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林森
造梦迪士尼
◎陆林森
2017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幕一周年。目前,包括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内,全球共有6个迪士尼乐园。去过其他迪士尼乐园的游客,对于一年前上海迪士尼开园迎客似乎有一种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殊不知,上海迪士尼与全球迪士尼乐园既有形似之处,更有与众不同的亮点。
没走全球迪士尼老路
上海迪士尼是中国内地首座迪士尼主题乐园,它的设计和建设如何避免走全球创建迪士尼的老路,成了中国建筑工匠的一道课题。他们的回答是:创新,为游客提供“无限可能”。
上海迪士尼乐园里的米奇大街、奇想花园、探险岛、宝藏湾、明日世界、梦幻世界等六大主题园区,无一不精,无一不美,一个个酷似郁郁葱葱的大花园,步入其中,让人感受着超凡脱俗,美轮美奂,以及前所未有的快乐。
建设者着眼于神奇、新鲜、有趣的创想,将一座东方乐园打造得充满了奇趣、野趣和妙趣横生的意境,恍若童话世界,或可“在雷鸣山的激流中,乘坐探险筏具漂流而下”,或可“沿着奇幻童话城堡的地下航路探寻水晶泉”,抑或在“宝藏湾里投身史诗般的海盗战争”。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欢笑没有年龄之分——孩子们将能和他们最爱的迪士尼朋友见面互动,爸妈们一定会在一旁微笑着,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青少年穿上“喷气背包飞行器”翱翔天际,老人们可以在花园里散步休憩。比照全球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的看点更多,内涵更丰富,折射了中国匠人的创新精神。
位于乐园“心脏”位置的迪士尼城堡,是上海迪士尼乐园中最高的一幢建筑,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具互动性的一座迪士尼城堡。走进城堡中央的圆形大厅,但见四周装饰着栩栩如生的“四季公主马赛克壁画”,尤为新奇的是,踏着阶梯蜿蜒而上,恍如开启了漫游童话时光之旅。在精彩的水上游览“晶彩奇航”带领下进入城堡地下室,新奇,神秘。从乐园中央拔地而起的奇幻童话城堡,更是让人感觉着经典的永恒之美。
看高雅的城堡塔楼,巍巍然耸立,剑一般直刺蓝天,其间不无寓意:憧憬、希望、童心。城堡制高点,是融合了中国元素的一个金色尖顶,顶端盛开着一朵金颜色牡丹,牡丹下方有一簇簇迪士尼神奇之星,它们从中心圆杆开始向天空四射,葳蕤绽放。还有状如白玉兰的金色尖顶,代表了上海城市形象,如此奇思妙想,能不让人感叹?
中国匠人的创造,出神入化,高新科技与创新在建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漫步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匠人的首创作品,比如“十二朋友园”,新奇的创意,新颖的造像,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中国,生肖代表年份和出生之年,有十二种动物形态。“十二朋友园”里,12幅大型马赛克壁画,巧妙地将我国的12生肖演绎成了不同身份的迪士尼动画形象,中国匠人将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与世界文化融为了一炉。类似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几万张设计图纸背后
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主入口花园,分为两个区域:其一为前场,其二为后场。前场是游客观览的地方,后场是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从这里进入上海迪士尼,可以饱览各游览区的景点。每个游览区也分为前场、后场,它们的功能亦如主入口花园。如何将前场打造得引人入胜?这可是上海迪士尼建设过程的一大看点了。
上海迪士尼乐园主入口与花园工程由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承建。2013年11月29日,主入口与花园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它包括米奇大街、奇想花园两个主题园区。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之一是,地下管线长达110万米,多密繁复。这两个主题园区,在上海迪士尼园区中心,从地理位置看,相当特殊。
它们并非单独施工,而是与周边各主题园区交叉施工,在协调上也有很大难度。这倒也罢了,更为棘手的是,上海迪士尼几乎所有主题园区的水、暖、电、气等管线都要从这里路过。在局部区域,上下重叠、交叉的管线多达11层,埋深竟然深达9米。偏偏,这时候距上海迪士尼开园之日只剩下579天了。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建设者如何跨越这一道道坎呢?
现场,成立了一支由总工程师、资深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还有机电等专业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协助业主进行深化设计。2014年5月,经过争分夺秒的鏖战,这支技术力量雄厚的团队完成了迪士尼主入口与花园工程地下管网方案。但倘若真要把童话故事中的一些美妙建筑变成现实,如烘焙坊(《美食总动员》),米妮的“甜心糖果屋”,以及米奇的厨房,托尼的餐馆,黛丝的咖啡屋等等,又是何其困难。
这些幻想建筑的童话色彩是美丽的,可在它们的背后,却沉淀了建设者太多、太多的智慧和心血,光画下的设计图纸,数量就有几万张,反复计算,反复打磨。何以如此?答案是,迪士尼乐园的设计,基于美方幻想工程师的艺术灵感,这些建筑是他们童话故事中的作品,是他们的核心元素。
中建八局项目团队不仅要协助业主,“将艺术灵感变成可实际施工的图纸,再将图纸变成真实的建筑。可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加上中美设计观念的差异,很多合同图纸达不到实际施工的要求,并且随着施工生产任务的推进,图纸随时都在变更。”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工期压力,对图纸的深化设计,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而两大主题园区,业主发放的合同图纸有3.6万张,其中变更的图纸有2.1万张。作为施工依据的草图也有4000张,项目团队深化设计图纸总量高达4万张。这些图纸,涉及前场设计。后场呢,深化设计的图纸总量也多达2.6万张。
仅以设计图纸为例,说上海迪士尼代表的是中国建筑匠人的一项创造,一种创新,此言并不为过。
抹上建筑的魔法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主入口与花园工程有22栋单体建筑,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有人打了个比方,它们是这22栋建筑的“骨骼”和“血肉”。
“主题雕刻抹灰”等建筑魔法的应用,为22栋建筑量身定制了145套华丽外衣。
尽管,“主题雕刻抹灰”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但是用现代技术还原古代建筑效果,让人真假难辨。
原来,作为一种装饰性砂浆抹灰技术,“主题雕刻抹灰”是在建筑外立面安装不锈钢收边条和钢丝网,分层喷涂砂浆,再进行人工雕刻塑型和一些处理。水泥砂浆混合料通过雕刻师抹、刻、勾、划、挤、压等手法,经过上色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同时通过水洗、提亮、渐淡、做旧等手法,绘制底漆、中间漆、面漆,达到用色彩讲述童话的要求,逼真地仿制出砖、木材、瓷砖、金属、天然石或类似饰面,制作成各种仿真“城堡石墙”、“仿古砖墙”、“朽木木头”、“动物造型”等带有故事背景的主题艺术装饰。
上海建工集团旗下的装饰集团,也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承建单位之一。
他们将粗犷的水泥砂浆混合料塑造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每一块“古砖”、每一段“朽木”,都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气。
创新缤纷多彩
袁建勋是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的副总经理,2005年来到上海以后做项目,是一位颇有创意的建筑匠人。早些年,袁建勋参与建设了不少项目,其中如世博会法国馆、美国馆、西班牙馆、丹麦馆等,这些建筑标准非常高,设计要求非常严苛。
说起它们的设计和建造,袁建勋反倒十分的平静。也许,作为一位参与设计和建造这些场馆的建筑匠人,他早已不再陶醉于自己的成果。不过,当年的情景却依然那样的清晰难忘,浮现在他眼前:西班牙馆的外立面,用的全都是藤条,这在中国,以前是从来没用过的。为什么这些外国场馆的外立面要用藤条做呢?更奇怪的是,大量藤条,绝非是用染料染的,而是用水煮出来的,这又是为什么?原来,如此传神之笔,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传达的是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追求。
按照一般思路,外立面往往用的是油漆,但世博会不容许。袁建勋等中国建筑匠人为之巧以应对:打造一个大锅,大约有1.5×6米那样大吧,用铁皮焊接成曲线型,这样大的一只锅子,每次却只能煮2到3支藤条,西班牙馆外立面所用的藤条,花了9个多月才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好作品”来自工艺创新,巧思,与费时费力的打磨。
上海迪士尼每个单体建筑,各有各的特色。袁建勋说,看上去,它们的外立面用的好像是木材,其实,也是一项工艺创新,它们都是特殊的、高品质的模拟,用的是水泥做成的“仿制品”,以假乱真,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堪比真的木材、真的石材,真的金属材料,再运用专业的GIC技术,那就更增强了“仿真品”的质感,简直像真的纤维般制品。
建筑,是一门艺术。袁建勋举了个例子:迪士尼里的漫月轩是一个餐饮景点,有6个房间,分别有6个主题,体现的是沙漠、高山、河流、茶等。它们对于装饰,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河流,内装部分要求做旧,木头上要有天然的裂缝裂纹,还要用斧筑的痕迹。这又是一项挑战性的工艺,承接此项工艺的工厂起先并不理解,使用5厘米厚度的木材,但达不到艺术效果。设计师试了五六次,每次都推倒重来,前前后后,将木材刨了又刨,直到将5厘米厚度的木材刨得成了2毫米,这才见出了真功夫,显出了艺术效果。
创新,缤纷多彩的创新,诠释了中国匠人的匠心独运,给上海迪士尼赋予了生命,使这座东方乐园显得更有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