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样策略中习得文本表达方法

2017-04-11 09:26□陈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罗敷贾岛帕拉

□陈 兰

在多样策略中习得文本表达方法

□陈 兰

教师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法的意识,将文章的表现手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还原情境领悟详略安排的意图,比较词句语段体会构思的精妙,图示内容思路明了文章节奏的变化,补充同类片段强化描写方法,借助层层追问学习写作策略,让学生真正获得和提升语用能力。

策略 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 写法指导

吴忠豪教授把教学策略、方法归结为“本体性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崔峦老师也强调,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写”的方法策略,并且将课文的写法渐渐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写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

近年来,我们尝试从遣词造句、选材组材、行文思路等角度入手,聚焦文本表达方法,如倒叙、触景生情、侧面烘托、一波三折、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呼应等,尝试总结、提炼出“习得写法”的策略。

一、还原领悟

这是让学生明白文章“省略”写法时常用的一种策略。作者在布局谋篇时因内容重复或因文体特征等略写了部分内容,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现场表演等还原当时的情境,思考省略的原因,领悟行文的思路。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一课有关“省略”写法的教学片段。

1.提问: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贾岛把写诗的事儿告诉韩愈。课文没写“写诗的事儿”,为什么?

2.还原:联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贾岛怎么说,思考一下。

3.表演:师演韩愈,生演贾岛,再现当时场景。

小结:当时贾岛的确说了这一番话,但习作不是照搬生活,要惜墨如金,特别不能重复上文内容。

本段教学,师生通过表演还原贾岛的话,练习语言的转述,既内化了语言,又学习了人称的转换——第三人称变成第一人称,更让学生明白写作不是照搬生活,要联系上文,该省则省。

又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寓言《狐狸和葡萄》一文中,执教者通过设计扩写练习,还原当时情境“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但是白费劲”,在学生痛快淋漓地交流“够葡萄”的方法,通过对比体会原文“干瘪无味”的同时,让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不这样写”,从而明白寓言短小精练、直指寓意的特点。

二、比较体会

通过对词、句、段的反复揣摩、掂量、比较,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变化,感受构思的独特、安排的讲究等作者在表达上的智慧,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所起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下面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一文中关于“花一半篇幅写所思所感”写法的教学片段。

1.提问:《夜晚的实验》哪些地方是写斯帕拉捷所思所感的,画出有关语句。

2.品味好处:课文用了一半的笔墨写斯帕拉捷的所思所感,不这样写行吗,为什么?

3.比较:同样写思考、感受,句式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段教学有两处比较。一是比较写与不写“所思所感”的不同,明白写“所思所感”的妙处:①吸引读者兴趣,让读者和实验者一起猜想、惊讶、疑惑和惊喜;②以斯帕拉捷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③突出斯帕拉捷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形象。二是比较“思考感受”句式的不同:或直接写明判断和推理,或表明斯帕拉捷在边思考边问问题,或表达强烈的惊讶、惊喜,句末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尽相同,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斯帕拉捷的心理变化:好奇—惊讶—奇怪—猜想—惊喜。

再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比较文中两处外貌描写的异同,知道这两处不可调换,是因为:前面两人偶遇粗看,落点在衣着;后面熟悉细看,落点在面部。这样的描写妥帖,合情合理。学生进而明白,看似简单的两处外貌描写,作者的安排和写法也是有讲究的。

三、图示明了

通过找关键词,或填写表格,或摆示意图,或勾勒变化简图……从图中看出作者写作思路、内容、技法。图示法直观明了,形象通俗,直击重点,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文关于“一波三折”写法的教学片段。

1.导画心理变化简图:让我们跟随曹小三一起见证刷子李的“奇”,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两个词暗示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呢?(半信半疑—果然)给这两个词连一条线,就是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简图了。

2.圈画关于内心感受的词:接下来他又看到了什么?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浏览课文第五~十自然段,圈出像“果然”一样能推测出曹小三内心感受的词。

3.小组合作完成心理变化简图。

4.交流,展示简图。

5.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6.迁移:尝试用一波三折的写法,写写身边曾发生过的事(如学钢琴、秋游)。

本段教学,教师先领着学生画了一张心理变化简图,接着让学生自主圈画关于内心感受的词,小组合作完成心理变化简图,并交流展示,这些巧妙的设计是在“蓄势”。当时机成熟、变化图成形后,教师相机追问这样写的妙处,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也要讲究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作者这样写,既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也说尽了师傅之“奇”,真是妙啊!

四、补充强化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的某种表达方法,教师往往会补充一篇或一段相应的文章,来印证这种表达方法,以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做到“举三反一”。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东施效颦》关于“侧面烘托”的教学片段。

1.看图体会:(出示图片)再好好打量打量眼前的东施,用个词语来形容形容她。

生交流。师出示词语,生读。(装腔作势 忸怩作态 摆臂弄臀 无病呻吟 矫揉造作)

2.对比着读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智慧。

3.补充《陌上桑》片段,再次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

(出示片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生读并体会。师小结:片段中写这么多人看罗敷都是为了侧面烘托罗敷的美。

通过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用乡里人之‘避’来衬托东施的‘丑’”更有说服力后,教师深知,一篇教材不足以让学生了解“侧面烘托”这种写法,于是再拓展一段《陌上桑》中四种人见罗敷发“痴”的片段,以便更深刻地认知印证这种写法。两篇具有相同的写作智慧,虽然一是因美而痴,一是因丑而避,但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五、层层追问

由前一个问题引出后一个问题,让学生经历“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如何尝试写”的追问过程,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真正习得文本写作方法。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爱之链》一文关于“环境衬托”的教学片段。

1.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这篇小说一开始写的环境是乡间公路,哪个词最能概括你对这个环境的感受?

2.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这个凄凉的环境呢?

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景物,写这样一个环境呢?为什么不选择早晨、阳光明媚的天气、平坦的公路、奔驰牌汽车?

4.小说的第三个环境是餐馆的里屋,乔伊夫妇休息的地方。小说的结尾却省略了这个环境描写,如果我们要补写一段环境描写,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景物写?为什么?

本片段教学,经过了“怎样的环境”“怎样的景物”“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景物写这样的环境”“如果让你补写,选择哪些景物”“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五个连环的逐层深入的提问,学生明白了“凄凉的环境衬托凄凉的心境”这一“环境衬托”的表现手法。不仅如此,教者还让学生练习一段环境描写,学生通过选择“破旧的桌子,褪了色的窗帘,还有一个燃得很旺的火炉”写出了乔伊夫妇“虽穷但充满温暖希望”的心境。由感知进入运用层面,“环境衬托”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头笔间。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226500)

猜你喜欢
罗敷贾岛帕拉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贾岛寻医记
贾岛碰瓷
印景点拍照要交“清洁税”
国际
陌上桑
陌上桑
贾岛推敲
帕拉的哭泣
桑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