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非语言沟通

2017-04-10 04:36殷宁充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身体语言

殷宁充子

摘要:非语言沟通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非语言沟通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用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触摸与学生进行非语言沟通。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面部表情、身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

一、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非语言沟通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而是以人的仪表、服饰、姿态、动作、神情等非语言信息作为沟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情绪,都可以通过非语言形式来传递。

二、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在教师与学生交往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使语言沟通变得更加形象动人,还能真实的反应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状态。老师不仅仅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非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也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学生传递的非语言信息。

(一)非语言能够更真实的表达人的情感和态度

亚历山大·洛温博士说过:“没有任何语言比人体语言更能表达人的个性,关键在于正确识破这一人体语言”。[1]人们的思想感情是藏于心底的,必须通过相应的非语言形式才能把相对复杂和丰富的情感显露出来。比如两个关系好的学生走路的时候都是手牵手。被宿舍同学孤立的女生每次都是一个人低头去食堂打饭。在师生沟通中,学生可以通过非语言沟通表达内心的状态。

(二)非语言能够提供和验证信息

很多学生进入老师的办公室或者和老师相处习惯性会恐惧和不安。对老师的非语言行为特别敏感。因此老师应该重视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对于一些内向,孤僻或者不善言辞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加强观察他们的非语言行为增进沟通。

1、非语言能够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人际沟通中,通常语言传递内容,非语言传递关系。如:老师和蔼可亲的表情传递给学生的是友好的关系。板着脸的表情传递给学生的是冷面的关系。与学生靠近面对面坐着交谈显示的是平等关系。老师坐着与学生站立交谈显示上下级关系。

(三)非语言能够更好的调节互动

调节互动是指运用非语言沟通来协调和调控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状态,从而让交谈者更好的进行沟通。例如: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倾诉时,面带微笑,轻轻点头,表示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如果学生频繁眼睛四处张望,则表明对老师交谈的内容不感兴趣,老师此时最好转换话题或者暂时停止交谈。

三、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非语言沟通

(一)面部表情

表情是人的面部情态。主要由目光,眼神,笑容等形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快乐,忧伤,开心,难过等各种心理状态。

1、眼睛——善用眼神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际沟通和交往中,眼神的沟通是最清晰,最正确的。许多学生在和老师的沟通中,非常注意看老师的眼神。学生会从老师的眼神中读出各类信息。如果老师看学生的眼神是温和,柔软的,则表示对学生是带有支持和鼓励性的。如果老师的目光是犀利和严肃的。则表示对学生带有怀疑性的是否定性的。此外,师生交往中,老师的目光直视时,学生一般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目光的俯视表示權威、支配,在这种目光注视下的学生,一般不会轻易表露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还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老师要用目光传递出喜怒哀乐等各色表情。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目光,感受到被关心,关爱和体贴谅解。眼神交汇心灵,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2、微笑——无往不胜的利器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对一个信息的总效应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了以下公式: 一个信息的总效应 =7% 的词语 +38% 的语调 +55% 的面部表情。[2}老师在师生交往中一定要善用微笑。老师的微笑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老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时候,最好不要严厉的批评学生。可以尝试微笑对他摇摇头。柔声说:“这样不可以,上课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手机”。微笑的提出建议能够在师生沟通中有效的消除对抗,愤怒等不良情绪。

在师生的非语言沟通中,老师要善于灵活运用面部表情。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亲切的微笑会给学生温暖安全的感觉;当学生悲伤难过时,老师担心理解的表情能带给学生莫大的安慰;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老师镇定从容的表情会让学生有安全感。同时也要仔细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和想法,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沟通形式。身体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面部和形体动作来展示情感的激烈程度。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身体语言,如:当学生身体僵硬时,头部上扬,一般有固执情绪,这时候的沟通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崔头丧气时则是忧郁和苦恼情绪的反应;当学生手臂交叉放在胸前,同时两腿交叠时有强烈抵触情绪;当学生双手非常不自在找不到地方摆放时,是紧张的表现。老师在沟通中要尽量做到身体放松,端庄稳重。让学生感觉到安定、平和、舒适、愉悦。

(三)、触摸

触摸是非语言沟通的特殊形式,包括抚摸、握手、依偎、拥抱等。触摸所传递的信息是其他沟通形式所不能取代的。老师在某些场合,不适合用语言表示关怀。对学生适当的触摸能够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带给学生温暖感。起到鼓励和关怀的作用。如:学生生病时,触摸学生的额头,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学生难过时轻拍学生的脊背。可以给予学生心理支持,让学生感到安慰。但是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触摸的反应程度有差异,应该综合考虑被触摸对象的性别,心情和文化背景。在选择和使用触摸沟通时,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并及时做好调整。

四、结语

做为老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把握和理解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做到协调、自然、适度。同时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有效的与学生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钟海、孙敬华.人际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30.

[2]雷厉. 谈人际沟通中的身体语言[J].大众科技,2006 (4).

[3]李健. 浅析非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

[4]齐平. 迷人的非语言沟通[J].管理之道,2013(3).

猜你喜欢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真有那么神奇吗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知多少
论创作中舞蹈语言的个性化
现代舞的思想架构与身体语言的多面呈现
城市空间里的身体艺术
身体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身体语言与全英语教学的巧妙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