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香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的要求,给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主要包括丰富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两个大方面。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小的教学改革措施,比如应用多媒体或是教师的灵活性教学等等,根本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改善课堂气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中学数学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这是由于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其教学内容较为繁琐,并且相对其它学科来说难免会显得有些枯燥和乏味,由于数学对学生严谨性的要求,课堂气氛很难活跃起来。对此,新课程理念中针对于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增强中学数学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一、丰富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与各种新兴科技手段的普及,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丰富教学资源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从新课程向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来看,丰富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是一种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交流的有效措施[1]。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中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能够减轻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还可以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从网上下载其他相关的课件,浏览名师课堂,了解到最新的知识信息以及相关考试题目,体验最新的授课方法等等[2]。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教师自身也得以提高,而教师的提高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学生。学生在接受新型教学方式与丰富的教学内容时,能够开阔眼界,开拓思维,除了对课本上的知识本身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外,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入地解读其内在含义以及掌握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习题[2]。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数学的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同时带给老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学习体验。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强大,课件中可以添加图片、声音甚至动画,這种表现方法更加直观,让原本刻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奇的上课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对于那些较为刻板的公式的记忆能力。
(二)提倡灵活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小窍门,把一些难懂的解题技巧以及很难记忆的数学公式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出来。举例来说,有的教师将三十六计分别拆开来,巧妙地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质因式分解联系起来,把每个解题方法和解题公式都用三十六计中的一个“计策”的名字来代替,非常形象也非常有趣,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来。
诸如此类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用心设计,很多方法都可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学生其实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体。但很多学校和老师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出现了课上老师一味地讲解,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因而,在面对着新课程的要求下,我们更加注重于课堂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突出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
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必然要先着手于突出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基础课程以及实践活动来进行,可以增加学生讨论环节与各种兴趣小组的课外培训、竞赛等等,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以及校外的各种相关的数学兴趣活动。
校方同时也要加大实践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构以及保障制度,以保证各种改革措施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建设中和发展中顺利实施,真正在突出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环节作出卓越的贡献[3]。从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方面也要进行更深的改革,完善且健全的监控与保障体系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双重监督,既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合理规划教学环节
在中学数学的课堂上,可以合理地、有效地安排课堂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安排好教学环节,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有几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的体验,不仅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枯燥的“老实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达”的教学模式。
想要合理地规划教学环节,可以采取一些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如前半节课老师讲课,然后十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把之前在听课过程中不理解的内容相互交流,同时,学生如果对于教学内容有什么新颖的、不一样的想法也可以互相交流,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学生讨论完毕,下一个环节可以设置为问题反馈环节,对于小组讨论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可以以派代表提问的形式向教师询问,而老师可以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监督以及控制教学节奏的作用,而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被完全激发出来,从听课到提出问题,再到互相解决问题,直到最后的再次提出问题,完全是学生自己在把握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这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以及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小组讨论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余培养了团队思想。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未来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拥有专业知识已经不足够了,还要求这些高素质人才具备良好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创新精神。中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作为一个较为沉闷、刻板的课堂,是改革潜质非常大的。面对新课程理念对于中学数学的要求,对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本文浅论了丰富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的一些有效手段和措施,目标即为激发学生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
参考文献
[1] 侯雨红.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9).
[2] 邹步仁.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10).
[3] 殷晓萍. 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J]. 赤子(中旬),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