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
在当今社会高速向前发展的形势下,初中作文依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一部分学生在面对作文时,已经产生排斥的心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当中,没有为学生制订出科学的学习目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同时也破坏了学生的创作情感。所以,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授学生作文时选择“层递式教学法”,通过层递式教学法发挥的系统性,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从句式切入,良好的处理细节
作文是由无数个句子的简单排列所组成的,优秀的文章通常从句子的处理细节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作文直接展现出我国语文教学的素质,不但为学生准备了宽广的舞台,同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文字的优美。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文的技巧时,可以从处理句子的细节这点进行切入,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完善句子的细节,提升语句的表达意境。关于作文的主题通常需要学生用心去领悟,构思写作内容也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程度。在课堂教学当中,语文作文这门课程通常需要学生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有较多的情感体验和人生经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思维,有时学生的写作内容和作文主题略有出入。
拿《济南的冬天》和《春》这两篇现代文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四季景物”进行导入,在讲解过程中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意,以及季节中美好的景色。课堂讲解环节结束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前后桌4人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进行关于“季节与景色”的讨论。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语句和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季节的小短文,用自己生动、有趣的描写,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同时让其他同学进行猜测到底是哪一个季节。教师随机抽取几篇学生的练笔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升学生对写作的信心,指引学生更好地处理作文的细节。
二、作文中应用层递式教学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写作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把作文训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提升了初中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初中生作文的写作能力。
1.初中一年级阶段
把教学重点放在积累知识方面,带动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技巧等,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各种题材的优秀文章,对文章的长短和内容不做任何限制,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语言带来的魅力。因语文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全面、真实、深刻的反映生活情况,所以,教师须要指引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会生活的细节,帮助学生品味生活的苦、辣、酸、甜,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般初一阶段对作文的写作水平要求比较简单,作文篇幅相对较短,根本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制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下,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兴趣。
2.初中二年级阶段
對作文写作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开始训练写作任务,并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写作训练效率,增强写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动力,大幅度的提升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和动力,真正提高写作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运用日记、周记的形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琐事,以及平时的所见所闻,在品味生活点点滴滴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事情为生活增添的快乐,从而降低学生对作文的排斥感。
在教学不同类型的作文时,教师选择对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在恰当的环境中,增加学生的写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如,为学生创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举行写作竞赛、班级新鲜事件报到、交流校园发生的奇闻趣事,不仅让学生亲身的叙述出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3.初中三年级阶段
因为初二的语文作文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此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韵味,在展示写作风格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技巧已经比较熟练,为初三阶段的作文学习,提供了坚实基础。所以,针对初三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多种类型的写作技巧,学会立题的独特性、新颖性,独立创作出风格不同、内容恰当的优秀作文。
在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对于作文的写作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时,要着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如: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文章,并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渐对学生的写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时,教师要发挥引导性作用,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学会自我评价与反省,改正个人写作中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提升写作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象山丹城中学(3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