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科教栏目的新挑战、新变化、新趋向

2017-04-11 16:14党江华
今传媒 2017年3期
关键词:发展趋向发展历程

党江华?

摘 要:电视科教栏目是我国产生最早、发展时间最长的一类电视栏目,对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电视节目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观众欣赏需求的变化,电视科教栏目面临全新的挑战一些科教栏目主动适应环境,创新求变,探索出了新的发展出路。本文通过阅读文献、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电视科教栏目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回顾,并对科教栏目的创新与发展的趋向进行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科教栏目;发展历程;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84-02

电视科教栏目是以探秘自然神奇、传播文化知识、传承历史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是我国产生最早、发展时间最长的一类电视栏目。科教栏目承担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等重要社会功能,是电视节目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类别。

一、电视科教栏目的发展历程

1958年,新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试播期间开办了《科学卫生和实用知识》的节目,主要播放科学教育类的影片。1960年1月,北京电视台设立了两个固定专栏《科学知识》和《医学顾问》。此后,上海电视台也先后开办了《卫生知识》和《科技知识》等电视科教栏目[1]。早期的科教栏目数量较少,形式较单一,以播放教育影片和电视讲座为主。

文革期间,教育性、知识性节目大量停办,很多科教类栏目被撤销,科教栏目的发展被迫中断。

文革后,电视科教栏目重新得到重视,开始走向复兴。1977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电教部,与教育部联合举办了一些英语、数学、电子技术讲座,并在电视上播出[2]。1978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科学与技术》栏目,主要是以播放讲座类节目和教学纪录片为主。改革开放初期,电视科教栏目的制作理念仍然比较落后,形式仍然比较单一,尚未得到完全发展。

1995年,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加大了对于教育和科技事业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科教栏目也得到了全国各级电视台的重视。1995年5月8日,武汉电视台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大型科普教育电视栏目《科技之光》,并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央视第七频道面向全国播出[3]。

1997年,央视的电教部改称科教部,先后推出了《科技博览》《走近科学》等科教栏目。2001年7月9日,央视设立了科学教育频道(CCTV10),该频道设置了《百家讲坛》《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等十几个精品栏目。2010年前后,央视又增加了《我爱发明》《地理·中国》《创新无限》《自然传奇》《原来如此》等新栏目。这一时期,科教栏目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制作水平逐渐提高,具有了一定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各地方电视台也开办了不同形式、不同类别、内容丰富的科教栏目,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很多地方电视台效仿中央电视台设立了科教频道,如河北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贵州电视台科技健康频道等。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内地共有科教频道34个,其中国家级科教频道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科教频道10个,地级市科教频道23个[4]。我国电视科教栏目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电视科教栏目的新挑战、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电视频道、电视栏目数量的增多,电视节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对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视科教栏目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其他类电视节目的挑战。现在越来越多的歌舞选秀节目、户外真人秀节目、游戏竞技节目等真人秀节目极具视觉冲击性,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同时对科教栏目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传统的宣传式的、说教式的、新闻报道式的科教栏目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观赏需求,不能适应节目市场竞争的需求。从2004年起,《读书时间》《科技博览》《希望英语》等一批定位不够准确、特色不够鲜明的科教栏目先后停播;二是其他媒体带来的挑战。现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1亿,占我国13.7462亿[5]总人口的51.65%其中有92.5%的网民经常使用手机上网。从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来看,搜索引擎的使用规模达到了5.93亿,网络新闻的使用规模达到了5.97亿,网络视频用户达到5.14亿[6],这说明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电视科教栏目单纯的知识传播功能也很难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它的单一的传播渠道也不能适应人们随时随地收看节目的需要。

为了适应节目市场的竞争环境和观众欣赏需求的变化,国内一些尝试对电视科教栏目的表现形式、制作手段、传播方式等进行改革,使该类栏目从内容到形式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一是表現形式和制作手段的变化。一些电视科教栏目率先挖掘新的题材,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改进叙事结构,同时从摄影、舞美、剪辑等方面对节目进行全面包装,使节目的传播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2012年至2013年,国内各大电视台推出了很多科学验证类栏目,掀起了一股“求证”热潮。这类栏目通过现场实验或实地验证等方式来向观众宣传一些科学常识,消除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疑惑和误解,像中央电视台的《是真的吗》、湖南卫视的《新闻大求真》、济南电视台的《生活大求真》等;二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现在很多电视科教栏目已经不再仅仅依赖电视这一传统的传播渠道,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新媒体,让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终端或手机终端随时随地点击节目观看,比如央视的《加油!向未来》通过央视网、腾讯视频、爱奇艺三家视频网站同时推出在线点播。此外,电视科教节目还可以通过书籍、光盘以及其他衍生品的方式进行推广,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如北京卫视《档案》栏目组联合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10年起推出《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系列图书,截止到2014年6月,共出版10本,该系列图书对《档案》栏目的解说词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梳理,生动翔实地还原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也联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于2012年6月推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多国语言版本光盘,面向全球发售。

三、电视科教栏目的发展趋向

从近些年国内有些有代表性的电视科教栏目成功经验来看,电视科教栏目的未来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向:

1.制作空间的开放化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科教栏目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取材、取景,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搬上了电视荧屏,丰富了电视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为了拍好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跑遍了中国的东西南北,他们在云南香格里拉的原始森林拍摄当地人采挖松茸;在浙江遂昌县的茂密竹林里拍摄当地人采挖竹笋;在湖北嘉鱼县的湖边拍摄当地人在湖底的淤泥中采挖莲藕;在吉林查干湖拍摄渔民在冰冻的湖面上拉网捕鱼;在靠近广西京族三岛的海面上拍攝渔民踩高跷捕鱼,观众在欣赏这部纪录片的同时,既能够获得对于美食知识的了解,又能够感受老百姓收集食材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处理食材过程中的智慧。

还有很多科教栏目成功地将多个制作现场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内外互动、多向联动的制作模式,这样不仅扩展了演播室的制作空间,而且强化了节目现场的气氛,给观众以更深的感受和印象。

2013年8月起播出的益智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了多现场联动的制作模式。该节目最开始有三个现场:第一现场为主考场,有选手、主考官、裁判、观众共同参与,其中主考官也发挥了现场主持的作用;第二现场为演播室,由主持人冀玉华和点评专家共同参与,对题目难度和选手的表现进行实时点评;第三现场为亲友团观赛区,在选手比赛时观众可以看到亲友团为选手加油的场面。后来,该节目又增加了第四现场,由100位成人代表组成了成人体验团,在选手答题的同时,成人体验团进行同步答题,通过对比来反映题目难度和选手的表现。节目中还穿插有比赛前后对选手采访时录制的视频资料,让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也了解了选手在生活中的表现,从而丰富了节目的内容,突出了选手的特点,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

2.叙事结构的故事性和悬念性。很多电视科教栏目在借鉴国内外很多优秀节目的基础上,对节目的叙事结构进行改革创新,形成故事化、悬念化等鲜明特点,从始至终牢牢地吸引观众的注意,有效地提高了节目收视率,增强传播效果。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也是一个科学验证类节目,但其中加入了体验环节和真人秀元素,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悬念性。每期节目会首先抛出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疑问,然后由现场记者通过调查、实验、体验等方式来寻找答案,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悬念性。如2016年一期节目中,记者为了验证民航飞机能否在雾霾天气实现盲降,就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亲自体验了一把开飞机,记者驾驶的是模拟机,在教练的指挥下完成了盲降任务。随后,记者又拍摄了飞行员驾驶训练飞机在真实雾霾条件下通过地面塔台指挥和仪表着陆系统的辅助下成功实现盲降的过程。

3.录制过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电视科教栏目中的参与主要包括主持人或记者的体验、嘉宾的参与、观众的参与等;互动主要有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嘉宾与观众的互动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很多电视科教栏目在录制过程中会邀请嘉宾、观众参与体验或验证,使节目带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这种参与和互动一方面既提高了观众对于节目的关注度,同时让更多人参与了科学验证的过程,增强了节目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在室内录制的科教类节目,一般以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这两种互动方式为主,这样有利于凸显主持人的中心地位、强化其主导作用。央视于2016年7月推出大型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每期邀请两组嘉宾参与答题,与主持人展开良好互动,同时主持人还会要求嘉宾亲自通过实验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并最终找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面向未来,电视科教栏目除了向开放化、悬念性、互动性等方向发展外,还会更多借助科技的力量,借鉴吸收国内外其他栏目的成功经验和制作模式,在现代化、多元化、综合性的方向上进行更多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晓彦.对我国电视科教节目传播现状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7.

[2] 段炼.我国电视科教节目的发展现状与传播对策[J].科技传播,2010(9).

[3] 雷喜梅.《科技之光》照耀中国[J].武汉文史资料,2008(Z1).

[4] 曹国凤.我国电视科教栏目的故事化叙事分析——以央视《走近科学》栏目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2.

[5] 人民网. 2015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7462万人[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805/c1001-28615628.html.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16年7月.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发展趋向发展历程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警察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问题探讨
全球大学排名:主要类型与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