请社区工作者帮忙宣传。如他们可以在社区家园网上宣传社工;在工作站宣传栏、每个小区的宣传栏、社区公众聚集点等地公告,介绍社会工作的定义、内容、社工的作用、联系方式等,让社区居民通过他们认可的官方渠道认识社会工作,这样他们的接受度就很高。与此同时,社工最好能请社区工作者带着社工拜访社区内的组织、小区物业、关联的单位等,并向这些组织、单位郑重介绍社工定义及作用,并请日后提供工作上的支持等;有了社区工作站的引荐,社工在后期工作中与他们的合作会得到很大的便利。
3.获取社区资料与政府资源。
因社区工作站承接社区的行政性、福利性以及社会化服务,所以社区工作者手上有大量的资料与资源,大到社会政策,小到每家几口人、年龄、困难等,社区工作者都知晓。社工是资源链接者,服务居民时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社工进入社区后,如果要尽快了解居民情况、给居民提供服务,那社区工作站手里的公共资源就是一个大宝藏,社工一旦获取,工作起来事半功倍。
二、社工要大力宣传社会工作
社区工作站帮忙打响社会工作宣传的头炮后,社工也要开足马力在社区开展宣传工作,毕竟社会工作是一个崭新行业,很多人都处于零知道的状态。首先,社工可以创建社区中心的微博、公众号、QQ群。其次设计社会工作的宣传海报与宣传单张,并把社区中心的微博、公众号、QQ群的联系信息加进去,然后到各小区、人群聚集点进行张贴。再次用定期摆摊或开展社会工作宣传主题活动的形式到各小区进行宣传。最后,社工要经常在社区内“刷脸”,在社区勤走动,让居民常遇见,时间长了他们就知道你是社区一份子,会慢慢放下戒备心理。这时候与他们面谈交流也不再是难事,可以向他们宣传社会工作相关知识以及了解他们需求。
三、开展喜闻乐见的康娱类活动
光有各种文字上、语言上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还不够,就算描述得多好,可还是虚幻的,所以要及时开展一些具体的服务,让居民对社会工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还没得知居民的真正需求时,可以开展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1.小学生四点半课堂。
小学生正处在无忧无虑的年纪,且戒备心几乎没有,他们愿意与陌生人交流。社工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获悉有一部分人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家里没有老人,下课后他们在小区玩耍或在图书室写作业。于是,“四点半课堂”应需而生。而且现在家庭的中心都是小孩,小孩把四点半课堂的宣传页拿回家,或回家描述四点半课堂点滴,家长就会主动去了解社会工作,并评价社工的服务。社工如果把小孩服务好了,就可以把服务辐射到家里的中年人与老人。
2.节假日社区活动。
中国节假日较多,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意义。社工可以应节开展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中秋节制作月饼,元旦开展游园活动,元宵节开展猜谜语活动等,让社区居民在社区里就感受到节日气氛,清楚社工进驻前后的不一样,让他们能具体、直观地了解社工的工作内容之一---开展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居民开始慢慢认识社工、相信社工。只有居民熟悉社工后,他们才愿意听社工介绍,才愿意接受社工的邀请参加活动,才愿意向社工倾诉他们的需求、烦恼。
以上是笔者平时工作的一些经验积累,当然让居民认识社会工作只是第一步,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当走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后,社工后期开展工作就水到渠成,可以扩展服务的居民及范围,可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展活动,培养社区领袖,孵化社会组织,融合社区等,社工的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年1月
[2]孙宏英.新世纪我国社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社会工作,2004年02期
[3]时玥.关于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社会发展,2011年13期
[4]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社区服务“十二五”规划. 2011.http:// www.szmz.sz.gov.cn /xxgk/ywxx /shxx /zcfg/201411/t20141128_2714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