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效性

2017-04-10 19:35王早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个体群体实效性

王早红

摘要: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生产人”的创造,是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历史化的进程。德育工作要提高实效性,应注重榜样引领,注重层次,目标明确,方法巧妙。全面推进,照顾个体,科学严谨,贴近生活。

关键词:实效性;个体;群体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思想潮流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使他们见多识广,思想活跃。虽然,学校强制性的灌输了正确的德育思想,但很不稳定,培根曾经说过:“从充分的肯定开始,必然带着怀疑而告终。”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实效性,是摆在所有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 榜样引领,注重层次,目标明确,方法巧妙。

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千方百计地运用正确激励的方式提供大量先进的道德形象和正确的道德概念,引导学生认同,并使之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某些方式或手段,使之外化为行为和习惯,这实际上就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正强化影响。强化过程的实施要注意:

(一)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特别强,德育工作者提供正面的可供学生效法的内容方法和过程,要让学生察觉不到。在2014年我所带的班级中我发现学生特别迷信新东方英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专门查找了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的资料,并把他写的一篇文章读给学生听,文章里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俞敏洪在北大的四年里,义务为同寝室的同学打了四年开水,而且毫无怨言。当他要创办新东方学校时,邀请两位昔日同学加入,这两位同学在美国多年,且发展的很好,但他们说,记得俞敏洪义务为他们打了四年开水,和这样的人合作,相信只要俞敏洪有粥喝,绝不会让他们喝开水。而俞敏洪的另一个同学,家在北京市,他每周末回家时带了6个苹果,以为他会分给寝室的6位同学一人一个,结果那个同学却是自己一天吃一个,6天吃完。当他日后找同学帮忙时,同学们只记得他一人吃苹果的事,认为他自私,不愿相信他。给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发现同学之间的斤斤计较少了,团结友爱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相互帮助的多了。怕吃亏的少了,乐于奉献的多了。有时只要让做清洁,不是值日生的也来帮着做。这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自然状态”下的教育,应成为他们自身生活学习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最佳境界。

(二)目标要层层递进,因人而异,太高太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工作要因人而异,制订明确的目标要求,要切合实际,最好与学校交流、协商而定,由学生提出,让学生觉得具有可行性,同时对他们具有制约性。在2015年新生中,我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给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如班上的杨麒仙,周师宇,罗鹏程等基础较好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影响带动身边的人。而刘博,陈梦竹等很乖巧,但学习没有信心的同学,我就经常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但李煜,张卓夫等男生,反应快,却好动,自制力差的,我就要求他们从管好自己开始。目标分层,不断前进,能让学生产生成功感。而鲜明的成功感能促使学生信心倍增,也有利目标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每个层次的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在各层次的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二. 全面推进,照顾个体,科学严谨,贴近生活。

德育工作者所推崇的思想道德形象,所施教的思想教育内容,只有适应于学生心理接受机制,才能被学生认同,才能启动其内驱力,形成其思想道德观念,也就是说,思想道德形象或德育内容与学生心理要相容,德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心理要相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我们要找到其一般规律,或者说大多数学生能认同的道德准则,在认同的道德准则指导下,学校工作的方向,德育处,班级及德育工作者个人,一起来营造德育教育的大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并能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心理相容,就有心理相斥,要有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把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这种心理相斥转化为心理相容。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时时处处为学生表率。如我们老师要求学生按时到校,那老师也不能迟到;要求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老师也要从爱惜一截粉笔开始;要求学生保护好环境卫生,老师也不能随手乱扔;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老师备课讲课更要认真;要求学生作业认真,老师批改作业也要仔细….当然,做好大多数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否则,我们的德育工作是不全面的,也是不人性化的。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比如2013年我班的一个叫郭海波的学生,他的父亲因罪服刑,他很忌讳这件事,而且特别爱面子,所以我从不在人多的时候批评他,有了问题总是在课后耐心说服,并和他私下沟通了他父亲犯罪的原因,认为是太冲动,做事不计后果造成的。而郭海波也有冲动暴躁等特点,我便送他两句话: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二,做事先想想后果。这个孩子听进了这两句话,每当他冲动,易怒的时候我便用眼睛盯住他的眼睛,告诉他心里默讼这两句话,狂躁的情绪便慢慢平复。后来,他顺利地上了高中,并如愿考上了大学。到现在,他仍和我保持联系,声称我送他的两句话会铭记终身。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切忌内容、方法、手段上“一刀切”,“硬灌輸”,这就要求对每一个学生要细心观察,多渠道捕捉有效信息,及时把握每个学生思想脉搏,及时个别谈心,帮助个别同学解开思想疙瘩,指导其寻找积极人性需要及其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德育工作中,始终是理论指导实践,一切不科学,没有理论支撑的内容与活动,要予以否决,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对德育的本质,学生的心理,社会发展对人的影响等有深刻的认识,并把深刻认识的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独特思想,建立多方位的信息网。不断深究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恰当地运用正强化手段,有效地把人类群体的科学思想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这样,学校德育工作才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德育》 2012年第五期, 广东省教育厅主办

2.《最新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创新与道德教育指导实用手册》

猜你喜欢
个体群体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调查
中间群体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