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

2017-04-10 12:43王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9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小学设计

王英

摘要:针对小学生自身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且好奇心强,而数学作业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矛盾,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作业设计理念并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G623.5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布置的数学作业脱离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也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分析

作业是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实现举一反三的重要过程,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存在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数学作业设计上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创新题型较少。数学本身是一个发散思维较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如何通过作业的设计实现这两项能力成为关键。但是在实践中,作业的设计基本以例题的类型较多,缺乏创新的题型,而学生多半简单重复完成,甚至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

第二,应用题型较少。数学的学习最终是应用在实践中,而在目前数学作业的设计中,计算的题目较多,但是实际应用的题目较少。如果数学作业中计算题目较多则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

第三,合作互动较少。在当今的教学中,一直强调合作交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合作交流对学生日后的融入社会、团队协作的影响十分巨大。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如果仅是个人机械作业也会让学生产生对于数学的厌恶心理,而合作互动,则学生之间不僅更有竞争力也会寓教于乐。

二、当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理念

数学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应用思维和创新意识,并要积极的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必须在小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的考虑这些要求。根据美国的相关调查显示,作业在高中教学里,对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效果则显得一般,对于小学生则基本没有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且好奇心强,而作业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恶的心理。此外,作业的设计应当纳入小学数学教育和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之中。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关注学生数学素质、数学思维的发展,必须真正通过作业完成的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探索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推动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全而发展。因此,探索如何让作业的设计有利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从学生心理发展进行设计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作业量不可以太大。作业量太大会压缩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剥夺了学生休息娱乐时间,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质量下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通常来说,小学生数学作业应该控制在30分钟以内。同时,在作业的设计中,作业的重点和难点应统筹分配,不可平均着力,应引导学生抓住核心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直接明了地把握知识,形成能力,并树立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程的认同感。作业量的合理并不意味着就是简单的减少作业量,而是赋予了作业更高层次的意义,即提高效率,避免重复,让学生在合理可控的作业中中学习、贯通数学知识,从而实现作业设计的最大价值。

2.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不一,因此需要从学生具体的情况出发,教师应在对班每个学生全部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基础,将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量、难度和要求基本一致。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设计作业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高,中等可选中,稍差可选低。

3.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作业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小学生处于知识的起步阶段,能否通过知识的学习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分析、推理和形成模型的逻辑思维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启发学生,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解题方法又重新的认识。并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独立的理解数据、运算、推理的思维。因此,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应让学生在应用和实践中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游戏,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数学知识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因而,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直观理解能力,依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作业设计的本身应当是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数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测量、体验、思考等方式,有层次性的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让学生认识面积的作业中,除了让学生熟悉相关的概念外,还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从亲手绘制相关的图形,并切实的测量物体的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最后再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相关算法,用实践这种最直观的体验区测量长度单位,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四、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兼顾理论与创新的工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10)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小学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