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7-04-10 13:03林武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会初中历史

林武才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近几年来许多教育专家、教师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形成了可行性的报告,但这种研究成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发挥其功效。究其原因: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首先受教育的对象处于变化之中;其次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不同、对教育的感悟、责任心的不同等因素,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情分析,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然后去设定教学目标。本人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 历史 课题教学 体会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有清醒的认识,教学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也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如果离开了目标,无论教师课上得如何精彩,也是不成功的课。教师可以先呈现一些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這一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思路,使课堂更加有针对性。如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对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几次战争的背景予以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也加入到侵略中国的行列,发动了甲午战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于1900年攻占北京。然后,教师再分析每次战争结束时,列强对中国的掠夺,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对近代屈辱史有一定的了解。

二、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的出发点

课程改革专家崔允漷先生对课堂教学有过这样的见解,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我们期望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获得这些结果?我们如何设置或安排活动使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可见,这三个问题的灵魂就是注重学生的感受,体现以生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调查、探究,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如我在教学“秦朝一统”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对秦始皇有了一定了解而调整了教学顺序。上课时我先把“对秦始皇的评价”这一环节提前,让学生从影视中谈谈对皇帝的认识,通过师生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意义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入手,设计一幕历史剧:有一布商,从楚国买布匹,到秦国贩卖,买卖方再加上一解说员共四为演员,随着剧情的发展涉及到战国时楚国、秦国两国不同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幕剧既反映了战国时代各国经济交往的情况,也说明了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因此,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识收获和学科感悟。

三、精心设计,加强师生合作——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和谐的。教师的作用更侧重于指导、精心设计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个合作探究的课堂,拓展思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在教学中,我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以前“一对几十”地面对面讲授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若干小组。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授,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聚集在一起。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由过去的以教师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每个学生有效参与,既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我在综合探究《寻找身边的历史》一课中,把全班分作四个小组规定各组确定在自己感兴趣的古迹或事件作为研究的课题后,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收集资料,并整理出一份调查报告,推举一人在课堂上代表小组发表本组的研究成果。各组组长要充分发挥各组成员的特长,会电脑的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会拍照的负责照相,口才好的代表本组发言,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参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小组出力,可以说一份报告凝聚了全组同学的心血,是全组同学齐心协力的结晶,他既锻炼了个体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灵活运用教材,巧用教学资源——有效教学的发展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更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深入理解、领会教材内涵、最大限度挖掘教材资源价值的同时,走出教材资源的狭隘视野,尽可能开发与利用包括网络、图书、音像、图片、社区、学生、多媒体等一切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可用的资源,树立正确的大课程观。如学校周围和社区附近的历史遗迹、展览馆或博物馆等,可安排调查、参观等活动;可利用某个历史纪念日,如“九一八”、端午节等布置学生画一幅画,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情、趣、理的挖掘,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成为探索者、研究者。”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培养创新精神,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马长远.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体会初中历史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新历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