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职工文化活动浅谈
◎李明
职工文化要服务于职工群众,推动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在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 “打造健康文明、 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适应变化、聚合人气,为广大职工提供符合现实需求的文化学习途径和休闲娱乐活动,已经成为目前开展职工文化活动所面对的新课题。
新媒体 职工文化 工人文化宫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直以来,对于新媒体的定义,业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它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总结起来,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简单来说,新媒体就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将新媒体手段与职工文化活动有机融合起来,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工人文化宫开展职工工作的热点之一。
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新媒体大行其道,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纷繁芜杂,传统方式的主流地位越来越被削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前不久的上海媒体调研中说:“受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同样的,职工喜欢的、常用的方式,就应该是职工文化活动组织者所要采取的方式。
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引导、组织职工文化活动,不仅是新环境下工人文化宫开展工作的需要,更是通过主流渠道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的需要。同时,当下人们对碎片化时间利用的需求、随时随地个性互动表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为职工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通过新媒体,我们可以给职工提供更多、更及时、更个性化的选择;职工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建议表达出来,实现良性互动。发展“新媒体+职工文化活动”,对于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分有必要。
事实上,新媒体的形式早就在职工文化活动中悄然而生。从最初的网站、微博,到后来的微信公众号、APP,新媒体在职工文化活动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职工文化活动的新媒体发展来看,新媒体所担任的角色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角色: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新媒体+职工文化活动”的最初形式往往是“搭建网站”。通过网站的更新,对外进行形象宣传。但有关职工文化活动的报道,多数是以事后新闻的形式出现,且报道形式相对单一,有的职工文化活动新闻更是淹没在各种官方新闻中。应该看到的是,相当多的网站也只是把纸质文件、通知、简报等电子化,并没有从实质上更新观念,创新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出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站获取消息的需要不如以往强烈,点击率逐步下滑,由此,不少网站的更新频率也越来越低,内容也越来越难以吸引受众的兴趣,往往成为一个鸡肋,走进了死胡同。如何给予网站新的定位,同样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在此之后,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APP渐次出现,从市总到各区总,从市宫到各区文化宫,一般情况下,这些新媒体还是以信息的发布为主,主要承担的是对外宣传、对内沟通的任务。
第二层角色:作为活动组织的平台。随着“互联网+”概念出现,新媒体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除了简单的信息发布之外,也开始发挥活动组织平台的作用。以2016年下半年上海市总工会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中国电信杯”上海市班组(团队)文化网络大奖赛为例,活动以班组为参赛主体,以申工社APP为网络平台,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大赛分为徒步健身赛、好歌达人赛、知识闯关赛三个部分,通过线下组队、网上报名、网上初赛、线下决赛等方式,寓教于乐,增强了职工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归属感。活动全程利用网络开展,吸引了1.3万个班组、7万多名职工参与。
2014年3月,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推出公益培训项目——“公益乐学”,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报名的方式,吸引广大职工利用碎片时间,参加各种公益培训,提升自己的素质。“公益乐学”微信公众号很好地发挥了活动组织平台的作用,一经推出,反响热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还被列为上海市总工会2017年职工实事项目。
第三层角色:作为职工爱好者交流的乐园。新媒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互动性。以职工文化活动的组织来说,互动性包括了三个层面,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今年将推出的“市宫君俱乐部”项目就是着眼于新媒体的互动性所做出的尝试。该项目将通过各种文艺、体育、娱乐类活动的线下活动,吸引爱好者,并在线上将爱好者分类管理,提供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使爱好者的互动、联谊成为可能。未来,随着各项目爱好者队伍的稳定和扩大,不但完善并形成后续活动开展的组织渠道,更重要的是,沟通交流平台上的互动、KOL(意见领袖)的出现,使活动的自发性成为可能。在这个时候,职工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更多地扮演一个引导者、监督者和学习者。
1、创新的持续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职工文化活动开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其中,除了组织方式的创新之外,活动内容的创新同样十分重要。如果仅仅是新瓶装旧酒,也许会有一阵子新鲜,但生命力不会长久。创新应该是持续性的,无论是组织方式创新也好,还是活动内容创新也好,一切都要坚持从职工的需求出发,通过各种形式深入了解、把握职工的真实愿望,整合资源,实现点对点服务。
持续的创新就是要不断引入新的资源、新的组织方式、新的模块搭建方法,关键要有一种持续创新的思路。
2、品牌的打造
品牌是一种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无形资产。职工文体活动同样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之前就有“话剧创作”以及“茉莉花艺术团”这样深入人心的品牌。要使职工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还需要打造更多的好品牌。这些年来,在公益转型的背景下,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在品牌打造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公益乐学”、“品味上海”、“爱乐空间”、“戏苑新风”等品牌次第出现,将职工文化活动差异化表现,在各自的领域扩大了自己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品牌、扶植品牌,再通过新媒体平台吸收意见,调整品牌,这样才能把品牌做精做细、做大做强。
3、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单纯的线上或者线下活动都有其局限性,对于职工文化活动也是如此。线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公布信息”的过程相当迅速,但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真实社会文化活动的需要;线下活动可以提升参与感,但活动的规模、场地以及组织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只有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职工文化活动才会更有生命力。
线上组织策划,线下开展活动,线上线下相互协调、彼此促进,这才是一个能够打开局面的良性循环。以上海市班组(团队)文化网络大奖赛为例,活动在线上发布参赛消息,职工线下组合成队、线上报名,徒步健身赛、好歌达人赛、知识闯关赛三个环节的比赛进行在线下线上同时进行,比赛成绩反映在线上,经过初赛,最终用线下的决赛将活动推向高潮。
应该看到,新媒体并不完全是职工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的灵丹妙药,它同样有其局限性。作为职工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如何运用新媒体,扬长避短,并且能用新媒体的思维去思考工作,拓展自己的思路,这一点很重要。随着新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才能把职工文化活动搞好、搞活,总结出一套职工文化活动新模式。
(作者单位/上海市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