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辉
摘要:语言交际是一个听与说的互动过程。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实现言语交际过程的载体;语音与听力密切相关。文章从语音学角度出发,探讨语音知识对英语听力影响,以期对听力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语音;英语听力;影响;教学启示
H319
一、语音知识对听力的重要性
语言交际是一个说与听的互动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能理解双方的语义。因此,听得能力至关重要,它对语言交际的过程有着制约作用。然而,在说与听的互动过程中,若说者或听者缺乏一定的语音知识,如语音中连读、弱化、浊化、同化以及语音语调等语音常识,那么在语言的互动中就会出现信息不完整或语境误解等转码失败的现象,最终影响整个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旨在讨论英语语音知识和听力的关系,探讨语音因素中连读、语音语调及重音模式等对听力的影响,以期对于听力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语音学知识对听力的影响
(一)语音音素
音素是英语语音的最小单位。听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对于英语学习者,要想从连贯的言语中分辨出语音现象,得到正确的解码,他必须要具备语音规则知识,尤其是易混语音音素知识。而在听力教学实践中,了解到真正让学生犯错的往往是那些容易混淆的音素,从而导致听力解码的失败。例如,元音音素/ei/与/ai/,辅音音素/l/与/r/都是学习语音中学生极易混淆的音素。如果学生对于这些易混语音没有很好的掌握,就会出现听力理解的失误,如在对话中:
A:I ate a lot of snack/snaik/ this morning.
B: Did you eat a lot of snake/sneik/ this morning? Oh, its so terrible!
很明显,在此语言的交流中,听者是由于对音素的错误解码从而导致语义的误解。又如pleasure与pressure,二者虽只有一音只差,但在句子“There are lots of pleasure in the work”与“There are lots of pressure in the work”中所表达的语义却是完全相反的。由此可见,语音音素对听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重音
听力的过程也是听者在语言交际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说者说话时往往都不是字字清晰响亮,节奏均匀,这就强调了重音在语言交流的重要作用。重音有词的重音和句子的重音。重音位置的不同不仅影响着语言的节奏也影响着词与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如record,重音位置的变化也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当重音在第一个音节时通常译为名词“唱片”,而重音在第二个音节时则为动词“记录”。
同样地,在一个连贯的句子中,总有一些词的音比其他词的音读的重一些或轻一些。通常来说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要重读;虚词如冠词、介词和连词等不重读。此外,除了句子重音的一般规律,人们在表达思想时,有些本不应该重读的词汇因说话者目的、感情色彩或心态等因素需要强调而重读,如在句子“I saw your mother at the school yesterday”中,说话者若把重音位置放在“your mother”上,则强調说话者看到的听者的“母亲”;如果将重音位置放在“yesterday”,则强调的是时间。可见,重音能有效的帮助听者在语言交流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三)连读
连读是英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语音现象,是指在同一个意群(即短语或从句)中,如果相邻的两个词前者以辅音音素结尾,后者以元音音素开头,就要自然地将辅音和元音相拼,构成一个音节。连读这一现象是意群中若干个词的发音连起来仿佛一个多音节词,这就大大增加了听者在理解意群意思的难度,从而制约了听力理解。例如,短语bad day,在语言交流中通常连读说成/b?dei/ ; stay awake则连读为/steij?weik/。此外外国人说话快时往往该发的音没发出来,以至于听起来像别的意思,典型的例子就是can和can't.“Im sorry I cant make it”,此句中的can't,读的时候是不送气的,在连起来发音的时候往往把“t”省略掉了,在言语交际的时候往往给听者造成困难。
(四)语调
语调是人们说话时声音高低的变化,是言语的旋律。有效的言语交际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调的作用,它可以表达词汇所无法表达的情感以及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因此,语调也会给听力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例如以下句中,声调的变化同时影响着句子语义的变化。
Tom is a good ↗student.(表示怀疑)
Tom is a good ↘student.(陈述一个事实,并表示赞赏)
在英语中,升调和降调对于学习者来说通常较易理解,而对于降升调所表达的意义则较把握。如在以下儿子与父亲的对话中;
- Dad,Are you using the car?
- No.(\/)
此对话中的回答“No”为先降后升调,表示对提问者否定的回答但同时也隐含对话无需再继续的意味,即“父亲没有在使用车但也不想儿子开车”的隐含之意。
三、语音学知识对于听力教学的启示
首先,提高学生的语音意识以及辩音能力。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是“人们赖以实现‘发送-传递-接收信息这一交际过程的物质材料”。因此,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加强英汉语音系统的对比,增加学生区分和辨别不同音素,尤其易混语音音素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提高辩音能力,排除母语的干扰,打好听说能力的基础。
其次,加强语音现象,如连读,重音,语调等的训练,提高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有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听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吸收和理解言语信息的译码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听力训练的时候要把握好语音学中的语流现象,在分析学生听力训练的误区或不足之处时,除了要考虑学生本身词汇量问题及文化常识外,还应从语音学角度分析。
最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密不可分的。听力水平的提高,也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基础。语音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时,应要从各方面、全方位的训练学生以提高语言的敏锐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芬.英语语音实用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丁建江.语音教学与听说能力训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