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语境中异议标记语的人际语用取向

2017-04-11 04:18:12冉永平白晶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菁菁异议莉莉

冉永平, 白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20)

互动语境中异议标记语的人际语用取向

冉永平, 白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20)

异议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不同的人际语用效果,如引发冲突或促进交际。本文以当代汉语日常会话中常用的后附异议标记语“好不好”为研究对象,从组合形式上将其分为表述句后附“好不好”及祈使句后附“好不好”两种类型,探析该异议标记语表示异议的具体情形,并从人际语用的角度分析它在异议表达过程中所体现的人际语用取向。

异议标记语;语用功能;人际语用取向

1.0 引言

异议是“针对之前的语言或非语言行为采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对立性态度”(Kakava,1993:40)。Angouri & Locher (2012:1551)认为,异议不是固有的消极行为,某一交际社区或群组的交际者在不断交往中会对异议的实施和解读形成不同的交际规范,因此在有些场景实践中异议是默认或常见要素,而在有些语境中则属于不礼貌行为。异议本身以及异议的表达方式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威胁面子、引发人际冲突等。在一定的话语交际实践中,说话人期待自己表达的异议如何被理解,影响着对异议形式的选择。我们发现,熟识的朋友、家人在日常会话实践中表达异议时常以“好不好”或相关变体形式,如“好吧”、“好吗”、“好不啦”等进行结尾。这类表达的语义内容已经虚化,更多的是体现语用意义,尤其是互动语境下的人际语用功能。本文的语料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以及家庭情感类电视剧中的日常会话,尝试对句尾为“好不好”、“好吧”、“好吗”、“好不啦”等标识异议的话语进行分析,探究其语用功能以及人际关系取向,以揭示标记语使用所体现出的人际语用能力。

2.0 有关异议的相关论点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是Leech(1983)在礼貌原则中提出的一条子原则, 也即,要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分歧,尽量增加与他人的一致。据此,表达异议是一种违反礼貌原则的行为,具有不礼貌的语用属性。Brown & Levinson (1987:66)也指出,异议是威胁听话人正面面子的行为。Heritage (1984:268)认为,异议“对社会团结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异议是一种非偏好行为,因为反对他人常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不开心,让人难以应对或觉得受到了侮辱或冒犯,甚至有遭受威胁的风险,但表示同意常让对方觉得舒服,具有支持性和社交性的语用属性,进而能够增强或提升人际关系,因为同意表示交际者之间的志趣相投(Pomerantz,1984:77)。然而,Schiffrin (1984)的研究指出,异议若出现在朋友交际中,恰恰能体现出明显的社交属性,而不是对礼貌原则的一种违反。很多研究都指出,不能仅从负面效应的角度研究异议,因为异议并非一定会引发冲突和不礼貌,反而体现出交际者之间的亲密和社交性(Tannen,1984;Corsaro & Maynard,1996;Kakava,2002;Locher,2004;Angouri & Tseliga,2010)。就人际关系而言,异议并非具有破坏性,反而具有增强交际者之间关系的作用(Georgakopoulou,2001)。在对异议研究的综述中,Sifianou (2012)指出异议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关键要考虑局部实践(local practice)的制约。Angouri(2012)指出,会话参与者会根据局部知识(local knowledge),判断语言行为是否恰当,或重新协商礼貌行为的接受范围。因此,表面上异议涉及对立性和不和谐因素,但在具体语境中异议的功能和意义则不尽相同,需要考虑其出现的局部语境(local context)。

关于“好不好”表达式,大多具体研究都集中于探索其各种用法及功能,或意义演化背后的原因。高华(2009)、潘晓军(2009)、谭毅(2010)、王天欣(2011)关注“好不好”的语义虚化过程,认为“好不好”的语义演化是语法化和主观化的产物。郑娟曼、邵敬敏(2008)认为“好不好”是一个后附否定标记,提出“好不好”主要出现在提醒、拒绝、申辩、反驳四种语境之中,从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的视角解释“好不好”这一用法的出现。孙雁雁(2011)以台湾偶像剧中的日常会话为语料,认为句尾的“好不好”具有询问、商量、请求、建议、确认、引起注意六种功能。余光武、姚瑶(2009)将附加问形式“好不好”分为四种情形:用于征询意见的真问、请求认同的弱问、弱化制止强度的假问和用于表达辩驳语气的话语标记语的非问。潘晓军(2009)将“好不好”的表达类型分为委婉型、命令型及反驳型。本文仅关注“好不好”标识异议的情形,类似于孙雁雁(2011)研究中表示确认功能的用法,以及余光武、姚瑶(2009)研究中的非问用法以及潘晓军(2009)研究中的反驳型用法。本文认为,“好不好”本身并不具有否定他人观点的功能,正如其他研究指出的那样,“好不好”的语义已经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渐渐虚化,演变成一种语用标记(Fraser, 1996)。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言语行为标记,用来强调或凸显话语基本信息的语力。因此,“好不好”或“好吗”在句尾表现否定或反驳的含义,必须借助之前表示异议的话语内容。在本研究中,前置于“好不好”的话语表达形式基本分为表述句和祈使句两类。

3.0 异议标记语“好不好”的表现类型①

本研究中,后附异议标记“好不好”的前置内容主要分为表述句和祈使句两类。

3.1 表述句+“好不好”表示异议

异议是一种回应性言语行为,就是针对当前语境中已存在或表述的观点表达出不遵从、不认同的态度。在表达这种对立性态度时,出于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以及和谐取向的需要,说话人往往需要提供一定的理由,支撑自己的不同观点,而非生硬地直接表达不同意,而这种理由的表达常以表述句的形式呈现。“好不好”表示异议的情形多为关系较为亲密的交际者所使用的一种非正式的口语表达形式,其使用主要用于如下几种功能。

1) 纠正或协商信息的准确性

(1) 丈夫:你自己看下时刻表吧,晚点了二十分钟。

妻子: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吧?11:41到站,现在十二点十分,过了二十分钟又十分钟,就半个小时了好不好?

丈夫:哦,对,是半个小时。

此例中,妻子的话语仅表示对丈夫所述信息准确性的不认同,虽表示异议,但无意冒犯或损害听话人的面子,从丈夫的回应来看,他也没有将这种异议视为是不礼貌的,争议的存在是因为信息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他启纠偏(other-initiated repair)行为(Schegloff, Jefferson & Sacks,1977),并非针对听话人的观点或行为所进行的负面评判,因而一般不会被当成一种冒犯性话语,反而对信息的有效传递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好不好”的使用是为了强调一种客观事实,表达说话人对自己所述信息正确性的一种自信。

2) 强调理应知晓的事实

(2) (方芳带了自己烘焙店的面包去看望于小强)

于小强:又把店里的东西偷我这儿了。

方芳:嘿,这话说的,什么叫偷你这儿来了,这是我自己的店好不啦,哎,我新产品啊,特地拿来祝贺你的,尝尝,尝尝。(《生活启示录》)

(3)(B吃饭时抱怨菜有点辣,A对此表示不解)

A: 这点辣度根本就不算什么。

B: 我跟你不一样好吧?

(4)(顾菁菁将之前莉莉借给她的约会项链还给她,莉莉说将这条价值两百元的项链送给她)

顾菁菁:你不说两百万吗?

莉莉:两百万我给你?小姐,我是怀孕了,不是脑子坏掉了好不好?

顾菁菁:…… (《一仆二主》

这三例中的会话双方都是较亲密的朋友关系,划线部分所在话语都体现出说话人对听话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满,因为作为朋友,听话人应对说话人的实际情况具备理所应当的知情状态,例(2)-(4)分别隐含地表示“你应知道,那家店是我自己的”、“你应该知道,我和你在吃辣这件事上承受力不同”以及“你应该知道,我的脑子并没有坏”,从而体现出对听话人先前话语表达不恰当的否定态度。针对听话人先前话语中表达的质疑或负面态度,说话人通过陈述事实,再加上“好不啦”、“好吧”或“好不好”表示异议。这些句尾附加结构并无实际语义,主要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说话人认为对方的论断缺少依据。例(4)中,莉莉的话语体现了对听话人天真想法的轻蔑语气,这是由于“好不好”前置话语的影响,反问句“两百万我给你?”以及陈述表达“我不是脑子坏掉了”都是在否定听话人所提的项链价值,因而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

但是,基于交际双方之间的亲密关系,此类冒犯性话语或面子威胁性话语的可接受程度往往较高,因此可看成一种虚假不礼貌现象(mock impoliteness)(Culpeper,1996),说话人实施这一具有冒犯性的言语行为并不是要听话人蒙受某种损失,而是传达一种对听话人天真想法又爱又恨的感情,后附的“好不好”是说话人为了降低其话语的冒犯性而施行的管理策略,体现了说话人维护人际关系的愿望。此外,称呼语“小姐”是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昵称,可看成一种人际修饰语(interpersonal adjunct),其使用是面子管理(Brown & Levinson,1987)和人际和谐管理(Spencer-Oatey,2000)的一种补偿策略(Ran,2013)。虽为亲密的朋友关系,直截了当指出听话人忽略了某一理应知晓的事实,具有冒犯听话人面子的风险,因而使用附加结构“好不啦”、“好不好”或“好吧”加以缓和。正是由于会话双方之间的亲密关系,说话人才能自由地使用这些非正式的口语体,并体现一定的感情色彩。总体来说,即使这种异议存在一定程度的面子威胁性,但并不构成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因此,异议的表达及其表达方式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积极的语用调节作用。

3) 提醒事实,强调换位立场

(5) 莉莉:我现在是知道,为什么古装戏呀,还有什么西厢记里面都得有一个红娘,小姐得拿乔。

顾菁菁:你也求过我的好吧?(《一仆二主》)

(6) 莉莉:哎,你就愿意别人替你撒谎是吧?

顾菁菁:我也替你撒过好多谎好吧?(《一仆二主》)

(7) 于小强:我也这么做了,可心里还是有点不忍,你说奶奶来看孙子,我死活不让,会不会有点无情啊?

方芳:哎,你有没有搞错啊,是他们无情在先好吧?

于小强:那倒也是。(《生活启示录》)

对熟识的朋友而言,针对对方的质疑或负面评价,说话人往往会提醒对方注意事实的另一面,对对方的片面或单方面评论进行反驳。这与上一类型存在相似之处,强调客观事实,以反驳对方。不同的是,强调理应知晓的事实或常识表达反驳侧重强调对方言论的无根据性,从根本上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提醒事实,强调换位立场这一类型侧重强调对方言论的片面性和缺乏依据,并不否认对方的观点,而是就对方的观点给出另一种解读,降低对方言语对所述主体的面子威胁性。

例(5)中,莉莉将自己帮助朋友约会的事情用西厢记里的情节打比方,间接地表达了自己是施助一方,听话人应给予感谢的隐含意义,但是对方的回应并非赞同,而是提醒对方自己也曾给予过帮助,借此反驳对方的隐含性否定评价。同样,例(6)也是针对听话人的质疑进行的反驳,表明说话人并非是对方所描述的那样,通过异议表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不存在谁亏欠谁的问题,双方是平等的互助关系;“好吧”具有加强异议表达的作用,属于防御型回应,同时又具有攻击性,表达异议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就前两例而言,异议表达同时维护了说话人的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由于引发异议的话语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品质的质疑,这威胁到听话人的正面面子;说话人强调施予听话人的恩惠,让对方处于亏欠一方,这威胁到对方的负面面子。例(7)的异议虽然也是针对听话人的言论,强调转换立场角度,但由于引发异议的言语行为属于自我反思式行为,且针对的话题并不是基于双方之间的既往事件,说话人的异议并没有冒犯听话人的意图,反而利于保全对方的面子,这是一种言语上不赞同而在行为上表示支持的行为,可见“好吧”的使用强调了对第三方不当行为的指责。

4) 表示辩解

(8) 顾菁菁:你也是,穿这么夸张。

莉莉:我怀的可是金娃好吗?(《一仆二主》)

(9) 方芳:哎,小强,我跟你说哦,你要赶紧减肥了,你看你现在胖的,反正你现在奶水又不多的了。

于小强:剖腹产抗生素打多了好不好?奶水都回去了好不好?小命都差点没了好不好?(《生活启示录》)

(10) 哥哥:她不爱洗澡。

妹妹:谁说,我天天都洗好不好,除了练杂技好不好。(《变形计》)

针对交际对方的指责或控诉,说话人多采用防御性的话语回应加以辩解。以上三例中,“好不好”附带辩驳的语气,突显了说话人的异议表达。以上异议都是针对听话人之前的负面评价“穿着夸张/胖,需减肥/不爱洗澡”而提供辩驳理由,从而对对方的观点加以否认,维护自己的正面面子。“好吗”与“好不好”的使用表达了说话人对自己所述理由的自信,强调了与听话人之间的不同观点,尤其是例(9)、例(10)中说话人多次连用“好不好”,在口吻上更加肯定辩驳理由的充分性以及听话人评价的不恰当性,此种表达仅具有防御性,不具攻击性,这样的异议表达可缓解面子威胁性,是对自己面子的维护和保全。另外,“好吗”和“好不好”除强调理由、为自己辩解之外,其疑问形式并不意在寻求答案,而是为了传达渴求听话人认同的强烈愿望,因而“好不好”的使用有助于促进异议向同意的推进,对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作用,可避免由于异议引发面子威胁而造成交际中断,这与防御性的异议表达有关。

5) 表达不满、气愤、失望等负面情绪

(11) 顾菁菁:你干吗呀?

莉莉:我就看不惯她老丧着一张脸,又不是她给我发工资,是公司给我发工资好吗,凭什么老甩脸子给我看。(《一仆二主》)

(12) 婆婆高红: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儿媳蓝馨:您不是一直耿耿于怀这孩子是不是老刘的吗?要不然你也不会拿着老刘的百日照片跟于小强说跟老刘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啊?

婆婆高红:哎呀,这跟偷偷剪孩子头发,它是两回事好不好啊(生气离去)。(《一仆二主》)

(13) 顾菁菁:我记得你跟我说,找男人就像找股票,要找那种肯给你花钱的。

莉莉:我什么时候说过了?啊?

顾菁菁:你一直都是这么说的好吧?

莉莉:放屁!我莉莉做人的信条就是,钱可以自己赚,钻戒可以自己买,男人一定要挑自己喜欢的。(面向一起吃饭的另一人彼得说道)怎么了?我有节操有原则的好不啦?(《一仆二主》)

此类附带“好不好”的异议标记侧重表达说话人的情感立场。例(11)中,莉莉与部门主管发生正面冲突,其好友顾菁菁为缓和气氛对其进行规劝,但莉莉在情绪上依然难以平静,其话语看似是对顾“你干吗呀”的解释性回应,但该话语所体现的攻击性和面子威胁性却是针对已退出现场的会话参与者(部门主管)。该例中“好吗”的前置内容“又不是她给我发工资,是公司给我发工资”是说话人认为部门主管无权妄加指责自己的理由,“好吗”用于加强语气,表达不满或抱怨。例(12)中,婆婆对于儿媳的行为不满并对其质问,面对儿媳的辩解,婆婆不予认同并变得更加生气,致使冲突升级。这里的“好不好啊”可视为一种情绪加强标记,体现说话人的极度不满与失望,其所在话语并不是言辞激烈的指责,而是侧面表达了说话人认为听话人行为不恰当的观点,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不如直接指责,但“好不好”的使用体现了说话人认为听话人理应明白相关道理的意味,从而表达情绪上的失望或生气。例(13)中出现了两个“好不好”的异议表达,其中第一个“好不好”属于前面的第三类,在于提醒事实,莉莉的话语是针对对方的异议所进行的防御和攻击并存的回应。该话语中出现了詈骂语“放屁”,否认对方之前对自己的描述。由于该会话还有不知情的第三者参与,为了避免让其误会自己势利现实,莉莉急于否认对方的描述并使用了詈骂语,虽是为了维护自身面子,但同时也有损自身形象。之后的辩解“我有节操有原则的好不啦”试图挽回自我形象,“好不啦”体现了对听话人忽视“我有节操有原则的”这一事实的气愤,与詈骂语一同否认听话人对自己的负面评述,进而维护自己的正面面子。

3.2 祈使句+“好不好”表示异议

当说话人表达不同的意见、观点或立场时,经常对他人持有否定甚至对立的态度,借助祈使句的表达式表达异议,并指责对方的行为。不同的是,异议的实际内容并非一定是“好不好”的前置部分,如下例中的肯定祈使句后接“好不好”。“好不好”所在祈使句的语用功能主要是提醒对方注意,甚至暗含一定的指责意味,标示后续内容将是表示异议的话语。

1) 肯定祈使句+“好不好”

(14) 顾菁菁:知道了,我不会出卖你的。

莉莉:小姐,你搞搞清楚好吧,我可不怕你出卖,反正要跟他过的人是你,又不是我,我是为了你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总得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对症下药吧。(《一仆二主》)

(15) 方芳:你不要跟我装傻,你们家鲍家明,现在要挖我们家小熊,你会不知道?我那个烘焙教室刚刚开张啊,我一个人怎么可能忙得过来呢?刚才那个胖子在电话里跟我说要辞职,要跟鲍家明去开公司。

于小强:小点声好不好?开公司,家明也没跟我说过啊。他只是跟我说他要到外面去找工作,怎么会开公司,还拉上小熊一起,我真的不知道,我干吗骗你啊?(《生活启示录》)

在以上两例中,“好吧”和“好不好”之前的祈使句“你搞搞清楚”与“小点声”体现了说话人认为对方“没搞清楚”和“太大声”的指责或不满,这种组合形式对之后的异议内容起到预示作用。由于祈使句本身对听话人的自由形成一定程度的限制,“好吧”与“好不好”在语义上仍保留一定的请求之意,语用上具有缓和所在祈使句的强加功能。也就是,此类构式一方面具有提醒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即将出现的异议进行预先缓和,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异议,这体现了说话人对听话人负面面子的关照及其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意愿。

2) 否定祈使句+“好不好”

(16) 顾菁菁:你说这两个人因为开心在一起,就叫喜欢,如果不开心了,还能在一起,那应该就叫爱了吧?

莉莉:你这是爱的宣言哪,我好感动啊,不开心都要在一起,这是真爱呀(讽刺的口气)。不过小姐你都二十八了,不要搞这种假文艺二逼女青年的那一套好不好?

(17) 同学一:咱么都变了,就小菊没有变,还是那么喜欢抱别的男人。

众人:就是就是。

小菊:你们不要那么土鳖好不好啊?在国外见面拥抱是基本礼仪,是吧?

(18) 莉莉:是你跟他谈恋爱,还是我跟他谈恋爱啊,我又没跟他处过,我怎么知道实际情况啊?

顾菁菁:别跟我说了好吗?

莉莉:行,你现在有火,就冲我身上撒,好吧。(《一仆二主》)

否定祈使句常会伴随“不要”、“别”、“甭”等否定标记一起出现,这些标记本身表示异议或否定信息,该祈使语气具有威胁听话人面子的风险,因而随后很容易出现附带结构“好不好”、“好吗”等,有利于缓和异议可能带来的人际冒犯。例(16)中,莉莉的话语体现了对对方观点的不认同,甚至不屑,实则是给予建议,希望对方不要过于沉浸在幻想之中。“不要搞这种假文艺二逼女青年的那一套好不好?”这句话中使用了带有贬损之意的词汇“假文艺”和“二逼”,会对听话人的正面面子构成威胁,但“好不好”的出现则有助于缓和这种冒犯。例(17)中,小菊针对众人的非议予以反驳,其中的“土鳖”是会冒犯他人正面面子的贬义词汇,“好不好啊”的使用则可以帮助缓和该否定祈使句的强加力度及贬义词汇的冒犯程度,在顾及对方面子的同时,也维护了自我面子,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例(18)中,顾的话语是针对听话人辩解所表达的异议,是一种威胁其面子的不礼貌行为。“好吗”的使用在表面上具有缓和冒犯的语用功能,也即做到了表面的缓和,但在该语境中顾是想发泄不满情绪,显然不会考虑到话语对双方人际关系的威胁。“好吗”只在话语表面上体现缓和,可让话语听起来不是那么刺耳,避免引发冲突。从随后的回应看,听话人作为朋友理解了顾的真实意图,因而忽略了其话语的冒犯性,并未进行攻击性回应,而是接受冒犯,试图缓和紧张气氛。可见,以上语境中“好不好”或“好吗”所起的缓和功能只能是话语层面的,是否具有缓和的语用效果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3) 混合型句式

(19) 方芳:哎,我说你对这个鲍家明是不是有点儿过度上心了?

于小强:不要那么八卦好不好?对自己上点心好不好?还游手好闲吗?难道不工作了吗?(《生活启示录》)

说话人根据特定的交际需要,有时可能混用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此例中,“好不好”分别出现在否定祈使句和肯定祈使句,后附表示异议的情形,不认同对方朋友的行为。四个反问句在语气上加强了说话人的异议。通过混合祈使句,既可以制止对方抓住八卦问题不放,又能借助这样的语言策略去弱化说话人的指责。尽管朋友之间类似犀利的言语无伤大雅,但话语本身是对对方的负面评价,带有一定的冒犯性。因而“好不好”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人际语用能力,可以缓和冒犯,使听话人易于接受话语传递的异议信息。

4.0“好不好”异议的人际语用取向

针对人际交往中既存在和谐,也存在冲突的话语实践,Spencer-Oatey(2000,2008)提出了人际和谐的管理模式。借助语言,交际主体可以用来构建、维护、忽视或威胁人际关系,为此她提出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四种和谐取向(Spencer-Oatey,2000):(1)和谐-加强取向;(2)和谐-维护取向;(3)和谐-忽视取向;(4)和谐-挑战取向。面子威胁行为和社交权(social right)威胁行为是影响人际和谐,前者威胁交际对方的素质面子(quality face)或身份面子(identity face),其中素质面子指交际主体希望自己的能力、技能、外貌、品行等个人素质得到交际对象的正面评价,与自尊(self-esteem)紧密相关;身份面子指交际主体希望对方认同并维护自己的社会身份或角色,如群体领导、贵宾、关系紧密的朋友等,与公共价值紧密相关。后者(社交权威胁)威胁交际的平等权(equality right)或交往权(association right),其中平等权指在交际中被平等对待的权力,如不受他人的驱使,或不受到不公平的指使;交往权则指交际主体可以按照目前与交际对象的关系进行交往的权力,包括参与原则、移情原则、尊重原则等三个次则(龚双萍,2014:168-178)。本文涉及的会话言谈皆为关系较为熟悉的家人或朋友之间的互动对话,因而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已建立且趋于稳固,话语使用对类似人际关系的影响体现为维持、增强、威胁或破坏。就本文涉及的语境范围而言,异议主要存在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维护和挑战两种语用取向。

4.1 异议的和谐-维护语用取向

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就某一话题发表不同意见,是常见的交流形式。表达异议并不一定会威胁交际者之间的固有关系,即使存在潜在的威胁风险,一般也不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负面效果。也就是说,交际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相互了解,使他们在面对彼此之间的异议时体现出较高的宽容度。例如:

(20) 顾菁菁:那我去养老院干吗?

莉莉:(叹气)你是不是还要我给你喂奶啊?

顾菁菁:(拍了莉莉一下)讨厌!

莉莉:去养老院能干吗呀,随便编个理由呗,什么给孤寡老人献爱心啊什么的,这不是重点好吗?重点是在邂逅。

顾菁菁:那你陪我去。

莉莉:笑那么贼,对不起,本小姐还有约会呢好吗?我这是对你捎带脚的,可不是专程为您服务的。

顾菁菁:重色轻友。(《一仆二主》)

此例中,莉莉两次通过“好吗”表达异议,“这不是重点好吗”是对自己之前话语的否定,也体现出对朋友不懂得把握事情关键的不满。但她并没有要冒犯对方的主观蓄意性,而是借助看似不友好的话语方式给对方提醒或建议,听话人对此也没有做出攻击性的回应,反而听取了该建议,并作出一起制造“邂逅”的邀请,对此莉莉又一次采用了“好吗”的异议表达。

Brown & Levinson(1987)认为,邀请会对听话人的自主权产生驱使(imposition),因而会威胁听话人的负面面子。此例中,说话人的异议“本小姐还有约会呢好吗”实为表达拒绝,意在维护自己的负面面子。后续话语“我这是对你捎带脚的,可不是专程为您服务的”加强了该异议,表现了对听话人不能独立处事、总需要陪同的不满,甚至隐含了对对方忽略自己负面面子需求的指责。对方的回应“重色轻友”是一种负面评价,威胁到说话人的身份面子,说明其异议没有被容忍和接受,反而引发攻击性回应。如此例所示,在朋友之间类似针锋相对的话语交流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意在真心冒犯,邀请-拒绝-指责的交流并没有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依然保持亲密和谐的朋友关系,这体现了异议在人际层面的和谐-维护语用取向。

(21) 薇薇:你现在是业务助理,到以后有了公司股票期权的位置,你不会是坐上高射炮了吧,这么快?

郭晶:好了,不要气馁了好吧?

薇薇:我其实不想找工作,我是想找一张长期饭票。

郭晶:做人有点难度好吗? (《整容日记》)

此段对话中出现了两处借助“好吗”表示的异议:“不要气馁了好吧”是针对听话人之前的行为而表示一种安慰;“做人有点难度好吗”是针对听话人言语中的消极负面态度而表示否定态度,同时也是鼓励听话人振奋起来。这两句话语表达了说话人对对方“气馁”和“总希望事情很容易”的否定态度,但同时隐含了对对方的安慰和鼓励。Pomerantz (1984)指出,如果异议是对自嘲话语的回应,则是一种挽留面子的行为。这种情形下的异议不会让交际对方感到不舒服,反而会产生积极的语用效果。“好吧”和“好吗”表达恳请之意,可以缓和之前否定祈使句和肯定祈使句对听话人的强加或指使,使异议更易于接受,降低引发对方攻击性回应的可能性,这也体现了语言交际中人际之间的和谐-维护语用取向。

4.2 异议的和谐-挑战语用取向

Brown & Levinson (1987)认为,异议是威胁听话人正面面子的一种言语行为,因为指出听话人在某方面犯了错误、受到误导或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没有关照听话人的情感和需求。如上所述,存在密切人际关系的家人或朋友对异议冒犯性的容忍度较高,但在冲突语境中,异议表现往往不会遵照常规的方式进行,因为异议可能威胁甚至破坏人际关系。对异议现象的考察应该置于一定的话语实践(discoursive practice)(Locher & Watts,2005;Mullany,2004;Schnurr et al.,2007)。由于交际者之间的亲近关系,异议可能具有某些积极的语用功能,也会因为超出个体的忍受范围而引发话语冲突,进而影响人际关系。“好不好”可作为语气加强标记,加强所在言语行为的语力,增强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如下两例中,“好不好”强化异议表达,表现人际冲突。

(22) 婆婆高红: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儿媳蓝馨:您不是一直耿耿于怀这孩子是不是老刘的吗?要不然你也不会拿着老刘的百日照片跟于小强说跟老刘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啊?

婆婆高红:哎呀,这跟偷偷剪孩子头发,它是两回事好不好啊(生气离去)。(《生活启示录》)

此例中,儿媳偷偷剪了丈夫与前妻所生之子的头发,打算做亲子鉴定,婆婆对此极为不满,因为她对儿媳的行为理由不予认同,通过话语“它是两回事好不好啊”推翻对方辩驳的依据。Muntigl & Turnbull(1998)将异议分为五类:无关论断(irrelevancy claim)、质疑(challenge)、反驳(contradiction)、反诉(counterclaim)、行为并用(act combinations)。无关论断表明之前所述与当前所涉话题之间的无关;质疑指说话人对听话人之前的观点、要求以及提供的论据表示疑问,暗指听话人所述观点的不合理性;反驳指说话人否定听话人之前的所述观点,提出完全对立的观点;反诉指说话人不直接反驳或质疑听话人之前的所述观点,而是提出与其不同的观点,表示异议。表示异议的话轮通常存在既包含反驳也包含反诉的情况,即Muntigl & Turnbull(1998)提出的第五类异议表现:行为并用。本例中的异议属于一种无关论断,从异议的攻击或冒犯程度看,无关论断是纯粹的对抗,是对听话人的直接攻击,认为其观点无立足之地。语气强化标记“好不好啊”表示说话人对于听话人“你连这个也不懂吗”的指责,以及说话人自身情绪上的愤怒。此例中,“好不好”异议显然对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体现了异议的和谐-挑战取向。再如:

(23) 莉莉:是你跟他谈恋爱,还是我跟他谈恋爱啊,我又没跟他处过,我怎么知道实际情况啊?

顾菁菁:别跟我说了好吗?

莉莉:行,你现在有火,就冲我身上撒,好吧。(《一仆二主》)

以上语境中,针对莉莉的辩解,说话人直接劝阻,意在剥夺其话语权,这是一种异议表现方式,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因此属于不礼貌行为。“好吗”属于表面上的缓和标记,但实为语气加强标记,并带有表达强烈的负面情绪。从对方的回应“你现在有火”也可反映出来,这加强了该劝阻的力度,也就加强了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在当时的交际语境下,说话人对情绪发泄的需要大于她对保持与听话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需要,类似选择的代价就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体现了异议表达的和谐-挑战语用取向。

5.0 结论

在特定语境中,句尾附加语“好不好”、“好吧”、“好吗”等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用于表达异议的情形常出现于关系熟悉或密切的家人、朋友之间,是其日常交际中常会使用的一种非正式口语体。这些附加语可视为一种“人际修饰语”,表达一定的人际语用功能。本研究发现,句尾附加语“好不好”等的异议表达分为两种基本情形:前置内容为表述句和前置内容为祈使句。在表述句中,“好不好”等大都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强调其前陈述的理由;在祈使句中,它则具有弱化或缓和强加力度的作用。在关系亲密或熟悉的交际者之间出现的类似异议并非一定不会威胁对方的面子,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需要进行具体的语境化分析,本研究发现异议主要存在和谐-维护与和谐-挑战的两种人际语用取向,这是人际语用能力的重要表现。当然,其它语境因素影响下的异议表现及异议回应,以及借助异议所体现的情感立场、话语权势等议题,还值得深入探究。

注释:

① 本文选取的语料中,句尾并非仅限于“好不好”一种表达形式,还包括“好吧”、“好吗”和“好不啦”,本文着重观察这些表达体现异议的情形,这四个表达在语义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标题选用“好不好”进行统称。

[1] Angouri, J. Managing disagreement in problem solving meeting talk[J].JournalofPragmatics, 2012,44:1565-1579.

[2] Angouri, J. & M. A. Locher. Theorising disagreement[J].JournalofPragmatics, 2012,44:1549-1553.

[3] Angouri, J. & T. Tseliga. “You have no idea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From e-disagreement to e-impoliteness in two online fora[J].JournalofPolitenessResearch, 2010,6(1):57-82.

[4] Brown, P. & S. Levinson.Politeness:Some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Corsaro, W. A. & D. W. Maynard. Format tying in discussion and argumentation among Italian and American children[A]. In D. I. Slobin, J. Gerhardt, A. Kyratzis & J. Guo (eds.).SocialInteraction,SocialContextandLanguage:EssaysinHonorofSusanErvin-Tripp[C].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6.157-174.

[6] Culpeper, J. 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JournalofPragmatics, 1996,25(3):349-367.

[7] Fraser, B. Pragmatic markers[J].Pragmatics, 1996,6(2):167-190.

[8] Georgakopoulou, A. Arguing about the future: On indirect disagreements in conversation[J].JournalofPragmatics, 2001,33:1881-1900.

[9] Heritage, J.GarfinkelandEthnomethodology[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4.

[10] Kakava, C. Conflicting argumentative strategies in the classroom[A]. In J. Alatis (ed.).GeorgetownUniversityRoundtableonLanguagesandLinguistics[C].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3.402-420.

[11] Kakava, C. Opposition in modern Greek discourse: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constraints[J].JournalofPragmatics, 2002,34:1537-1568.

[12] Leech, G.PrinciplesofPragmatics[M]. New York: Longman, 1983.

[13] Locher, M. A.PowerandPolitenessinAction:DisagreementsinOralCommunication[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4.

[14] Locher, M. A. & R. J. Watts. Politeness theory and relational work[J].JournalofPolitenessResearch, 2005,1(1):9-34.

[15] Mullany, L. Gender, politeness and institutional power roles: Humour as a tactic to gain compliance in workplace business meetings[J].Multilingua, 2004,23(1-2):13-37.

[16] Muntigl, P. & W. Turnbull. 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and facework in arguing[J].JournalofPragmatics, 1998,29(3):225-256.

[17] Pomerantz, A. Agreeing and disagreeing with assessments: Some features of preferred/ dispreferred turn shapes[A]. In J. M. Atkinson & J. Heritage (eds.).StructuresofSocialAction[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57-101.

[18] Ran, Y. P. The metapragmatic negation as a rapport-oriented mitigating device[J].JournalofPragmatics, 2013,48:98-111.

[19] Schegloff, E. A., G. Jefferson & H. Sacks. 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J].Language, 1977,53(2):361-382.

[20] Schiffrin, D. Jewish argument as sociability[J].LanguageinSociety, 1984,13:311-335.

[21] Schnurr, S., et al. Being (im)polite in New Zealand workplaces: Maori and Pakeha leaders[J].JournalofPragmatics, 2007,39(4):712-729.

[22] Sifianou, M. Disagreements, face and politeness[J].JournalofPragmatics, 2012,44:1554-1564.

[23] Spencer-Oatey, H.CulturallySpeaking:ManagingRapportthroughTalkacrossCultures[M]. London: Wellington House, 2000.

[24] Spencer-Oatey, H. Face, (im)politeness and rapport. In H. Spencer-Oatey (ed.).CulturallySpeaking:Culture,CommunicationandPolitenessTheory[C]. London: Continuum, 2008.11-47.

[25] Tannen, D.ConversationalStyle:AnalyzingTalkamongFriends[M]. Norwood: Ablex, 1984.

[26] 高华.“好不好”附加问的话语情态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 2009,(4):98-102.

[27] 龚双萍. 冲突性网评中情感立场的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2014,(2):168-178.

[28] 潘晓军. “好不好”表祈使语气的形成及虚化[J]. 汉语学习,2009,(6):50-56.

[29] 冉永平. 缓和语的和谐取向及其人际语用功能[J]. 当代外语研究,2012,(11):4-10.

[30] 孙雁雁. 台湾口语中句末“好不好”的功能分析[J]. 汉语学报,2011,(4):72-80.

[31] 谭毅. “好不好”的虚化问题[J]. 渤海大学学报,2010,(4):123-127.

[32] 王天欣. “好不好”的固化及相关问题[J]. 天津大学学报,2011,(1):49-52.

[33] 余光武,姚瑶. “好不好”的表达功能及其形成的语用解释[J]. 语言科学,2009,(6):625-632.

[34] 郑娟曼,邵敬敏. 试论新兴的后附否定标记“好不好”[J]. 暨南学报(哲社版),2008,(6):104-110.

The Interpersonal Pragmatic Orientations of Disagreement Markers in Interaction

RAN Yong-ping, BAI Jing

(Center for Linguistics & Applied Linguistic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China)

Disagreement can be found pervasive in interaction and it functions pragmatically differently in con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pragmatic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types of disagreement markers frequently used in Chinese verbal interaction, and mainly examines the situated interpersonal pragmatic orientations within Spencer-Oatey’ (2008) framework of rapport management and their pragmatic functions in interaction.

disagreement marker; pragmatic function;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10.16482/j.sdwy37-1026.2017-01-002

2016-12-20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人际语用能力”(项目编号:16JJD740007)的阶段性成果。

冉永平(1965-),重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外语》主编。研究方向:语用学、话语及语篇分析。 白晶(1987-),山西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语用学。

H030

A

1002-2643(2017)01-0011-10

猜你喜欢
菁菁异议莉莉
ASpy in Shanghai
注销异议登记的实务探讨
异议登记只能破解善意取得
苗菁菁《心航》
流行色(2018年5期)2018-08-27 01:01:44
异议登记的效力
不倒自行车
Look from the Anglo—American jury system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科学与财富(2017年6期)2017-03-19 09:34:58
欧专局改革异议程序,审结时间缩短至15个月
驴耳朵王子
Differentiation of recurrence rectal cancer and benign pelvic lesions after curative rectal operation with 3.0 T magnatic reso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