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悦读

2017-04-12 21:15朱敏亚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阅读材料悦读阅读教学

朱敏亚

【摘要】被动阅读是当前高中阅读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本文立足于培养阅读兴趣、强化阅读策略以及促进阅读生成,结合一则教学实例,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分析,探究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从被动阅读到主动悦读的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 被动阅读 阅读材料 悦读

一、引言

作为“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因此阅读教学也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点,历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仅仅停留在被动阅读层面。阅读意愿不足(不得不阅读)、阅读技巧缺乏(不知道怎么阅读)、阅读生成单一(阅读后没有什么效果)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在一定程度上,阅读成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负担,一个障碍,而这也成为了影响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这种被动阅读状态既是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弊端的生动体现,更为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敲响了警钟:改变必须从教学理念开始。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成为keen reader(热切的读者);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成为sharp reader(敏锐的读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成为critical reader(具有批判思维的读

者)。总之,要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要让阅读成为悦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传递和实践这样的理念呢?笔者将结合在2013年苏州市备课组长会议上上的一次展示课来加以阐释和说明。

二、教学设计案例

1.阅读材料的确定。本次展示课的主题是课外阅读,可以自选材料。授课形式是借班上课,对象为苏州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因此,基于学生的水平,确定合适的阅读材料成了当务之急。客观来说,苏州中学的英语水平是苏州地区最好的。那么面对这群最优秀的学生,这堂阅读课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收获和启示呢?这堂阅读课要向他们传递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呢?要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这堂课呢?是单纯的阅读试题讲解,还是专项的阅读策略训练,还是具有挑战性的读写结合尝试? 换句话说,要想确定用什么材料,先要明白想用这些材料来干什么。考虑到高中生普遍存在的被动阅读现状,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能力的要求和目标,“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定位为 理解(understanding)—欣赏(appreciation)—运用(application ),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突出语言输入—语言输出的自然转换。在这个设计思路的指引下,最终,“The sporting spirit”

(选自《新概念英语4》) 以及 “Ge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oneself” (选自网络上的美文欣赏)成为了这堂课的阅读材料。

2.阅读材料的分析。“The sporting spirit” 全文237字,篇幅虽然不长,但词汇量较大,个别句式结构较复杂,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特别是在限时阅读的情况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更高。这篇阅读材料的选用主要是想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地利用阅读理解微策略的渗透来扫除阅读障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即通过 “read between the lines”形成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通过 “read behind the lines”形成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通过 “read beyond the lines”形成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Ge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oneself” 这篇文章体现了材料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特别是大量排比句的使用,是学生写作模仿的典范。与此同时,文章中所传递的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三考生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读促写;让阅读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总之,要借助这两篇文章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一个理念:阅读可以成为悦读。

3.阅读材料的使用 (教学过程简介)。

环节一、“The sporting spirit”

第一步:词汇过关(Task one: vocabulary)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猜测划线部分生词的含义,完成相应的“词语-释义”的搭配的练习。校对完答案后,跟学生一起总结如何快速地猜词(确定词性缩小范围;利用词缀排除干扰;上下文语境是王道)。

【设计意图】渗透阅读过程中的猜词微策略,强化学生的猜词能力,同时为完成下面的阅读理解题目扫清词汇障碍。

第二步:阅读理解考查(Task two: Reading comprehension)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课文理解的4个 阅读理解题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模拟限时阅读训练,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明确题目的着眼点,通过略读、掠读等方式,抓住关键词,快速定位,合理转化,排除干扰,最终锁定正确答案。

第三步:框架性信息的捕捉和使用 (Task 3: Sentence patterns)

要求學生找出能够表明作者态度的框架性句子,同时根据提示,写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句子。

I am always amazed when I hear people saying that … and that …

Many people think/ believe/ c____/ h___/ a______ that…, but I dont think so.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generally assumed that…, ______is ______ I disagree.

_______ many people make the assumption that …, I think d________.

__________ ___ the assumption that …, I think …

【設计意图】引导学生快速把握作者的基本态度和观点是有效理解语篇的关键所在。利用框架性句子能快速确认作者的基本立场,明确其态度和观点。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利用这些框架性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总结归纳已经学过或接触过的类似句型。

环节二、“Ge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oneself”

第一步:文章的结构理解(Task one: Outline)

听有声朗读,要求完成相关的任务型阅读练习。

【设计意图】整体理解,让学生了解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解决方式—总结),为下阶段的写作练习做好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更好地了解自己。

第二步:上下文理解(Task 2: understanding:要求学生快读,根据上下文将相关句子放回到合适的空缺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语篇、语段、句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如何围绕主题句来展开进一步论述, 做到有理有据。为写作此类文章打好基础。

第三步:阅读欣赏(Task 3: appreciation)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文章,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同学分享。并观察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思考对写作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的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意识到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尝试学写排比句,为下面的两个排比句练习做好铺垫。

第四步:运用(Task 4: application)

节选奥巴马演讲选段,要求学生根据中文提示完成下面的练习,并进行仿写。最后以回家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完成一篇材料作文,即先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然后表达自己这一现象的观点。

America, we cannot turn back. Not with so much work_________. Not with so much children _________ and so many veterans __________. Not with an economy to f____ and cities to r_______ and farms to s_______. Not with so many families to p______ and so many lives to m_______.

【设计意图】用奥巴马的演讲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排比句式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使用排比句来为文章增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效果和反馈

这节课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第一篇阅读材料采用了限时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重在理解。如预料的那样,词汇量大、句式结构复杂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Match”(词义搭配)这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有效的猜词手段以及所提供的英文释义来准确理解遇到的某些生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的阅读障碍,从而增强了阅读兴趣,成为了“keen reader”(热切的读者)。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放大化具体化的过程;是把学生培养成“sharp reader”(敏锐的读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阅读策略的渗透指导,学生能通过关键词、快速定位、合理转化、最终实现了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完成了既定阅读目标。因此,阅读课堂的教学设计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阅读策略。第二篇文章重在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的能力,是努力引导学生成为“critical reader ”(具有批判思维的读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仿写等形式的设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所在。总之,在课堂上有学生完成限时阅读时沉静的思考,有运用阅读微策略解决阅读障碍的分享,有大声朗读美丽英文时带来的心灵洗礼,更有试着用英语来理解他人并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喜悦。

四、思考和启示

高考阅读已经进入了“大长今”时代,即:信息量大,篇幅长,注重时效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提倡课堂上的限时阅读和课外的开放阅读相结合的立体型阅读教学模式。即立足学生的兴趣,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让学生接触尽可能丰富的阅读材料;给予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交流阅读体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持久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把阅读兴趣、阅读策略和阅读生成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从“要我读—我要读”、“不会读—我会读”、“没效果—有收获”的这一根本转变,阅读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悦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朗文外研社新概念英语(新版4)[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王勇.例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的要点[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36(9):32-37.

[4]杨行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深层问题设计例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36(11):34-38.

猜你喜欢
阅读材料悦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安排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探微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