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龙
内容摘要: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提升创造能力,涵养精神,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归纳了最基本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范读和教学生朗读。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产生阅读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教师满堂灌,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转,以致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体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有或多或少、或精彩或粗陋的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把体验说出来,然后进行讨论,那么就会出现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体验的碰撞,在碰撞中体验得到交流,思想得到沟通,这时,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再思考,获得更多更精彩的体验。所以,我们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体验-提高,反复强化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组织学生课内阅读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默读、朗读、吟咏、背诵,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增强对语言,语法,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的感性认识,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语言形式的内化。以教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为例,这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春之赞歌,如果去句句分析、字字讲解,不知会怎样的支离破碎。所以上课时,以诵读为主。第一步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那轻柔、舒缓的配乐朗读。听完之后,让学生回忆在文章中作者都写了哪些春景?第二步是打开课本,再听录音,并小声跟读,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用特别强调,学生自然把握住了课文的感情基调,本课首要的教学目的已达到。第三步分组分段朗读,揣摩研究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第四步全文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对作者“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一目了然,五幅绘春图也了然于胸,其优美的文字,片断也能够当堂背诵,脱口而出。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在当今学习大环境巨变的情况下,作为学生不能只拘泥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要广泛涉猎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读物,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我们知道书本的价值各不相同,如果漫无目的在书海闲逛,甚至是苦读,恐怕也没有多大意义。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理解的形成时期,思想波动比较大,急需一些好书来给自己指明前进的方向。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历史著作、基础哲学和美学方面的著作、科幻读物、现当代少儿文学作品等让其阅读。也可以引导学生读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或者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总之,所推荐的读物,尽可能类型多样,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尝试。不过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襄南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