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路径选择

2017-04-11 11:41袁睿琴
实事求是 2017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思想

袁睿琴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互联网+”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路径选择

袁睿琴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互联网+”的提出确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路径。“互联网+”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借助“互联网+”的有效优势,构建网络评价机制、掌控文化话语权、创建良性生态网络环境,这些都是新形式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有效路径。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网络技术的有效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政治文化资源纳入国家总体文化资源体系加以规划和建设,是“互联网+”视阈下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性和社会化两个方面,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其得到更好地发挥,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及时搭上“互联网+”这趟“顺风车”,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互联网+”时代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系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互联网+”迅速成为社会各界追捧的热词。它的提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其传统的教育方式、理念迫在眉睫,而且把握“互联网+”的发展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与时俱进的表现。因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互联网时代,开拓互联网新时代的教育功能。一方面,“互联网+”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更多的是依赖教师传授、灌输理论知识,由于教授方式较为刻板,难以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而其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互联网+”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路径选择,结合互联网的特色,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安排,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互联网中,催生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并对教育理念、内容、手段、模式等引发新的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可以为互联网营造一个良性的网络生态环境,引导互联网向着平稳、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引导网络信息的发展方向,避免互联网的发展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面对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互联网+”视阈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现实思想问题的需要。因而要做到解放思想、开拓思维、放宽视野,积极稳妥地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不断拓展新路子。[1]同时注重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方法,拓展内容形式,把互联网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环境,舆论引导的新阵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二、“互联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1.“互联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互联网+”时代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把握互联网所带来的新途径、新方式。首先,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其更具创新性。传统的教育手段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的更新。“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为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带来一定的创新性。其次,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使其更具多样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局限,主要以“讲述+板书”为主,形式过于单一。而在“互联网+”的视阈下,其所具有的信息开放性和个体自主性,可使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所能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第三,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使其更具多元化。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传统的“一对多”模式,而“互联网+”的出现对旧有的模式形成了冲击,我们可以在“互联网+”模式下进行互动学习,而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纯粹理论灌输。其实“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为我们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2.“互联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互联网+”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网络内容传播过程的“异化”导致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复杂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类人群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获得和发布信息,同一个信息经不同人的传播有时会将信息的本质“异化”,对一些辨别信息能力较弱的人可能会盲目接受。而这种“异化”信息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是极大的。其次,信息选择的自主性导致受教育者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互联网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于互联网中信息的纷繁复杂,人们很容易受到不同观念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第三,话语体系的开放性导致对舆论监管的困难加大。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人们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匿名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因而这种开放的话语体系也使得我们对舆论环境的监管难度加大,很多人在网络中表达一些消极的想法,有些言论甚至危害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这些都为“互联网+”更好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带来了挑战。

三、“互联网+”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有效路径

面对“互联网+”背景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固守陈规,也不能盲目冒进,应从教育变革的需求出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顺风车”上既站稳脚跟,又稳步前进。这就需要我们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把握好网络平台、做好网络评价机制,为“互联网+”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互联网+”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路径,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问题也在不断凸显,面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异化”需要把握好网络平台,做好网络评价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范管理,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考评体系。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网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及其点击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资源的及时更新等方面的考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准确性,避免传播过程的内容“异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考评体系的同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对“互联网+”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符合其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相关的条件及教育环境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运用的相关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等问题进行研究。二要坚持持续性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强化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以确保长期投入。另一方面,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评价机制。对建立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针对其网页内容及信息的有效性等问题开展网络调查问卷,针对网民的意见或建议进行必要的改进。发挥“互联网+”的特有优势,建立相关的专家测评队伍,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与专家进行研讨,结合专家的建议不断提高“互联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优化。同时可以记录网民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停留的时间、将其在网上的活动参与率加以记录,将这些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关联性结合起来,以此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创“互联网+思政”良性育人生态环境。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群体过于集中在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而对于社会其他年龄、阶层的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量不足。这使得学校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配置极不均衡,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受教育的不平衡性也会通过人们的外化现象表现出来,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要整合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作用,避免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首先,将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国家整体文化的资源体系中加以规划管理。其次,紧紧把握“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要加大基层单位、社区、学校、农村等基层组织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基层组织的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互联网+单位”、“互联网+社区”、“互联网+学校”等的资源体系,使互联网融入到基层组织中形成合力。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互联网真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一个良性的网络生态环境,避免人们受到各种意识形态观念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构建一个良性的网络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感悟生态文化,感受灵动历史,追求和谐社会,实现自我和谐”。[2]

3.利用主渠道、占领主阵地,发挥“互联网+”优势掌控文化话语权。互联网的开放性为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互联网+”的视阈下,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世界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避免本国文化资源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破坏,都会选择占领文化这个制高点。同时话语体系的开放性也使国外的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到我国的互联网文化领域当中。为了避免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积极主动地占领互联网文化阵地,不断提升网络中的文化话语权,在网络文化的基础上熟识、分析、创新、传播及调控网络的文化话语权。[3]那么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掌控文化话语权?一是净化互联网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会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掌控文化话语权的关键。二是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中提到:“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4]所以加强网络文化的阵地建设是掌控政治文化话语权的必要条件。三是促进网络话语的广泛传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握好网络舆论阵地,借助传播载体和平台加强媒体的网络宣传效力,促进思想政治在网络中的传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

4.加强监管、注重引导,健全“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机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带来了福利。但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法有效的开展。如何使互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仅仅依靠企业和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积极引导,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保障互联网的有序运行。一方面,政府监管要注重方式、手段的创新。传统的监管多用删除、引导等方式,表现较为被动。在“互联网+”时代,监管要更加注重从思路、技术、战略等方面加以创新,也即政府的监管模式要适应“互联网+”的新特点,创新监管方式与手段,制定相关措施,健全和完善“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机制。另一方面,政府监管要注重引导。近年来网络舆论态势的发展对互联网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又由于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在此过程中,一些危害社会发展的不实信息得到进一步传播,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因而政府在监管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培养和提升网民对信息的识别和辨别能力,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网络管理走向成熟及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要充分把握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遇,导入“互联网+”本身特有的文化理念,借助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过去传统灌输的教育方式在新时代的今天加以扬弃,结合新的发展理念和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优化不断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优化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1]王曙光.新常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

[2]李华.论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3]骆郁廷,魏强.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J].教学与研究,2012(10).

[4]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 OL].http://www.scopsr.gov.cn/zxdd/zdxw/201604/ t20160427_286651,2016-04-27.

编辑:李洪涛

D64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3.07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