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搞好图书馆管理

2017-04-12 21:52李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术性图书馆服务

李英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在许多高校,现行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需求,由此暴露出许多问题,影响了图书馆其服务职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以及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成为了众多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者竞相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图书馆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是图书馆现代化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 是图书馆整体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保证。我们认为现代化图书館的管理是遵循图书馆工作的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等手段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满足读者知识信息需求的活动。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阶段,是一种动态过程。因而在研究现代图书馆管理时,一定要汲取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中找出适合本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1加强对图书馆管理者的培养

人才队伍素养是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而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更兼具技术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较好的图书管理知识、过硬的信息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借阅型向数字信息型不断转变,师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而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现有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又缺乏在本领域内更新及拓展知识的机会,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现数字化建设,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能力进行培养,图书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相应的培训课程或者讲座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同时,也要着力培养一支能进行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图书馆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2构建大学城图书馆的合作模式

当若干所大学聚集于一地时,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于是大学城就出现了。大学城作为一种创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带来了便利,也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带来了可能,而建立图书馆联盟是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最佳合作模式。所谓图书馆联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书馆为了完成相似的需求,如降低成本、共享资源而达成彼此合作的协议,建立的一种新的联合体。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也更为广泛,任何一个图书馆也不可能收藏种类齐全的文献资料,由于各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等各不相同,各馆在资源上都存在着差异性,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避免单一图书馆资源的不足,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3从学术性机构到学术性服务机构

通常我们对图书馆的定位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把图书馆定位为学术性机构,而我们在研究图书馆的属性时,也认为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性,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是其社会属性,对于图书馆职能的剖析也是在强调其学术性。既然“学术性”如此重要,那么问一个很常识性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个工程那个项目中,别人硬是要把图书馆划到学校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去呢?如果图书馆不属于高等学校公共服务体系,那么它的位置在哪儿?图书馆是服务部门,而不是什么学术机构,过去那种定位从根本上抹杀了馆员们的服务意识,使馆员在工作中普遍高估了自己的本职,以为自己和教授们一样也是搞学术研究的,从而轻视了或忽视了服务的重要性。事实上,为读者服务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终极意义。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性机构呢?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向读者所提供的乃是学术性的消费产品—文献或文献信息。虽然这种消费品不同于衣食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是一种学术性的产品,但是这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性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图书馆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往往从属于文化、教育和学术机构,这就更容易令人产生许多的错觉而忘乎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把图书馆定义为“学术性服务机构”应该更为准确,它将彻底改变图书馆和馆员对自身角色的定位,认可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与价值,使图书馆工作质量得到根本意义上的改善,从而实现图书馆真正的存在价值。

4从“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到“精神文化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技术或者说以工具为主导的社会。由于技术为生活带来的种种奇迹与进步,人们对科技的崇拜正在无限的膨胀,而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则往往不屑一顾。技术不是万能的,真正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是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所有的技术与工具,如果离开了精神文化建设,都将变得苍白无力。在不断追求技术的今天,我们应该冷静清晰地关注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如何把技术因素与人文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主导的环境中培育图书馆的一种精神文化,已成为图书馆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从管理角度来看,图书馆应确定人的主体地位,以人性化经营为理念,培育一种文化的氛围和精神的凝聚力。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日趋强烈,图书馆也应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鲜明的形象标志,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员工,提高服务水平,赢得竞争的优势。

5结语

高校图书馆对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障。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丰富程度、信息化程度及服务水平等直接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在新时代条件下,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在管理模式上寻求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为读者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宋立娟.图书馆创新: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4).

[2] 杨学泉.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改革[J].图书馆论坛,2000(1).

猜你喜欢
学术性图书馆服务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图书馆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
学术性要更加深化 知识性要更加丰富——《军事历史》1988年第1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