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虹
摘要: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是想象力,幼儿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阶段,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开放的语言激活幼儿的想象力;以调动幼儿绘画中非理性心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用丰富的绘画内容和绘画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让幼儿尽情的运用画笔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
[关键词]绘画活动、想象力 、创造
在绘画活动中,教会幼儿画好一张画并不是我们组织幼儿活动的最终目的,我门的目的就是要把美术活动作为一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更有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有些老师仍旧遵循着一条“依样画葫芦”的教学途径,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注入式教学的模式,评价幼儿作品往往用“像不像”来衡量,有的老师甚至还会指责幼儿为什么不照老师教的方法画,为什么要画多余的东西。这样明显地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及想象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诱导幼儿学好技能的同时,发展幼儿的个性,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强调幼儿如何照自己教的模仿。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我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主要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选择主题和教学方法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开展积极的想象活动。
幼儿对感兴趣的事情,易于感知、记忆、开展积极的想象活动,因此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选择何种课题及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将影响幼儿的对整个活动的兴趣。如:在中班教做做玩玩,“拍手小猴”时,幼儿普遍对有声响的东西较感兴趣,因此,我在小猴手上插上回形针,这样小猴一拍手就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在活动前的讲解示范中,这一只小猴就紧紧地吸引住了幼儿,老师 趁此机会又问:“可是小猴身上没有穿漂亮的颜色,这样好看吗?怎么办呢?”由此引起幼儿的种种讨论,最后老师进行小结,今天要为小猴的耳朵、眼睛、鼻子、脸、身体装饰上漂亮的颜色,使幼儿产生动手为小猴“打扮”的强烈愿望。在幼儿作业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表现非常大胆,并且很有创新意识。
二、 绘画与手工紧密配合,使幼儿有更广阔的想象天地。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绘画、手工各自的任务是不同的,在表现形式上似乎也没有多大联系,一种是平面的形象,一种是立体的形象。但是,它们可以互相补充和影响。将绘画与手工适当结合起来,对于开展培养幼儿的想象活动效果更好。
例如:小班的添画《小白兔吃萝卜》,我根据本班幼儿各方面的特点、性格活跃、能力也教强、想象力也教丰富,所业大胆地把原课题改为折纸——粘贴——添画的形式。除难度作讲解示范外,还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折小白兔、萝卜、然后粘在准备好的纸上,然后让幼儿再去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添画,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思维非常活跃。如:有小幼儿构思非常巧妙,她把太阳画在中间,房子画在太阳的上面。小草画得到处都是,小兔和萝卜在太阳旁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问她:“太阳是在天上的,怎么会在房子下面呢,还有小草怎么也在太阳上面?”她说:“草地上到处都是小草,房子是在后面,太阳公公来到草地上和小白兔一起玩,这样小白兔即不冷也不饿。”还有的幼儿添画上青菜,小草等,他们说小白兔爱吃萝卜,也爱吃青菜,还吃小草,只有吃一个萝卜肚子是不饱的。还有的小朋友还添画上一个小孩去喂小白兔,他说这只小白兔刚出生不久,不会自己吃,所业我去喂它吃萝卜。总之大部分幼儿表现都大胆,整个活动至终兴趣都很浓,思维都很活跃。
三、借助基本图形的变化,引导幼儿去想象,去创造,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如:大班的集合图形变化,我考虑到大班幼儿对几何图形已经相当熟悉,。再创造想象相当发展,创造想象也開始形成,我就建议她何不通过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把几何图形联想成物体的基本形象,先出示图形、三角形、四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以游戏口吻说今天老师要用这些图形来变魔术,于是教师就逐一出现各种基本图形以及各物体的形象。在引导幼儿发现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想象这些基本图形还象些什么东西。于种类繁多,形式有趣,幼儿很肯动脑筋想,画出来的物体丰富多姿,很有特色。
四、善于利用语言启发,开展丰富的想象活动。
语言能丰富幼儿的联想,开扩思路,特别对年龄较大的幼儿在他们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前提下,老师用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大班命题《熊猫》,我了解了大班幼儿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如何画熊猫的技能,那么这个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应该如何丰富画面了,画出情态逼真,形象多样的熊猫了。我用启发性语言作简单的讲解示范外,主要是启发幼儿思考熊猫有那些生活习惯,熊猫还会做那些动作。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启发,幼儿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一列举出来。一会儿,一幅幅情态逼真形象各异的熊猫景象图出现在幼儿的画面上。
五、充分调动幼儿绘画中非理性心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绘画反映幼儿的心理,而幼儿的心理往往是无理性的。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感情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其它无生命的东西,都以为是和自己一样的生活。把过去发生的事和现在的事混在一起,把无生命的与有生命的东西随意组合,还把不合逻辑变为合乎规律。因而,教师只要能充分调动幼儿绘画中这种非理性心理,面对理性的现实生活,以及平静的大自然,都会被幼儿非凡的想象力变得无穷的魄力和无限的生机。如:在《花仙子》、《会跳舞的楼房》这些课中,幼儿赋予了他们生命,拟人物化有了可爱的花爸爸、花妈妈和花宝宝;生命再现有了手脚、扭动着腰肢起舞的楼房。根据幼儿非理性心理的特点教师还可设计一些问题,如:地球上没有一滴水,将会怎样?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陆地,只有海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假如我们都有双翅膀,会变成怎样?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根据所提的问题,将自己想象的结果用图画表现出来。
总之,绘画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是孩子通过脑、笔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想象力,不但能表意出儿童快乐,也可以增进幼儿的知识,从而提高幼儿美好的感受力及智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1.幼儿的艺术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孙津津 《新课程》
2.《浅谈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吉小艳 《中国校外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