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强++胡立勇++余华强++黄大明++刘克钊++白桂萍++尹羽丰
摘要:为了应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生产形势的严峻挑战,提高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与国内同季作物的竞争力,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油菜产业发展“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称“五化”)的新举措。总结了湖北省襄阳市开展油菜产业“五化”研究及示范推广的进展情况,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五化”;襄阳市
中图分类号:S634.3;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2-576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2.011
Preliminary Study on “Five Targets” of Rapeseed in Xiangyang
TAN Yong-qiang1,HU Li-yong2,YU Hua-qiang1,HUANG Da-ming1,
LIU Ke-zhao1,BAI Gui-ping1,YIN Yu-feng1,ZHOU You1
(1.Xia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Xiangyang 441057, Hubei, China;
2.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rapeseed production is facing a severe challenge. In order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of rapeseed industry internationally, and make rapeseed most competitive among crops in the same season, the National Rapese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has developed 5 new measures--mechanization, lightened simplification, integration, scale re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which are called “Five Target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studies of rapeseed industry “Five Targets” and progress situa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in Xiangyang area.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for rapeseed industry were also investigated.
Key words: rapeseed(Brassica campestris L.); “five targets”; Xiangyang city
湖北省襄阳市是中国长江流域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油菜是该市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也是优势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然而,该地区的油菜生产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操作,机械化普及率不高,种植效益低于同季的小麦,影响了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油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有所下滑[1-3]。
为了应对油菜生产形势的严峻挑战,提高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与国内同季作物的竞争力,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油菜发展“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称“五化”)的新举措。
本研究探讨了油菜“五化”产生背景、襄阳油菜生产现状、襄阳油菜“五化”研究示范推广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襄阳地区油菜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油菜“五化”产生背景及内容
油菜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油菜的生产面积、产量在国产油料作物中的比例逐年增长,分别由2007年的28.1%、27.5%增长到2011年的33.8%、28.2%[4],油菜產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食用油供给安全。然而,最近几年,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传统的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导致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与进口大豆、棕榈油和油菜子相比,中国油菜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随着进口大豆等油料的涌入和对国内油料产业的冲击,中国植物油自给率逐年下降,2008-2013年,中国植物油自给率年平均降幅为3.1%,2012-2013年中国植物油自给率仅为35.3%[4],油料已成为中国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最大的大宗农产品。目前,中国油料进口居世界第一,植物油进口居世界第二,严重威胁到国家的食用油供给安全[4-7]。
针对目前的产业形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将不断提高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与国内同季作物的竞争力作为“十二五”工作的总要求。围绕这一要求,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进而提出了在“双低”的基础上实现油菜生产“三高”的总目标及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实现“五化”的新举措,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多次刊发通知,要求在各生态区开展油菜“五化”研究示范工作。所谓“三高”,即高产(油)、高抗、高效。“五化”则包括:一是机械化,涵盖了机播机收,品种、农艺、农机配套等内容;二是轻简化,如直播高产等;三是集成化,包括化学除草、高效施肥、病虫防治、防灾减灾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四是规模化,通过土地流转、专业化服务等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五是标准化,即建立符合各生态区域特点及上述“四化”要求的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模式,并在相同生态区域内加以示范和推广。
2 襄阳市油菜生产现状
襄阳市位于汉水中游,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热、水、土等资源条件满足油菜生长需要。油菜是当地第一大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6.67万hm2左右,单产在150 kg/667 m2以上,位于全省前列,比全省平均单产130 kg/667 m2高出15%,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单产甚至达到251.3 kg/667 m2[8](表1)。但是,近年来襄阳市的油菜生产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
2.1 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下降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以前襄阳市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hm2以上,2003年达到最高,为10.25万hm2,2005以后面积一直在6.67万hm2以下,2007年最低,只有5.23万hm2;面积的减少导致总产量大幅下降,最高年份的2004年为23.00万t,最低年份的2008年只有12.64万t,2007年以后总产量均在15万t以下。
2.2 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
从表2可以看出,襄阳市自2005年以来,除2008年因油菜子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当年种植油菜的收益超过小麦外,其他年份油菜种植收益均低于小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国家对油菜产业发展支持相对不足;二是科技创新不够,油菜比较效益低;三是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四是规模化程度低[1-2]。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三高”目标和“五化”举措,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3 襄阳市开展油菜“五化”研究示范工作情况
3.1 “五化”研究示范实施情况
根据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要求,襄阳综合试验站在宜城市油菜示范基地连续3年开展油菜“五化”示范研究。
2010、2011和2012年的9月份秋播,襄阳综合试验站在宜城市南营办事处龚垴村二组(基地一)和宜城市雷河镇季莲村九组(基地二)开展油菜“五化”研究示范,基地一核心示范面积7.33 hm2,基地二核心示范面积13.33 hm2,选用的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双11号和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华油杂62。
在机械化操作方面,基地油菜全部采用黄鹤牌2BFQ-6型油菜播种机进行机械播种,油菜成熟时,采用机械收获。在轻简化栽培方面,将以往的油菜移栽模式改变成直播模式,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在集成化方面,将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近年来研制的新技术进行集成配套,如配方施肥技术、封闭除草技术、密度调控技术、渍害防治技术、“一促四防”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播种之前先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据此来确定肥料的配比。播种后进行封闭除草。冬至前后对旺长苗采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进行化学调控。对于病虫害,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重点防治油菜菌核病、蚜虫、菜青虫等主要病虫害。在初花期叶面喷施速效硼、杀菌剂、磷酸二氢钾,实现油菜“一促四防”(即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防“老鼠尾巴”、防高温逼熟,确保油菜高产稳产)。在规模化方面,基地实行连片规模种植,打破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最后在上述“四化”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襄阳地区生态特点的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模式,并加以示范和推广应用。
2011年5月16日、2012年5月20日、2013年5月21日分别在上述示范基地召开了襄阳市油菜“五化”示范现场观摩会。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襄阳市农业委员会、宜城市政府、襄阳市农技推广中心、襄阳市农机办、宜城市农机办的领导,各示范县分管农业、农机的局(办)领导和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以及油菜种植大户亲临现场观摩。
3.2 “五化”示范效果
通过周密策划和精心组织,“五化”基地的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基地平均单产高于非示范区10%以上,每667 m2节约用工4个,节本增效220元左右。2011年夏收示范基地平均每667 m2实收油菜211.5 kg,5月18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及湖北省农业厅油菜办专家等6人组成的专家组对在该基地实施的“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经专家组现场测定:示范点种植密度 25 333株/667 m2,单株角果数164.7个,平均每角粒数17.25粒,千粒重3.62 g,理論产量260.5 kg/667 m2,实收产量为221.5 kg/667 m2。专家组认为,在前期遭遇低温、干旱,中后期发生持续干旱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下,达到这一产量指标十分不易。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使其在油菜生产应用中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2年夏收示范基地平均每667 m2实收油菜226.3 kg,最高达到242.5 kg,高出周边非示范区50 kg左右。
2013年夏收示范基地平均每667 m2实收油菜237.4 kg,2013年5月19日,湖北省油菜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襄阳市农业委员会、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成的5人专家组对该示范基地进行了田间考察及现场验收。经专家组田间测产:种植密度21 556株/667 m2,单株角果数262.6个,平均每角粒数20.50粒,千粒重3.50 g,理论产量为404.6 kg/667 m2,按照8.5折计算单产为343.9 kg/667 m2,除沟(按照9.0折计算)后单产为309.5 kg/667 m2。创下了襄阳市油菜单产的新纪录。
“五化”基地在当地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在示范的同时将这套技术体系在全市进行了推广,油菜单产水平由2011年的165.5 kg/667 m2提高到2014年的186.8 kg/667 m2,增加了21.3 kg/667 m2,增幅达12.9%。
通过这几年的油菜“五化”研究示范进行了总结提炼,制定了一套湖北省地方标准《鄂北双低油菜3 750 kg/hm2直播栽培技术规程》,该标准已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9月12日发布,11月1日实施(标准号:DB42/T 1022-2014)。
4 存在的问题
虽然“五化”基地的示范效果较为明显,但是整个襄阳地区的油菜生产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油菜产业发展支持相對不足。虽然国家对油菜种植实行了每公顷150元的良种补贴,但农户普遍反映补贴偏低,相对国家对小麦、水稻补贴的力度要小,对农民种植油菜的刺激作用不够[3-6]。2009年,国家提出并开始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襄阳作为粮食大市纳入了国家和省规划之中,出台了《创建全省首个百亿斤粮食大市工作方案》,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油菜面积有所减少。
2)油菜的比较效益偏低。襄阳市小麦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单产250 kg/667 m2提高到目前的400 kg/667 m2左右,每667 m2收入在750元左右;而油菜单产一直徘徊在150 kg/667 m2左右,每667 m2收入在600元左右,二者的物化投入基本相同,每667 m2收入相差150元左右,在小麦种植收益高于油菜子收益的情况下,油菜的种植面积就会减少,产量随之减少[1-3]。
3)规模化程度偏低。襄阳地区的油菜生产还是实行的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较差。
4)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排灌问题较为突出,抗灾能力较差,遇干旱或连阴雨对油菜生产影响较大。
5)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虽然基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示范效果,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了解油菜“五化”的人还不多。部分农户对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损失存在一定偏见,认为油菜机收损失较大,大于人工收获。要改变这种根深蒂固思想,实现大面积的油菜机械化生产仍然任重而道远。
5 研究展望
5.1 加大扶持力度,实行规模生产
一是认真落实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继续稳健实行扶持油料生产的政策措施。考虑油菜种植比较效益低,应提高油菜种植补贴标准。二是加大对油脂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实行一定收购价格补贴的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订单生产。三是加大对地方政府的奖励力度,加大对油菜主产区的奖励,鼓励主产区发展油菜种植的积极性[1-3]。
5.2 抓好基地建设,起到示范效果
目前,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已经在宜城、枣阳、襄州、谷城、老河口5个县(市、区)共建立了10个油菜示范基地,面积达到273.33 hm2。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基地建设,保证基地正常运转,继续在基地开展油菜“五化”模式研究,示范带动周边油菜生产。
5.3 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配套,提高种植效益
发展油菜“五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机械化,机械化是油菜“五化”的基础,是今后油菜发展的大势所趋。有机械,还要有配套农艺,尽管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近年来研究出了一些油菜生产新技术,但是不同的生态区气候条件、种植模式不尽相同,不能将那些技术生搬硬套,近年来研究人员做了些初步研究,将这些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打包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宜襄阳地区栽培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编制了一套湖北省地方标准。由于不同油菜品种之间生育习性及抗性差异较大,今后要要针对不同品种发育特性研究其稳定或配套的栽培技术。
5.4 加强科技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要联合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充分利用讲课、电视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示范和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加大农业科技基础投入,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快知识更新步伐,用现代化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武装农技人员,以便更好地引导培训农民。
参考文献:
[1] 龚国安.襄樊市油菜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2,41(6):49-52.
[2] 张英杰.襄樊市油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93-94.
[3] 张朗山.湖北省油菜产业化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04,43(3):35-38.
[4] 王汉中,殷 艳.我国油料产业形势分析与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3),414-421.
[5]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6] 殷 艳,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成就、问题与科技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4):1-7.
[7] 熊秋芳,文 静,沈金雄.依托科技创新推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3(1):86-91.
[8] 喻 燕,朱永慧.湖北油菜生产成本收益和加工企业现状分析——基于襄樊、荆门两地的调研[J].现代商贸工业,2010,27(2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