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营
(华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系, 上海 200241)
基于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漆艺课程实验设计
马俊营
(华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系, 上海 200241)
结合漆艺的特点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的现状,设计了漆艺课程实验方案,在教学实验中紧紧围绕漆艺实验创新教学这个核心,按照艺术学科培养人才的规律,通过设定漆艺作品赏析、团队合作、文本方案制定、作品制作、作品展览、作品研讨等六个环节强化学生的体验过程,采用注重互动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方法,运用多元的教学课程结果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创造条件。该实验方案训练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赏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艺术研究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起点。
漆艺课程; 实验设计; 自主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创新教育是艺术的生命和创作的源泉,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了灵魂,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工作。在目前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尝试创新,那么到底该如何创新?如何在美术创新教学中避免由苏派教学转向西方现代派教学?如何在美术创新教学中不会迷失自己?其中比较关键的是找到创新教学的着力点。
漆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典型代表,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秦汉时期的缤纷漆绘,再到元明清的瑰丽漆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漆艺术绚丽多姿的神采风貌和成熟辉煌的发展轨迹。中国漆艺作为充分体现中国人创造智慧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品格,参与建构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中国近现代漆文化的断层和漆艺术的没落,随着近些年漆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和推动,高校逐渐成为中国漆艺术传承、创作、振兴的基地,为中国漆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们依旧在路上,当代大学的漆艺教学绝不仅仅是学习传统技艺、借鉴日韩和越南的漆艺研究成果,这是从事当代漆艺教学的教师们所达成的一致观点,但是,高校漆艺教学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呢?
就我校的漆艺实验教学而言,关键是解决好技法传承与变革的关系、漆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师主动传授与学生主动探究的关系,并最终归结为基于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实践。
纵观中国当前的高校漆画教学,由于教学环境、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等条件所限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状况:
1.1 偏重传统技法的传承
目前国内有条件开设漆艺专业的院校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四川、江苏、北京等省市,这些省份的高校得益于良好的漆艺传统资源,不少漆器厂都在这些地方,虽然不少漆器厂在90年代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但是当地老百姓对漆制品有一定的接受度,有一批拥有绝活的传统漆艺师傅,正是基于此种优势,漆艺专业优先在这些地区开设起来,并且像国油版雕一样是专门招生漆艺专业本科生,同时由于漆媒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很多作者需花费较长时间研究漆性及由漆引发的表现技巧。这些院校的漆艺教育也是沿用培养“漆艺匠人”的方式,从自制漆工具,到涂漆、裱布、刮灰、打磨、撒粉、固粉、推光……繁复的工艺过程样样不能少。着力于打造科班出身的漆艺家。所以这些院校也就比较重视学生对漆艺传统的学习和传承,从而使每位学习漆画艺术的作者都自觉接受“漆艺传统”的洗礼。
同时也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漆艺这一整套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导致了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有意无意地人为划定漆画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间的隔离,也出现部分作品工艺制作到位而艺术品质不高的漆艺作品。
1.2 偏重材料的创新和拓展
1980年代初,漆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登上中国画坛,中国漆艺术开始了在现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的探索,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了漆画艺术委员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国漆画展、两届全国漆画学术提名展、四届全国漆画高级研修班、以及三届厦门中国漆画展和多次全国性的漆画研讨会,再加上一些地区性的漆画展,这些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漆画事业的繁荣。全国多所高校均以各种形式开设了漆画、漆艺课程,在教学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不少师生和漆艺作者开创了不少新的方法,聚氨酯、685、地板漆、甚至油画或水粉画上再罩染化学漆和大漆,这些方法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做做是无可厚非的,甚至也许会为中国漆艺的发展提供某种创新的可能。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种无奈之举实际上也是缺乏自主创新的环境及相适宜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在当代的漆艺实验教学中进行自主创新呢?
目前国内院校漆艺课程的安排除了部分漆艺专业学生的教学以外,普遍比较短,一般为5~8周,每周1或2次课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该如何合理地安排课时呢?
一般而言,漆艺教学有三大块:① 漆艺作品赏析、② 漆艺技法的练习、③ 漆艺作品的创作。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将三者割裂开来,常规的做法是第一节课是作品赏析,紧接着安排技法练习,最后运用技法练习的结果来做一件漆艺作品。这种做法是学生可以完成一件漆艺作品,教师可以掌控教学的节奏。但是却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以后过了几个月就将所学的东西还给了老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地将漆艺融入他的艺术思想中,没有真正被学生吸纳。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学习到漆艺,并融入其思想呢?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和尝试:详见表1。
2.1 合理安排课程计划
从表1看出,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将作品赏析贯穿始终,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对漆艺作品的认知,尤其是对漆艺作品进行分类评析,并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进行恰当地引导从而进行有效嫁接。
当然本课程的教学中第一阶段中的中国传统漆艺技法学习和第二阶段中的现代漆画技法学习也可以根据教学周的长短进行调整,可以将此部分与第三阶段的当代漆艺作品创作进行结合,根据学生的创作类别进行分别指导和专项练习。
表1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漆艺课程安排
2.2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由于漆艺课程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分别属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的对象是来自油画、国画、观念绘画、综合绘画、雕塑、公共艺术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以在本项教学安排中,我们比较注重从学生自身的知识和专业背景出发,与学生一起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而非一刀切。同时我们的漆艺教学比较重视将漆艺语言及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多一门可选择的艺术语言进行艺术表达。
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强调要将漆艺语言融入到个人所做作品中,并且作品要延续学生个人作品的特点以及各工作的专业方向特点,要求学生创作1或2件漆艺作品,立体作品、空间作品、平面作品等形式不限。
这样的要求有两大好处:① 学生学习时不会误以为进入新的领域就束手无策,让学生的创作思路和学习进一步延续,从而为学生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探寻漆艺语言创作条件;②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创作思路的基础上比较纯粹地解决漆艺语言和作品赏析的教学,能够集中有限的时间将艺术创作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在学生的创作思维中打上漆艺语言的烙印。
2.3 注重互动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漆艺创作前期是一项脑力活,到了后期就是一项体力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按专业或趣味相同的同学间进行分小组(2人为一组)、合作式教学,在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强调3个方面的合作:
(1) 在创作方案定稿过程中的合作。在作品方案的过程中,第一步是让所有同学都拿出一个大概的方案,并讲述创作思路,然后汇集到一起与教师一起讨论并确定最终的一个方案,最后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分别准备制作材料、进一步修正补充、查找相关资料、制定预案。
(2) 在制作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对材料的不熟悉、对制作方案的备注和修正、对作品的加工完成,所以在工作中每一小组的成员需要进行分工合作,具体而言就需要有人专门对所预想的效果和技法进行探索、查找资料、做小稿实验,有人对制作方案进行文案整理和修正,同样有人要对作品制作的工序和进程进行把控和安排。
(3) 在作品展览及研讨会时分工合作。作品展览需要考虑作品的安置环境、灯光照射、作品解说,研讨会的重点在于阐述小组作品创作意图、实施过程、方案修正、作品呈现、创作思路梳理等,所以小组成员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分工合作。
2.4 教学课程结果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比较通用的课程结果评价是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最终考试作品的情况来判定学生成绩,相对比较客观,尤其是能够保证学生出席、并且也能使学生对最后的作品比较重视从而比较认真地完成作品。
但在本项课程改革中,我们主要考察小组团队的综合表现、个体在团队分工中任务的完成度,作品最后的展示效果以及研讨会的发言和个人创作文案整理情况综合考评。以此一方面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长处,使个体的特长在群体的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教学效果的辐射面,使擅长理论、擅长操作、擅长演说的各专业同学各显其长,并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将在漆艺课上的所思所想、所学所用向学员四周的人群辐射。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核心在于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这也是当代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在。
3.1 顺应艺术学科培养人才的规律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秉持现代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以现当代艺术为教学和培养方向,以培养我国现当代创造型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为目标,主要有美术学、绘画、雕塑与公共艺术三个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其中美术学20人,主要培养美术师范生;绘画专业20人,绘画专业设油画、国画、观念形态、综合绘画四个工作室,自大二开始20人分别进入四个工作室培养,雕塑与公共艺术专业20人,主要培养城市雕塑、景观规划、园林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漆艺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和其他专业同学的选修课,一般安排在大二或大三开设,时间一般为5~8周。漆艺课程面对的对象是来自各类工作的同学,如何让这些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在漆艺课堂上有所学、有所用、有所益,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开展了本项课题研究。而在本课题研究的设定上我们抛开各种繁杂要素,紧紧抓住了漆艺语言这个核心,通过设定漆艺作品赏析、资料查找、文本方案制定、作品制作、作品展览、作品研讨等六个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验过程,促使学生对漆艺语言的感悟和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够将漆艺语言作为艺术创作的语言之一。
3.2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漆艺课程面对的对象是来自各工作的同学,如何让这些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在漆艺课堂上有所学、有所用、有所益,这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偏重于强化漆画、漆艺与其他画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差异,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我们所限定的教学目标,所做的作品确实吸引人,但是在制作过程学生往往会因为漆过敏、打磨的辛苦等各种原因而无法坚持到底。
在本课程的改革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人员轮换、集体协作可以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够较顺利的完成;同时每件作品由于是结合自身创作也能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创作动力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国外大学的教学特别强调教与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和考核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思考、演讲的机会和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机会。
在本项教学改革中我们同样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自己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将知识消化吸收。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锻炼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能够使课堂学习成为自主创新的起点
目前不少大学的课堂教学都是自成系统,每位老师完成自己的份内之事就是完成了工作,随着各项直观的考核标准的评判,致使我们的教师在上课时会有意识地将每一门课简化为某几个知识点,所以只要学生掌握好某几个要点,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标准化的教学虽然明确了,但是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却是远远不够的。
3.5 学生作品参展成功率有显著提升
本次漆艺教学创新实验改革正好碰上第二届上海漆画展举行,参加本次教学实验的学生共计40人,完成作品30件,经初选送往上海市参加评选并最终入选26件,与上海市第一届漆画展相比,在参展人数和作品数量均有较大提高。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古训,促使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不仅强化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一件作品,也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完成有自己想法的作品的方法和途径,更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进行不断创新实践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使课堂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起点。
[1] 马大中,崔 瑾,梁军胜,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验项目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9):33.
[2] 蔡国春.香港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其启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2):136-140.
[3] 唐铁军,王平祥,王春潮.课内外结合 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9-22.
[4] 周剑石. 日本漆艺文化的多元生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6):78-85.
[5] 王乔乔. 论韩国现代漆艺文化之道兼及文化立国的立场与身份[J].全球视野,2013(3):185-188.
[6] 周剑石. 现代日本漆艺研究[J].中国生漆,2010, 4(1):17-25.
[7] 钱初熹. 中小学工艺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展望[J].上海工艺美术,2006(4):94-97.
[8] 林 涓. 传统漆艺文化的现代传承[J].美术学报,2012, 56(4):113-115.
[9] 袁绪鹏. 新型材料在漆艺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 2015(23):100.
[10] 李 玫. 漆艺的发展现状与高校漆艺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6):201-203.
[11] 肖禹蓁, 孙福生. 探索高校漆艺教学模式推动漆画产学协同创新研究[J]. 艺术教育,2014(9):185.
[12] 张 丽. 产业背景下漆艺工作室教学构建与拓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0(23):82-84.
[13] 赵庆峰,杨 硕. 现代漆艺教学 [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2014:6.
[14] 林 涓. 当代漆艺创作教学 [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3:7.
[15]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16] 乔十光. 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17] 乔十光. 乔十光文集[M].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18] 皮道坚. 中日韩现代漆艺研究[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8.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f Art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MAJun-ying
(Fine Arts Depart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quo of lacquer art major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 experimental scheme is designed i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course of lacquer. The lacquer art experiment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core innov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meets with the discipline of art law. It can strengthen the student experience through six steps i.e., lacquer works appreciation, teamwork, text planning, production, exhibition, investigation. and focuses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cooperative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ing results by using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I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ctive exploration ability, trains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so as to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o create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scheme train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cultivates students' artist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us,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of students becomes a starting point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lacquer art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desig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2016-03-01
上海市教委学校艺术科研2015年度项目(青年D29); 2014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NO.12)
马俊营(1980-),男,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漆画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漆艺创作与教学。
Tel.:13917124751; E-mail: majunying221@126.com
G 642
A
1006-7167(2017)01-01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