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7-04-10 12:53张丰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

张丰红

摘要:本文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及内容分析探索高职黑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出钢铁冶金生产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职业行动领域并根据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并对学习领域进行设计,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完善了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我们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希望能为今后的冶金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内容;建议及要求

TF0-4;G712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围绕“崇技尚能,济世立身”的校训,深化“炼钢炼人、铸梁铸才”的专业理念。面向钢铁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烧结、炼铁、炼钢、精炼和连铸一线生产操作、生产管理,需要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素质协调发展的钢铁冶金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黑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根据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钢铁生产行业人才需求趋势和职业岗位的分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行动领域的构建与学习领域的转换、各核心课程学习情景的设计,根据原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的若干学习情景,发现原来的不足,学习其他院校教学改革经验,构建新的课程开发思路(图1),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的研究过程和内容

(一)对冶金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

1.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座谈,讨论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下厂到生产现场调研、考察学习、咨询兄弟院校的专家,分析讨论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精炼和连铸等工序主要的工作任务。然后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

2.归纳分析各工序典型工作任务。从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手段—劳动组织—产品—工作环境进行分析,从各岗位的职业标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分析出各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并转换到学习领域。

(二)对学习领域的设计。

从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对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的设计,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分析,对课程导入、课程讲解过程的设计,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计,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和课后预习的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对学习情境的设计。

比如高炉炼铁主要学习情境有:走进高炉炼铁、认识铁矿石、燃料和辅助原料、炉料在高炉内的物理状态及变化、氧化物还原及生铁形成、高炉炉渣与脱硫、燃料燃烧及热交换、炉料与煤气运动、高炉炼铁计算、高炉强化冶炼、特殊矿石冶炼、炉内操作、炉前操作等。设计好教学情境,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贴近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按照生产操作过程优化安排教学内容, 并引入六步教学方法。由教师准备相关知识的素材,包括视频、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分组讨论总结。学生小组代表对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做汇报演讲。采用学生互评,结合教师点评,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是否积极,是否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四、研究成果及亮点

1.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钢铁冶金生产过程的新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参照烧结工、高炉炼铁工、转炉炼钢工、连铸工、电炉炼钢工、炉外精炼工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紧紧围绕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坚持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学习情境与企业工作相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原则来完善。

2.个别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调整。对原先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用工、专业拓展以及学生就業岗位拓展的需求,将原来作为选修课的《铁矿粉造块技术》,更改为专业必修课,将原来必修课《耐火材料》更改为专业选修课。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3.实习实训项目的完善。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增加了第三学期钢铁生产现场的认识实习与体验,使学生感受生产氛围,认识生产设备,了解生产工艺以及建立生产安全意识。第四学期安排实训,包括烧结、炼铁、炼钢、精炼和连铸各岗位仿真实训,训练各岗位基本操作、参数调整、基本计算等等,学生初步掌握岗位技能“应会”和“应知”的内容。第五学期安排在岗位上“跟岗实习”,进行某一岗位群技能的提升,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进一步强化。第六学期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毕业综合实训答辩,取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五、建议及要求

1.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所以我们只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才有利于提高黑色冶金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院和企业的“双赢”。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1)从企业招聘现场生产操作和管理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2)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大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又好又快地提高学院的师资水平。

3.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实习实训基地成为学院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以及科学研究的平台。

4.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后,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力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冶金技术的应用势必也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冶金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逐渐的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为冶金企业输送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海臣.冶金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国冶金教育.2010.4

[3]张庭祥.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1(1)

[4]邓根清.刘忠伟.高职冶金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5]姜大源,熊熙,尹洪.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赵昕.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16):11-1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提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基本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
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下的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CBE模式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型研究
基于“3CE+B”模式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