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伟
(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
互联网时代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刍议
陈志伟
(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
高校一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高校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载体、平台和巨大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为西方国家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冲击着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受到了严峻挑战。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不但要抢占意识形态互联网阵地,还要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互联网阵地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加强对意识形态互联网信息来源的开发、整合与监管,培养深厚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互联网宣传队伍,不断加强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而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形成有效的抵御和防控,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稳定。
互联网高校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个长期、复杂而且十分尖锐的过程。对于我国而言,意识形态斗争直接关系到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资社交锋中长期以来一直呈现“西强我弱”的总体态势,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很难改变。我国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后,西方国家凭借其信息科技优势,对我国进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的渗透与倾销。特别是针对高校中涉事不深的青年学生,更是利用各种网络途径,全方位多手段的进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机会主义、霸权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思想渗透,可以说是挖空心思,一刻不停。面对这场虽然没有硝烟,但却直接激烈的战争,我国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建构和管控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师生思想的难度空前加大。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果断正确地综合运用多种举措,防范和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对高校意识形态带来的冲击,确保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高校意识形态互联网阵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阵地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提升领导权主要是指在高校意识形态互联网阵地建设中要坚持和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主导性力量,提升话语权则是指要强化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互联网阵地中的不良思潮和信息进行抵制和管控的能力。高校是互联网普及度极高的场域,师生每时每刻都在借助微信等新兴互联网媒体快捷的获取丰富的信息和开展交流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来说,互联网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意识形态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宣传载体和传播工具,使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延伸了意识形态传播的空间与时间。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冲击破坏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重要工具,他们借助发达的信息科技优势,通过互联网将霸权主义、新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机会主义等腐朽价值观渗透进高校校园。尤其是一些境外反动分裂势力大肆利用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敏感问题,通过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新媒体,不断向我国高校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甚至煽动国家分裂,使一些政治意识不强的教师和一些阅历不深的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强的影响和迷惑,不仅对丧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还会出现崇洋媚外、胸无大志、民族意识扭曲、价值观失衡的状况,甚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出现了否定。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提升互联网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意识形态互联网阵地建设,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阵地建设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和把控权,始终具有领导权和话语权。
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互联网阵地建设的重要性。这都说明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对互联网对师生意识形态产生的巨大影响高度重视,努力在师生的互联网生活中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主流舆论。
面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这条“信息动脉”对我们带来的冲击,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学会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此,需要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互联网信息源建设,大力整合高校相关学术和教学资源,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建立互联网数据库和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网站,努力开发依托互联网平台的马克思主义远程教育体系,成批量、成体系地上传数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著作和文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文献等等,着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互联网信息源体系,在互联网阵地上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目标,确保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中的主导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对高校意识形态互联网阵地的绝对占领,各高校必须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通过运用思想教育、技术监管、法律惩戒、行政约束等举措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互联网信息源的监管,加强网上正面思潮和舆论的引导。要规范师生上网行为,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努力建立健全对不良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防范机制,对于互联网上的负面信息和反动言论要加强信息的监控和分析,一旦发现有不良思想倾向的信息立即删除,防止在通过互联网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受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切断不良信息向学校传播的通道,使不良信息无法进入校园,确保将正确的信息发布给师生。
依托互联网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高校必须要依托思政工作队伍和学生党员骨干,建设一支具有较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较强互联网工作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互联网宣传教育管理队伍。在通过互联网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这支队伍不仅能够正确说明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于互联网上出现的重大事件能够准确判断师生的思想动态,进而采取可行性较强的方法引导师生的正确思想方向,对师生思想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进行解疑释惑,而且还能够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综合运用师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准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在互联网上,使广大师生能够更加便捷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信念、核心观点、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向,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师生的感召力,引导师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信仰力量。
另外,互联网热点问题而引发的社会性的大讨论,往往是各种思潮集中泛滥的重灾区。对此,高校还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互联网宣传管理队伍选拔优秀人才,组建一支立场坚定、坚持原则、敢于亮剑的互联网信息评论员队伍,针对热点问题能够严格区别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是学术探讨的交锋问题还是政治立场的是非问题,进而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针锋相对地进行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发表具有思想引导性的主导言论,严肃批判错误思想观点,做到以理服人、以理化人、以理育人,让师生在互联网热点面前能够明辨是非、心态平和,不受不良思潮和反动言论的侵蚀和蛊惑。
要着力发挥互联网在引领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台作用,大力加强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专题网站,网站要囊括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各类文献、视频、新闻、图片、解读等即丰富多彩又直观生动的信息,提升广大师生的浏览兴趣。组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术教学队伍开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课程,充分利用师生最常用的微信、QQ、微博等网络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师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为高校师生坚定的价值取向。二是要加强师生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能力,强化对师生互联网伦理道德观的教育,在师生头脑中筑起抵制和防范不良思潮和反动思想的坚固防线,使之增强对负面信息、反动信息的抵抗力,提高互联网的使用能力,通过正确合理的使用互联网资源,通过互联网学习教育进一步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学习者和坚定践行者。三是要优化网络育人环境,高校要与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机构合作,加强对高校互联网的依法监管,加大相关规章制度以的执行力度,教育和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守法上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0.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3]农毅.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创新探究[J].学术论坛,2016(5).
[4]吉林阿铁.网络渗透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的传播[J].戏剧之家,2016(4).
[5]李贵成.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
G641
A
1007-9106(2017)10-0025-03
陈志伟(1970—),沈阳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