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瑞
(安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背后的思考及对策
方 瑞
(安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智能手机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交往和娱乐工具,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问题和矛盾。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探析实现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层原因。通过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完善综合评价机制等策略化解问题。
高校;课堂教学;手机依赖;应对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作为沟通工具、娱乐媒介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与时俱进、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社会群体,利用智能手机与外界交流、娱乐消遣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智能手机的娱乐性和便捷性逐渐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手机依赖症,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学过程中棘手的难题。
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强大的娱乐功能对于大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打发业余时间,可以通过网络获知新闻资讯,了解外部世界,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手机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选取某本科高校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974份,回收率为98.7%,有效问卷为1965份。问卷发放时注意了年级和专业的分布, 其中有效问卷中男生有889份,占问卷总数的45.2%,男生有1076份,占问卷总数的54.8%。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心理的不成熟性和课堂使用手机情况,了解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心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1.大学生使用手机为学习提供助力
信息资源爆炸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促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对新知识的敏锐度和感知力,受访的所有同学均表示曾经通过手机搜集资料补充专业知识,通过手机随时查阅专业知识信息排解课程的疑难内容,更好理解书本理论知识。根据调查有87.1%的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将老师的课件进行拍照、录制视频储存,以便复习和同学间相互传递学习资料。手机不仅仅是不愿意听教师讲课的学生在课堂上消磨时间的“神器”,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有益补充。有的高校教师积极利用手机网络平台优势,上课前让学生“扫一扫”二维码进行网络点名,开发手机的APP功能,制作教学互动板块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将课程内容提前在网络上发布,教师在课程讲授的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同步阅读课程内容相关的辅助性材料,巧妙地将手机转化为大学生学习的平台,手机也成为教学行之有效的“得力助手”。网络慕课、视听平台的共享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学生使用手机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2.课堂使用手机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在课堂可以通过校园网便捷的连接到无线网络,自由的遨游于网络世界,也不必担心手机流量超过使用限额等问题,这对大学生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有些同学为缓解课堂的枯燥乏味,在上课时间搜看视频、阅读小说,甚至用游戏来打发课堂时间。智能手机强大的娱乐功能使部分大学生沉溺其中,课堂上不再认真听讲,放松了对学习的自我要求,逐渐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在现今的大学,学生会等很多社团也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琳琅满目的社团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许多精力。很多学生为了综测加分,带有一定盲目性地参加了数个社团,有时会因为学生会工作和社团活动熬夜通宵工作,上课时也会接电话或发短信,从而影响了正常上课。[1]大学生进入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后,因交往能力的限制和交往技巧的缺乏,大学生更乐于使用手机在网络世界中寻求安慰,57.9%的受访学生表示当感到孤独的时候,你会用手机与别人聊天。网络交往代替了与他人直接沟通,长期以往更容易导致孤独、抑郁、封闭等不良心理的产生。大学生在课堂上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手机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日益突出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在课间喧闹的走廊还是安静的图书馆,都会看到手机不离手的大学生,无论是在校园的路上还是教室都可以看到同学低头玩手机的情形,很多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调查使用了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经过分析有78.2%的受访对象为较为明显的“手机依赖者”。手机独有的快餐文化比起课堂上的知识,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根据调研统计有89.1%的受访者表示手机是上课的必备物品,67.9%的同学会因没有查看短信或者手机没有开机变得焦虑。通过问卷发现有98.3%的受访者表示上课曾经使用过手机,其中26.2%则表示每天上课使用手机达3小时以上。在课堂上时常听到各种手机铃声,尤其是人数较多的一些公共课和选修课。调查发现,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有选择性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有38.1%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在专业基础课上使用手机,有59.8%的受访对象表示在公共基础课上使用过手机,而在选修课上有88.5%的同学使用过手机。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手机已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并逐渐成为一种无法抑制的不良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
大学生在上课、自习等学习时间经常性使用手机娱乐和交往,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课堂使用手机的问题日益突出,是由于大学生自我管理不严格、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以及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体制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等原因综合造成的。
1. 高校自主学习氛围与学生应试教育的学习惯性不相适应
大学学习需要更高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控制能力,高校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个性化创新能力,形成独立思维和直知灼见。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建构职业生涯规划,谋划人生蓝图,确定新的发展目标。人的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则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而动机促使人采取一定的行为去实现目标,人若是没有动机,就相当于没有目标,也不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处于刚刚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大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加之学习压力骤然减轻,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就会无所适从,进而感到无所事事。从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转移到相对轻松的大学环境,周边环境的变化引起心理的变化,刚刚跨进高校的大学生需要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进行积极的调适。
大学生可以自主支配大量的课余时间,会把个人注意力转移到手机并沉迷于网络,也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大学生自由度比较大,有的不能够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花费大量时间在玩乐上,对手机诱惑无法抵挡。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也不会像高中教师那样时刻叮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而是倡导更多的是自主化、探究性学习。根据调查发现对于发现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有24.4%的受访教师会选择视而不见,更不会加以制止。
2.高校教师教学主导性作用与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不相适应
部分大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认知存有偏差,把一些公共课、选修课等列为“用不到”、“不重要”课程,可以无所畏忌的玩手机,把专业课、主干课归为不可玩手机的课程。有的学生根据教师挂科率、提问率及严格程度决定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从而决定是否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有的学生片面认为书本知识学习对今后职业发展无实际作用,听不听课可以由自己做主,教师不应干涉学生课堂自由等错误思想观念。以上种种错误认知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发挥主导性作用,难以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高校普遍采用学生评教系统,每学期由学生对授课教师情况进行评分,并给予教学反馈评价,有的高校还在学生中设置教学监督员,随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汇报教师上课情况。监督教学的做法与教师严明要求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容易造成教师为不得罪学生而放任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出现。授课教师会顾虑对学生的提醒、警告、批评而影响到学生对自己的评分,对于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等违反上课纪律行为选择熟视无睹。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牢牢掌握主导性作用,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采用科学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确保教学过程取得实效。
3.高校人才培养的隐形化、长期性与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显现化、指标性不相适应
从目前政府对高校办学评价上来看,师生数量、办学基本条件、科研项目、论文专利等数据直接影响到高校办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对人才培养的质量等环节重视程度不够,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分布于社会各个角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高校培养的人才对社会贡献的程度难以数据化说明,而且人才培养更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社会的不断教育和培养,这难以简单的用就业率等进行定量衡量。现在对高校办学成果的评估多采用数字化总结,而对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难以用数据进行科学的测算,这也是高校对人才培养工作忽视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一所高校都有其校史校情、地域限制、专业设置、发展规划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统一的评价指标也促使着高校围绕的评价指标进行发展,容易造成了高校盲目求大求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同质化。这也是导致高校评价重“量”轻“质”的直接后果。评价—所大学, 既要有数量的指标( 如学校的学生数、教师数、科研成果数等) , 也要有质量的指标 ( 如学生的质量、教师的质量、科研的质量等) , 数量与质量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两者缺一不可。同时, 质量是“本”, 数量是“末”, 本末不可倒置。[2]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大学生已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并且有趋于严重的走势,学生自身、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作用,破解人才培养的核心难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 加强大学生修身教育,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调查数据表明,96.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上课玩手机对学习产生了影响,只有12.4%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增强自控能力加以自我克制,并表示难以控制上课时间不再触碰手机,这表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是解决“手机依赖症”重要策略。大学生处于身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大学生尤其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学会利用手机这把“双刃剑”,有效利用智能手机的特点和功能,不断提高有效使用手机的能力。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文化涵养,树立正确的求知观,正视对手机媒介过度依赖的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过度使用手机,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上课克制自己不查看手机。大学生应根据大学学习的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不断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理想而奋斗,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2. 加强教学效果考核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上课不使用手机原因的分析中发现,有45.1%的受访学生归结为授课教师课堂纪律要求严格,有87.6%的同学因为课程的受欢迎而选择不玩手机。可见,教师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够降低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比例。高校教师要密切关注学术动态,紧跟学科发展潮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开拓学生学术视野;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效仿的模范和对象,提升教师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教师在课堂中不接听电话,做好示范以身作则;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教学能力,在授课方式上不断更新,抛弃传统的满堂灌,引进新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主动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强化教学活动过程的针对性。
变革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评课系统评分来评断教师教学效果的片面做法,不断完善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体系,保证教学测评的公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综合运用推门听课、教学督导、个别反馈,组建教学团队,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手段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纪律、教师师德、教学效果等日常评价体系在教师职称晋升评比中的权重,不断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
3. 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针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高校普遍采用堵、疏、导等各种措施进行应对,有的高校将上课不准使用手机写入学生管理规定,有的高校采用手机袋、安装屏蔽仪器与学生斗智斗勇,有的高校明确规定教师课堂使用手机作为教学事故严加惩处。高校可以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入手,积极组织开展积极、健康、青春的趣味活动、群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大学生通过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全人格,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树立新时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学校开展“杜绝手机进课堂”等相关教育活动,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大学生使用手机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产生较强依赖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班级制定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并强化落实,约束大学生的个人行为,通过课堂纪律的严格管理有效保证课堂学习效果。
4. 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优化高校评价机制
高校应积极打造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够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才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如何做到科学化,这关系到课程体系建设是否合理。[3]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对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等进行系统解读,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了解学科框架,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特别对学生认为的所谓“副科”进行详加说明,提高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认识。高校教师业绩考核中须增加人才培养效果的比重,教学质量考核要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改变唯学历论、唯科研论等片面的考评体系。根据高校类别和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分类开展、动态调整完善评价机制,引导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定位,谋划学校建设发展的方向,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1]方家胜.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调查与引导路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3):98-103.
[2]张月葵.我国高校评价重“量”轻“质”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考试,2008,(3):62-67.
[3]王能引.大学课堂“手机控”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J].合肥学院学报,2015,(11):124-127.
(责任编辑:孙书平)
Refle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College Students' Using Smart Phone during the Class
FANG Rui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133, China )
The smart phone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nd has a great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study. The survey finds that college students' using smart phones during the class has become an outstanding problem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college classroo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relying on mobile phones, the deep level reasons inside th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explor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perfec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assroom teaching; smart phone dependence; response
2017-02-28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高校网络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敬敷网络文化中心’”(Szzgjh4-17);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明清时期桐城家训文化研究”(SK2017A0335);2016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安徽省本科院校微信使用现状及情况分析”
方瑞(1983-),男,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G645.5
A
1008-7605(2017)03-00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