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睦新
在春季,进补也是养生的关键词。不同时段、不同人群都有相应的进补方式,那么,春季该如何正确进行补养呢?
“三春”进补各不同
早春阴寒渐退,乍暖还寒,阳气开始升发。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升发。
仲春时节,饮食宜选甘温之品。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此时正值各种野菜繁茂之季,如:荠菜、马齿苋、蕨菜、香椿等,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可以不失时机地择食。
晚春氣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导致疮痈疖肿等疾病发生。
食补也得分人群
祖国医学认为:“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就是说,春天容易旧病复发。而不同的人群,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食补方法也不尽相同。
到了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容易血压增高,出现头痛、眩晕,即中医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饮食防治的方法是,适当食用含钾较多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柠檬、梨、绿豆等。
阴虚内热者则可选用清补的方法,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荠菜、百合等。此类食物性质偏凉,有清热消炎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内热体质。
因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弱者,以及腰酸眩晕、精神萎靡者,可采用平补饮食。具有这种作用的食物有:荞麦、薏仁、赤豆、橘子、苹果、芝麻、核桃等。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富含肌酸、嘌呤碱等的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药补讲究这些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服用补药已经很流行,但是,这其中的注意事项,并非人人都了解。
有针对性地补。药补一定要慎重,不妨先进行一次中医体检,明确体质类型。然后咨询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弄清自己体质的寒热虚实及气血盛衰的状况后再补。
根据季节气候和接受程度而药补。春季一般不宜使用温燥性的补药,如:红参、鹿茸、鹿胎、紫河车(胎盘)等。应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有些人虽然身体较虚弱,但在服用补药后,反而出现泄泻、腹胀、烦躁不适或“上火”等反应。
坚持淡补和缓补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选用一些大辛大热的药物来进补。例如:部分胶类药及熟地黄等粘滞性较强的药物,不适合脾胃虚弱、消化吸收不良的人服用。
勿过分追求昂贵的补药。不少人在进补上追求野山参、燕窝、鱼翅等高档补品,实际上并无必要。以燕窝、鱼翅为例,二者含蛋白质虽分别达到50%和83%以上,但均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
总之,无论食补、药补,均应科学合理,根据个人及环境的具体情况,辨证施膳,辨证进补,适可而止。
高粱荠菜窝窝头
春天里,田地、山坡中处处都有荠菜的身影,虽然它混合在杂草之中,毫不起眼,但千万别小看它。荠菜营养价值很丰富,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含量极高,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各种矿物质含量也比较高,还含有十多种氨基酸。今天,我们将荠菜和高粱粉、豆渣一起做窝头,让吃惯了细粮的肠胃也尝尝“粗粮细做”的味道。
食材:高粱粉、豆渣、荠菜、豆浆、酵母、食盐各适量。
做法:
1.将荠菜摘掉老叶与烂叶,清洗干净,用水焯一下,捞出后挤干水份,切成蔬菜末。
2.将高粱粉、豆渣、蔬菜末一起放入一个大的容器里,加入食盐与酵母,搅拌均匀。根据干湿度,适量加入豆浆,和成光滑的面团。
3.用湿布盖住,醒发半个小时。
4.取适量面团,揉成鸡蛋形状,底部按一个小窝,然后团成窝头状。
5.做好的窝头放入蒸笼里,上锅蒸20分钟即可。
烹饪小窍门:
1.因豆渣的含水量不同,所以豆浆的用量要根据情况做调整,以能将全部材料揉成团即可。
2.高粱面没有筋性,因此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即可。
3.材料中还可加入绿豆面、荞麦面等杂粮面,使口感更加丰富。
食用宜忌:
1.宜:一般人都可食用,还可用作食疗。小儿消化不良时,成人脾胃气虚、大便溏薄时,均可进食。此外,黏性较强的高粱,适宜于肺结核病人食用。
2.忌:糖尿病患者应禁食高粱;大便燥结以及便秘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