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价值观教育及其对中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2017-04-11 03:51黎开谊陈姿羽谢安国
社科纵横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学校

黎开谊陈姿羽谢安国

(1.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64;2.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美国价值观教育及其对中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黎开谊1陈姿羽1谢安国2

(1.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64;2.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美国在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法上,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且具有特色的教育方略,通过对国民进行公民教育、品格教育和公民宗教,不断传输“美国精神”,对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助推作用。美国价值观教育对我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掌握传播话语权;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价值观“生活化”教育;重视隐性教育,增强渗透式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社会广泛参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青年学生投入社会实践。

美国价值观教育启示

美国作为当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它的价值观不仅对本国,而且对世界其它国家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在长期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略,尤其是在民众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把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借鉴美国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利经验,从而不断促进我国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一、美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源泉

(一)宗教价值观

美国极其重视对国民的价值观传输,其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代。自17世纪清教徒移民北美大陆,清教徒所信仰的清教文化对美国的民族思想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主体文化。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写到,“美国人主流价值观的渊源都可上溯到北美殖民地时代一统天下的清教信仰”。可见当时的清教文化和清教思想对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人的道德、伦理与《圣经》密不可分正是最好的证明。清教徒所倡导价值观主要包括虔敬、谨慎、谦卑、诚实、节俭等,这些价值理念为美国社会的多数成员所认可。美国的价值观教育将宗教教育视为主要途径,宗教教义中所富含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戒律成为了美国价值观教育的雏形。直到今天,价值观教育仍然是美国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1]

(二)立国文献

《独立宣言》、《联邦宪法》等立国文献,构成了美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来源。《独立宣言》是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其中蕴含着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念。《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联邦宪法》同样包含着自由、公正等价值观念,宪法序言即提,“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3](P1791)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列举了宪法中没有明确表明的自由和权利,如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等被美国人称颂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三)诸道德教育思想理论

20世纪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蓬勃发展,形成了几大颇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由于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具有相近相通性,因而为美国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兴起,使得务实、进取和注重效率的实用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至60年代,相对主义德育理论开始盛行,路易斯·拉思斯等人创立了价值澄清理论,主张道德问题就是价值观问题,认为学校在德育中应帮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价值澄清过程。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富有实际意义的价值教育方法,但由于具有道德相对主义色彩,易造成新的价值观混乱而并未取得理想效果。以劳伦斯·柯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推理,从而促进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至80年代社会学习德育理论诞生,从新的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和论证了榜样示范在儿童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理,为学校德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验参照。[4]

二、美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公民教育

美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是实施公民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其教育目的主要在于培育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合格公民。美国公民教育的内容涵盖公民知识教育、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技能与品性的传授、训练,尤其注重对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价值观念以及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目的是培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合格公民。美国公民教育实质是一种政治教育,虽然其中包含道德教育的内容,但也是为政治教育服务的“价值教育”。美国学校通过开设一门叫做“社会研究”的综合性课程来开展公民教育,课程贯穿于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目的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个是直接的公民学教学,另一个是通过“历史”“地理”学科教学等进行的间接公民教育。美国在小学阶段一般主要通过“社会”课或“历史”课教授孩子们学习有关美国政府和历史的基本知识,初中、高中阶段则进行正式的公民教育,使青年学生掌握指定课程的内容,同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情感和行为培养。就“社会研究”课程目标而言,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公民素质,使他们在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等。[5]

(二)品格教育

美国品格教育思想源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于90年代。1987年,美国国家学校联合会向美国教育部提出了“在公立学校塑造品格”的计划,计划在全国23所学校中加强品格培养。[6]美国的一些品格教育组织设计了专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旨在向青少年传授具有共同性、普遍性的核心价值,如勇敢、诚实、守信、正义、宽容、荣誉、慷慨、友善、乐于助人等。到20世纪90年代初,“品格教育课程”已经在美国430多个城市开展,在45000多个课堂中使用。[1]品格教育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改善人的道德品性,它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的通力协作,以品格特征与价值观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帮助青少年关心、理解和实践系统的价值观念。当今时代,以诚实、礼貌、责任、自律、爱国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的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

(三)“公民宗教”

美国信教人数居多,宗教在民众精神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因而美国极其重视宗教在价值观建设中的教化功能。通过宗教渗透,宣扬和灌输价值观念,“公民宗教”教育成为美国培育公民道德价值观和美国精神的重要举措。不仅教堂,家庭、学校以及各种公共场所中,都充斥着宗教文化,进行着宗教信仰灌输和宗教道德教育。美国公民借助宗教形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坚定信念,国家则通过“公民宗教”教育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创造性地将宗教习俗和宗教信仰转化为政治力量,增强公民对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的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并为国家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基础。如今“公民宗教”已经成为美国人民团结的纽带,许多高校逐渐重视通过宗教教育的途径培育学生“我是美国人”的民族意识。

三、美国价值观教育的方略

(一)美国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美国在长期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先后兴起了价值灌输法、价值澄清法、榜样法、道德推理法等。由于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陷,为了提高教育实效性,美国注重对各种方法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主流价值观。

1.价值灌输法。价值灌输是指在价值观教育中通过灌输的形式,将基本的有关“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传授给个体。[7]美国政府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有责任提出核心的价值观念,并提供给学生直接学习这些价值观念的机会与时间。

2.价值澄清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了“价值澄清”模式,以拉思斯、西蒙、哈明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为基础。它提倡青少年对自我价值的理解和对外来事物价值的重新认识,认为教育者的任务仅是为个体价值观的选择和确认提供一种情境或机会,教师、咨询者、父母、领导者决不能企图在青年人中直接劝导和慢慢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3.榜样法。榜样法来源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该理论从新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榜样示范在儿童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中的机理和重要作用。班杜拉认为:“大部分的人类行动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即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就知道了新的行动应该怎样做。”[8]榜样法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学校德育和价值观教育之中。

4.道德推理法。该方法根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一种假定的或实际的、其价值处于“是”与“非”的两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道德两难”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阐述理由,[7]最后进行检验推理并反思个人见解。道德推理法的特色在于用一种开放格局求得学生思考各自的见解,而不在于最终达到一个统一的结论。

(二)美国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1.政党和社会组织推动

政党是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统领者和推动者,政党活动是美国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政党通过严谨完善的政治纲领和对其政治主张的宣传来实现价值观倡导和推行,普及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社会主张以及个人主义观念,强化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以及平等观点。以执政党领袖为代表的政治精英往往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宣传者,他们通过竞选活动、就职演说、节庆讲话等方式向民众传播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价值观念并力求得到公民的认可和践行。尽管美国历届总统在发表演说时的社会背景不同、政策主张各异,但其中都不乏价值观念传输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讲到,“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再如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强调,“通过忠诚于我们的国家,我们会实现彼此间的忠诚。当你心怀爱国主义,你便不会再心存偏见。”美国政党组织除了通过言论推动价值灌输外,其政治纲领中也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内涵。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9]政党鲜明完善的政治纲领,不仅向社会成员宣传着党的立场、主张,更向公民传播着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只有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竞选纲领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并赢得选举。此外,美国政党直接领导下的美国政党青年组织,如美国共和党青年联盟、美国民主党青年组织,它们是除政党外青年人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对促使美国意识形态得到青年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已日益成为美国政党进行思想政治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

除了政党之外,非政府组织也日益成为美国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形成了与政府部门、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处理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日益成为国家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关注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着重强调社会公益,使得公众与政府间的信任不断提升,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美国非政府组织志愿性强,公众把参与志愿活动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和企业甚至把青年参与志愿活动情况作为大学录取和应聘考核时的重要指标。

2.学校教育

学校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系统的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民主、自由、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的基础环节,美国学校主要通过有计划的课程安排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来实施价值观教育。学校开设历史、文学、社会研究等课程,历史课程主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授美国精神,文学课程则教授道德价值和道德推理,给儿童提供现实中学习、模仿的事迹和榜样,社会研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按所知所想行动的意识和责任。美国的课程教学注重将学生本身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社会信仰、爱国主义等结合,使学生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对美国价值观念的认同。在美国高校当中,还普遍开设了诸如“美国宪法”、“美国总统制”、“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等在内的人文类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政治参与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美国特别注重发挥课外活动、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美国研究人员德洛什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实践和运用共识性价值,以及发展良好品格特质。”[10]美国非常重视实践环节,通常采用参观访问、典礼和仪式、学校服务、社区服务等课外活动形式。此外,注重发挥校园环境对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不仅通过体现学校核心精神的各种校园建筑设施、人文景观等校园物质环境,如校史纪念馆、纪念碑等,使学生不知不觉接受学校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还使学生从包含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活动在内的校园人文环境中不断受到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另外,美国的学校中还设有专门机构来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高校还开设了讲座和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及现实问题,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3.家庭教育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作为美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美国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培养儿童的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通过其所具有的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发挥出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功能,同时对学校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巩固和补充。这体现在家长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以及道德行为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美国的自由、民主和更高的道德习俗等价值观念和基本原则的传承得益于家庭的影响和教育。与大多数国家的家长忽视孩子意愿不同,美国家庭尤其关注自主意识、选择意识和自由观念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注重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的培养。美国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强制和督促家长担负管教子女、传播价值观的责任。田纳西州规定,学生缺课处罚家长50美元;巴尔的摩和洛亚诺克等城市规定,家长跟着犯法青少年坐牢;加州和北卡罗来纳州规定,企业员工带薪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形。[6]

4.社会教育

美国的社会教育主要通过公共环境的熏染,大众传播媒介、公共文化产品以及社会名人的推动多种途径渗透进行的。美国非常注重通过公共环境来进行价值观教育,政府不惜斥巨资进行政治教育场所的建设。街道、教堂、校园随处可见飘扬着的美国国旗,人们经常能够看到展现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的纪念物、纪念馆,如首都华盛顿建有华盛顿纪念堂、林肯纪念堂等以及众多的博物馆,这些场馆记载着美国历史及其缔造者的丰功伟绩。其次,在美国用杰出人物名字命名地名、城市、街道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美国政府多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字来命名街道或是公众地方的名称,如今以马丁·路德·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已达700多条。美国的这些举措使得在公共环境中处处彰显出美国的精神文明和历史文化,也使公共环境成为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生动教材。

美国非常重视发挥大众传媒和公共文化产品的作用,通过大众媒体宣传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如通过“美国之音”,以多国语言不断向世界各国宣传和渗透自己的价值观;影视等文化产品高扬个人主义和民主自由,充斥着“英雄主义”色彩,渲染“美国人拯救世界”情境,使观众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此外,美国重视发挥影星、篮球明星等社会名人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言行对公众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灌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美国价值观教育的特点

1.重视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发挥是美国价值观教育重要特色。隐性教育相对应于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课程、正式课程,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菲利普·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活》中提出的,当时称之为“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学校规章制度、教师身教、学生同辈群体间的互动、学校活动等是隐性教育的主要资源。美国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发挥利用隐性教育资源的价值观教育功能,无论是在校园设施、建筑等物质文化中,还是校史、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价值观念教育。美国政府对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有严格规定,教师就职时要进行宣誓;重视教师群体的培养,强调教师行为和身教的规范性。在美国,街道、广场、公司、学校等公共场所到处都飘扬着美国国旗,还有不计其数的纪念馆、博物馆,构成了美国价值观教育的隐性资源,置身于公共环境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

2.注重传统文化和爱国精神的培养

美国建国历史较短,但国家非常重视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弘扬,在其价值观教育中也注重对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美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美国历史课程、注重仪式教育,国家设定本国特有的节日、法定假日,政府建造纪念性建筑物、举办重大历史文化活动等方面。为了培育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具有政治性和理论性的历史教育。此外,学校还会经常性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性场馆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美国的中小学中非常注重发挥仪式教育的作用,学生每天的课程都是从国旗致敬和效忠宣誓开始,学校组织有晨会、集会、升旗仪式、颁奖典礼、国庆典礼等,每逢传统节日学校会举办历史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重大活动时还会特意邀请一些社会名流、成功人士以及知名校友参加。在美国,国家设立了许多本国特有的重大纪念日,如感恩节、独立日、总统日、马丁·路德·金日等,通过庆祝节日、纪念活动,弘扬传统,培养国民爱国精神,宣扬美国文化。

3.重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所采取的课外活动形式主要有典礼和仪式、小组活动、体育活动、学校服务、参观纪念场所、社会调研、社区服务或志愿服务等。其中社区服务是美国一项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服务活动,例如引导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的疗养院、托儿中心等机构进行公益服务,帮助社区募集资金等。它给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提升民主参与能力并践行所学到的价值观念,在实践中树立尊重他人、回馈社会、团队协作等道德价值和品质,不仅培养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4.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协作

美国的价值观教育主张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作,认为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托马斯·里克纳提出,“新式价值观教育要取得长久成功,必须依赖学校之外的力量。学校和社区应当共同努力,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并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11]美国的学校让家长参与价值观教育计划的制定,协助家长在家里贯彻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课程;学校和社区共同确定价值观教育主题和计划,社区参与计划的实施。[1]

5.宗教和法律发挥重要作用

宗教与法制在价值观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法律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而宗教规范着人们的内心世界。”[12]在欧美国家,宗教可以说是价值观的源泉,美国社会所推崇的主导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基督教清教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清教徒所倡导的价值观中,例如平等自由、机会均等、谦卑谨慎、诚实待人、勤奋做事、勤俭节约、民主思想、责任使命感等等,从多方面描述了人们应当具备的美德和价值观,并且为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可与共享。同时,美国注重通过公民的宗教教育来引导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在公共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宗教聚会或仪式,学校教学安排上重视宗教灌输,允许学生组织宗教社团或开展宗教性活动等。美国的价值观教育除了发挥宗教的重要作用,还将法律与宗教有机结合,通过强制性的法律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普及提供了制度基础和保障。美国将《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经典进行大力传播和灌输,宣扬本国的政治制度和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如1862年的《莫雷尔法》、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等,对人们的言行以及新闻出版也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

四、美国价值观教育对中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一)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掌握话语权

美国实行两党制,在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两党竞争中,不但两党的立场和主张向社会成员进行了传播,蕴含在政党纲领和精英言论中的价值观念也面向公众进行了宣扬。此外,美国政府积极推行公民教育、品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对民众进行价值观传输。这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要加强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文化主导力。首先,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用法律的权威来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现。其次,党和政府要切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好领导示范作用,增强对民众的影响力、感召力,引领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再次,党和政府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掌握多元思潮中的话语权,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渗透力。通过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会议精神、报刊网络以及广告标语等,全方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最后,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价值观“生活化”教育

价值观的主体是个体的人,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美国价值观教育以公民教育、品格教育等为主要内容,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生活指导,注重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这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从人的需要和生活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价值观“生活化”教育。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我国价值观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关注时下热点,掌握民生最新动态,使价值观教育贴近民众现实生活,增强吸引力与时代感。学校教育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思考,提升学习、探索技能和判断推理能力。此外,据相关据调查结果显示,最有助于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途径是帮扶活动(就业、心理、奖学金等)。[13]因而,学校要重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主体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相结合,适时给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人际交往教育等,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近与认同。

(三)重视隐性教育,增强渗透式教育

隐性教育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具有教育过程的隐蔽性、教育途径多样性、教育内容丰富性等特点,注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自愿性。美国在价值观教育中重视隐性教育,注重显、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课外活动、公共场所建筑设施、公共环境氛围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增强渗透式教育。我国学校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向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输,但由于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兴趣等原因,教育实效性存在不足。课堂是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校园设施、社团活动、课外实践以及公共环境等也承担着价值观的教化和熏陶功能。近年来,我国高校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国家和政府重视并不断拓展隐性教育资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会公共场所,都标示或张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语或宣传画,在电视和网络中也出现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公益广告,这有助于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美国在价值观教育中极其重视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宣传和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除了要求公民掌握本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外,还通过不计其数的历史性建筑、场所,以及重大节假日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活动等向国民传授美国精神,激发公民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这给我国留下了深刻启示。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目前过“洋节”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对此,应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广泛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的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爱国教育活动,加大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增强“中国味”,发挥传统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特优势。重视仪式教育,在学校举行具有象征性的活动仪式,如唱国歌、升国旗、向国旗宣誓等,渲染庄严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室中悬挂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书法、山水画等;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具教育意义的文化场所,使青年学生了解我国悠久历史,增强民族优越感与认同感。

(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模式

美国在价值观教育中充分利用一切场合、通过多种平台,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推广和宣扬,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无论是政党、学校、家庭、社会还是民间组织、大众传媒,都成为了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倡导者和宣传者。这启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倡导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社会教育积极配合的综合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社会生活当中。首先,家庭要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日常耳濡目染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学校应多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在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计划并实施。社区、单位应配合学校的教育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其次,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和社会氛围外,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价值影响力。最后,重视大众传媒的非系统教育,加强对大众传媒和新媒介的管控和利用,重视通过文化产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

(六)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实践体验

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实践的、养成的教育,因而要注重个体的内化与行为外化。引导学生确立价值观最有效的方式是“亲自体验与实践”[13]。美国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这启示我们,实践活动是价值观践行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一方面,要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灌输和环境熏陶。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如道德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达到自我教育、自觉践行的目的。

[1]范树成.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8(7):23-28.

[2]美国《独立宣言》全文[D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512072.html,2008-03-27.

[3]1787年美国宪法[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569a6c608a1284ac85043ba.html,2011-1-12.

[4]王少萍.现代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学派德育思想述评[J].闽江学院学报,2010(4):99-103.

[5]陈立思.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6-138.

[6]崔志胜.美国价值观建设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2):27-30.

[7]葛春,李会松.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实施及对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47-50.

[8][美]阿伯特.班杜拉.郭占基译.社会学习心理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9][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EdwardF.DeRoche,MarryM.Williams.EducationHearts andMinds:AcomprehensiveCharacterEducationFramework[M].CorwinPress,Inc,1998.

[11][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刘冰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12]潘玉腾.欧美国家推进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经验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1(3):46-53.

[13]王汉林,刘诚,戴玉琴等.国外高校价值观教育状况及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13(5):7-10.

G41

A

1007-9106(2017)10-0018-07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4XKS029)。

黎开谊(1968—),男,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陈姿羽(1992—),女,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谢安国(1963—),男,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学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校推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