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钰,纪 旭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1],2017年全国高考大部分省总录取率大于80%。这表明,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大众化大学教育却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现在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1)只看教材,不读参考资料;(2)仅上课听讲,不提问;(3)只顾自学,少讨论;(4)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分析归纳;(5)只有模仿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很多大学生虽然学过很多专业课程,但不会解决任何专业技术问题。他们的观点就是:专业课没有用。从事本行业的,到了工作岗位再跟老师傅们学;不从事本行业的,学了也是白学。产生这一误区的根源在于:(1)学生不重视专业课。化工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多集中在第六、七学期,此时正是考研学生的备考期,到了第七学期,又要找工作,没有考研意向的同学忙于各种招聘会,学生似乎有点分身乏术,不得以才不重视专业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待专业课的态度是:上课心不在焉,考试得过且过。(2)学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情况而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去应聘,去面试,教师不得不准假,专业课的学习也就耽误了。即使少数学生出现在课堂上,也忙于钻研英语口语、面试技巧,根本不听课。学生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课前备课视野放不开,课堂上忽视师生互动环节,形成“只有教师声音的课堂”,课后出几道题来个开卷考试,学生轻轻松松地过关,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2-3]。
很多院校的指导思想是强化基础、淡化专业,专业课的学科基础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加强,而专业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大为削弱。专业课教材上的例题、习题脱离实际,只注重技巧和过程演绎,把实际问题肢解为一道道独立的应试题目,机械地套用公式求解。结果是只要做一些题目甚至强记一些答案,应付考试,混够60分就足够了,专业课成了学生混学分的捷径。专业课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专业实验课往往是一群学生围观一个学生动手操作仪器,甚至是所有学生看着指导老师操作仪器,然后记录一组数据,处理成一个“完美”的实验报告。专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在生产现场走马观花,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了很多专业课,“做”了不少实验,获得了合格的学分,但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无从下手。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考核体系,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化工专业要培养的人才是创新应用型的人才,既能从事现代化工生产,又要负责技术转化、推广和管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贴近化工生产实际,能够自如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品德、意志等多方位的培养[4-5]。
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教学。专业课教学是由课堂教学和实践过程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的培养,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理论联系实际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过程。
化工专业课的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解题式作业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考核中可以采用提交小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本校化工专业2014-1/2班学生围绕 “专业课”进行问卷调查,具体问题如下:
(1) 化工专业应该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课?
(2) 应该如何对待专业课学习?你(学生)是怎样对待的?效果如何?
(3) 你(学生)希望老师怎样讲授专业课内容?请提出想法与建议。
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明确了学生对专业课的真实想法。针对第一个问题,47.8%的同学认为专业课应该与化工过程紧密结合,反映最新生产应用技术,建议开设化工软件应用、流程模拟等实践性课程。
对于第二个问题,29.9%的同学认为专业课与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无关,采取应付考试的态度对待专业课学习,不求任何效果。61.2%的同学认为专业课重要,本着认真的态度学习,但遇到需要与实践结合的知识点时,由于实践课程的相对缺乏,逐渐失去学习的好奇心,后来也就为了考试而学。其余同学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目的地学习专业课。
对于第三个问题,将近1/4的同学希望学生能介入专业课的讲授,但大多数学生仍乐意听老师讲授。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在我们面临的大学生都是90后,90后大学生智商高、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再加上手机、网络的发展,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效率高。但这群学生自控力较差,很多学生上课都离不开手机。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备课内容,不顾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学效果不会好。有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点名。因而,专业课教学不仅要把教师对这门课的理解及工业实践应用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专业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上课时可适当提问一些思考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思考,随机出个小习题(5分钟内解决),让学生当堂书面练习并提交结果,提交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能当一次考勤(缺作业的无疑是旷课的),在学生做答时从教室转一圈观察学生的课堂动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改善专业课教学效果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课余时间,可以通过QQ、微信,解决课堂上未能及时消化的知识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与学,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效果也有所改善。
在《工业催化》课程教学中,尝试推进课堂讲授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讲授“催化剂的选择性”,设计讨论题目“举例说明催化剂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何意义”,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能够及时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从实际工业过程中筛选出佐证催化剂选择性的实例。不能当堂解决这一问题的学生,只能把它当作课外作业,课后补,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平台,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学习,加深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教学内容“催化剂制备技术新进展”,给学生布置创新性作业,让学生在了解现有的新技术基础上,尝试设计新的制备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七个组,每组五人左右,要求每组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本组设计的最优方法,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全班同学参与讨论。依据口头表达及回答问题的结果,评定成绩,此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但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时,每组仍只有个别学生积极踊跃,其他只是听众;或是事先网上查阅资料并打印,讨论课上照着读,仍缺少思索、加工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填鸭”。由于班级学生数较多,个体的求知欲差异较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覆盖所有学生,针对不同学习方法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课程考核方法,但不同考核方法得失分标准如何统一又是一个新问题。
化工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时期难取得突飞猛进的效果。在专业课教学中循序渐进,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专业课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教师,师生共同努力,化工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必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柴 龙.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人数与录取率汇总[EB/OL]. [2017-08-23].http://gaokao.eol.cn/news/201708/t2017 0823_1549178.shtml.
[2]何 方,綦秀文.专业课教学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2):48-49.
[3]陈祎平,张 岐,李嘉诚,等.以绿色化学理念贯穿精细化工专业课教学[J].大学化学,2014,29(1):22-25.
[4]杨明平,曾坚贤,郑柏树.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大类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建设[J].山东化工,2016,45(3):113-115.
[5]王会生,黄华良.大化工类本科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15,42(2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