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之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7-04-10 00:42李银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现状大学生

[摘 要]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本文在分析当今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思考,以示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现状 对策

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 珍重生命的教育

现实中的学生总会碰到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种时候,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对待,把种种不如意看作生命必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负面的东西就可能转变成积极的因素,但许多大学生缺少的就是耐挫力,所以他们经常抱怨“累”、“没意思”,存在消极、懈怠心理。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找到无数的生存理由,而把非理性选择的依据一个个排除,要让大学生体认到生命的珍贵,教育他们要怀有自爱之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二)生命价值的教育

进入大学,他们不再是高中的佼佼者,从巅峰到低谷的心理落差使他们不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另外,受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影响,部分大学生以为生命的价值只有赚了大钱才算得以实现。这是把生命的意义异化为物欲、权欲的满足和虚荣的表现。生命教育就要矫正这些认识,应当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上大学只不过是进入社会之前的人生准备,大学生既要怀抱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三)生命安全的教育

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学校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精神的成长,还要防止任何可能伤害生命的行为发生,教会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可实际上,大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他们爱惜自己的生命不等于自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已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生命教育之现状

首先,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遗憾的是,高校至今仍缺乏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氛围,缺乏明晰的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教育,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没能被放置于一个合理的地位,当他们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略时,他们对生命的漠视也就产生了。结果,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生命情感发育不足,在精神上无所寄托,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处于深刻的和自然疏离、和社会疏离、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中。因此,大学生自杀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其次,受我国传统文化“未知生,焉知死”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往往只注重对“生”的研究,而很少愿意甚至是忽视对“死”的谈论。一谈及死亡的话题便认为是不吉利的,退避三舍。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教科书里没有死亡的概念,这方面的科普知识是少之又少,死亡教育的内容几乎是空白的,对死亡教育的理论探讨更为薄弱。对于死亡,学生普遍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对死亡话题的回避态度使大学生对死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恐惧死亡是因为不了解死亡。

三、生命教育之良策

(一)以“思政课”教学潜能激发生命价值

“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就是指导个体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从大学生自杀的个案可以看出,有的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轻生来结束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思政课”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题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整理、提炼。在哲学课中进行生命教育,应贯穿这样一条主线,即个体的生命要有意义,有价值,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思修课中进行生命教育,应有这样一个理念,即个体的生命要有意义,有价值,必须顺应时代,有时代精神。

(二)以美育促进生命价值体验

用美的思想陶冶人。德育教师应善于挖掘大学教材中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将马列主义的精髓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获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学生思想疑惑的“重点”问题的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用美的环境熏陶人。审美教育必须有美的环境,学校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与教育资源,营造一种具有时代气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心临其境、耳濡目染;为大学生提供优化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让他们生活得愉快、舒心,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用美的事物愉悦人。“生命美育”强调在美育中凸显人的生存方式、生活形态和生命质量的内涵,由此培养青少年认识生命之美的觉悟、追求生命之美的理念和创造生命之美的能力。一个对生命失去信心的人,不会主动去追求美,更不会主动去创造美,可见审美享受是对生命的愉悦,对生命的享受,審美教育从一开始就应该是生命美育,只不过是我们以往忽略了生命教育才没有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

(三)以实践引导生存感受体验

生存感受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及其价值的自我体验和感性认识。拥有丰富而又深刻的生存感受的人能真正体会直面生活的悲欢离合,领悟生活的真谛与意义,体验自己生命的存在意义。而对于一个缺乏感受的麻木者来说,再美好的生活也是味同嚼蜡。可见,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来实施。因此,学校要利用各种途径来培育学生的生存感受能力和生命情感:通过组织探险、露营等野外活动,增进学生个体对苦难的体验;邀请“劫后余生”的人谈谈他们的感悟;带领学生参观监狱,让他们亲眼看看犯人失去自由后的痛苦;要求学生参加亲友的追悼会;组织学生观看枪决死刑犯的纪录片,通过死亡人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观察他们对生命的留恋,体验生命的可贵。

参考文献:

[1]石艳华: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2]郑爱民: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分析与干预[J],医学与哲学,2005(11).

[3]王立科:生命美育---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3(9)

[作者简介] 李银春 ,女,1984年生,湖南邵阳人, 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现状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