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米旦·贺力力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新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①
海米旦·贺力力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新疆的农业人口较多,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让农民增收对目前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疆新型城镇化农民收入对策
新疆农业人口较多,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同时又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地区,这决定了新疆不能照搬国内外发展模式,而要从新疆区情出发,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走一条“内外双驱、和谐包容、量质并重、兵地融合、生态宜居”的具有新疆特点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强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以较快的城镇经济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今后的长远目标。因此,如何走好新疆城镇化道路,研究新疆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出台针对贫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民增收政策措施,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对推动新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建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2003年设立五家渠、阿拉尔和图木舒克三个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2007年,米泉市撤销并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设立了自治区直辖的北屯市(县级市)。2012年,设立了由自治区直辖铁门关市(位于库尔勒市境内)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所辖的阿拉山口市2个县级市。2014年,国务院又正式批准设立了由自治区直辖的双河市(位于博乐市境内)和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的霍尔果斯2个县级市。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自治区直辖的可克达拉市(位于霍城县境内)正式挂牌。至此,新疆的建制城市已有27个,占全国建制城市总数的4.1%。而2014年,新疆总人口为2298.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58.91万人,城镇化率46.07%,比全国低8.7%。
1.新疆农民的收入在逐年增长。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2245元增长到2014年的8742元。
图1 近十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从图1可以看出,在城镇化推进的近十年来,新疆农村居民收入保持不断增长,但速度缓慢。十年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增长了2.4倍,明显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2.新疆农民的收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新型城镇化推进以来,新疆各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都在不断增长,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并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以2013年为例,昌吉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为13014元,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人均纯收入最低,为3857元,两地区相差9157元。南疆地区农民收入总体低于北疆地区,排在全疆农民收入水平最后三位的恰恰是南疆不发达的三地州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种差距反映出:一方面新疆城镇化是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新疆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又导致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异的增加。
3.新疆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近十年来,新疆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在逐渐发生改变:2005~2013年,家庭经营性收入虽然始终是新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比例却在逐年下降:2005年占92.36%,2010年降为88.51%,2013年下降到81.87%;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占比4.2%,2010年占比6.3%,2013年所占比重达到8.8%。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波动幅度不太大。近十年来,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证明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仍然是新疆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在农民总收入中占比不断下降,也反映出这种依赖传统农业收入的状态正在缓慢发生变化。其余收入占比虽少,但持续增长,这也反映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正在缓慢转移,政府各项惠农政策效果正逐渐显现,农民收入在逐渐增加。从家庭经营性收入构成的变化来看,自2000~2013年,新疆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比重比较大,第一产业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第一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4.37%,而第二、三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6.68%和20.08%,远高于第一产业。
可以看出,在新疆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业作为农民收入的基础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其产业化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同时,农民在发展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正在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
1.城镇化过程中新疆农民收入虽有增加,但增速缓慢,农民收入增长滞后于新疆经济增长。在城镇化推进的近十年来,新疆农村居民收入保持不断增长,但增速缓慢,明显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2005~2013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增长14.05%,同期新疆GDP年增长率为16.12%,后者比前者高出2.07个百分点。
2.财政投入少,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城镇化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不仅需要资金启动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建立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从农村向城镇迁移,还要支付较高的迁移成本。投资严重不足是制约新疆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困难。
3.新疆农牧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新疆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影响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受此影响,新疆农民在接受、学习、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时,会比较被动、缓慢;受自身认识和环境的局限,也缺乏市场意识和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对于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不足,缺乏适应市场和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些都成为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4.新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荒漠面积超过一半,发展农业的基础条件本身就非常薄弱,加上长期的毁林开荒、超载放牧、乱砍乱伐、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低效开发和利用,致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新疆农牧民的部分耕地和草场丧失使用价值,影响了新疆农业总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加上新疆历年来大风、霜冻降温、雨雪、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而农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使得农牧民增收较困难。
5.新疆农业产业基础薄弱。新疆农业产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地域发展不平衡。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新疆农业企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不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从地区结构来看,农业企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而落后的南疆地区缺乏能够带动本地区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多数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很难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1.要切实增加新疆农业投入。新疆农业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增长速度滞后于新疆经济增长速度。要增加新疆各族农民收入,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强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首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一是要有效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扶贫资金切实用在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牧民劳动技能的提升、加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等方面。二是要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要保持新疆农业补贴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新增一些适合牧区、垦区、林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要重点加大对农民增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投入。
其次,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抗风险、降成本、增收入。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确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二要鼓励和引导一部分企业与社会团体以各种形式投资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服务等事业,给予他们政策、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三要鼓励和引导农户投入,努力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有力的政策引导,想办法把农民手中的资金调动起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要立法规定投资职责并做到以“谁投入,谁得利”的原则使投资者获利。
2.要加强新疆农民素质教育。一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农民素质教育,通过加强宣传力度,要使农民真正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基础教育面向农村全体学生。二要加强城乡交流。农民在与城市经济组织接触过程中,思想观念、生产技能都会有很大变化,回到农村后,这些农牧民会成为当地的中坚力量,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三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新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仅要扩大办学规模,还要提高办学效益。要确实增加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坚持“学用结合”,加强与各种科研机构,技工院校的联合,开设适合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科目,使学员掌握一些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技能。
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一,加快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支持石油化学工业做大做强,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三大油气生产基地和五大石油炼化加工基地。要加大投入力度,让一些疆内本地企业也参与到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加工中,延伸产业链,使农牧民有更多就业渠道。大力发展新疆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绿色食品和清真食品出口基地。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维吾尔生物医药、清洁燃料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就业机会。鼓励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他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奖励政策。同时鼓励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保持新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
第三,要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使其成为农民就业的重要平台。工业园区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就业的有效载体。新时期新疆工业园区要想实现带动区域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就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产业特色、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引资环境等方面加大提升力度,以保持经济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是各地因地制宜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在研究自己的特点上下功夫,要选准定位,走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多样化发展道路。二是对园区技术骨干及管理者进行产品设计、技术操作及企业管理的培训。帮助并引导民生工业企业“走出去”,学习经验,推广宣传产品。三是发展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及旅游商品等加工产业发展。培育有一定影响力的民生工业示范基地,促进当地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
第四,努力提高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工艺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加大“产学研”的投入,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企业技术人才,打造具有高素质的乡镇企业人才队伍。激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
4.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一是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逐步取消地域、身份、户籍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各项权益。
二是引导农民参与疆内基本建设,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首先,提高对自主创业农民的政策及资金帮扶力度。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在疆的各类企业和政府投资项目,吸纳当地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对录用少数民族农牧民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税收减免及社会保障补贴等。其次,各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帮助农牧民解决外出就业问题,为他们创造就业条件。积极做好服务和维权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后顾之忧。在劳务输出集中地区成立办事机构,专门为本地劳务输出人员排忧解难。注重劳务输出及劳务品牌的培养,要采取树资源品牌、建输出基地等措施,使劳务输出成为农牧民实现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要打好品牌战略,根据地区自身优势,发挥特色创立劳务输出品牌。
三是实行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农牧民自主创业,鼓励和帮助农民根据自己的优势创业,拓展就业门路。实行积极的产业引导政策,通过职业培训让农民改行从事其他职业。帮助农民开办小饭店、民族特色手工坊、食品加工等小企业,实现充分就业。建议政府出面,把一些乡村公共事业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并给予创业贷款支持来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显著改善新疆农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现状,又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四是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财政支持,帮助解决农民自主创业资金不足问题。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提高对农民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科研活动的资助力度,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对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就业观念、职业技能等的免费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合理就业,鼓励他们到中小城市创业就业。对自主创业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在贷款、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与优惠。
[1]马保平,张贡胜.中国特色城镇化论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陈全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团结奋斗[EB/ 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6-11/10/c_ 1119885601.htm,2016-11-10.
[4]新疆专家顾问团.加快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及建议[J].决策咨询,2011(03).
[5]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洪美云
F12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3.12
①*本文系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13BJL0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