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研究

2017-04-10 08:52马雪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新型城镇化幸福感

摘 要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的精髓是增进人的幸福,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应获得更高的幸福。面对新型城镇化,本文阐述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作用,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 中小学教师 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服务功能农村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发展我国教育的战略选择。然而,由于农村中小学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辦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资源缺乏,教师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加大、职业倦怠、流失问题严重,职业幸福感严重缺失,这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效能,势必也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精髓是增进人的幸福,不仅市民要幸福,也要让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幸福。因此,关注并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满意感觉。农村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任,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效能、稳定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队伍、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等起着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效能

发展农村教育需要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效能。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能够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能力、高尚的师德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有助于稳定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队伍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发展农村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学校管理不善、自我发展受限等使得他们职业幸福感严重缺失,导致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再加上很多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致使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区域学校之间的发展愈加不平衡。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稳定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必须采取措施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教育,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3.有助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而且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严重缺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就会产生焦虑、忧愁、抑郁、烦恼、愤怒等不良心理,从而引发他们的身心疾病。若农村中小学教师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感,有乐观、愉快、积极、自信、平和的心理状态,学习、工作、生活中如果出现困难和问题,会想方设法来解决困难和问题,既关爱自己也关爱他人,心理阳光、身体健康。因此,提升职业幸福感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的质量,并影响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据调查,由于生活满意度低、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等,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严重缺失。2011年宝鸡文理学院的教师对陕西省361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点幸福和很幸福的教师占59.44%,35.28%的教师认为不太幸福,5.28%的教师认为很不幸福。2014年福建泉州泉港区南埔中心小学吴加平老师参与的“中小学幸福校园建设与研究”,对500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的教师在工作中总能体验到幸福,24.3%的教师感觉比较幸福,50.5%的教师幸福感一般,12.2%的教师感觉不太幸福。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状况令人担忧。

三、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只有搞清哪些因素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1.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期望过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尤其在农村,社会大众、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对教师过于理想化,过高的社会期望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付出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加大,难以产生幸福感。二是工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工资收入的高低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好坏对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来讲薪水不高,收人和付出不相符,社会地位低,物质待遇差,生活满意度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幸福感缺失。

2.教师个人因素

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不高。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但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老化以及学习意识淡薄、学习条件受限,导致他们业务水平低,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弱,教育教学效果差,工作压力大,导致幸福感缺失。二是缺乏沟通能力,人际关系不融洽。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身心健康。但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等关系紧张,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帮助、温暖、友谊,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快乐,逐渐变得焦虑、忧愁,工作失去积极性,职业幸福感无从谈起。三是自我效能感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自我认知、感受、判断和信念。它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热情、教育教学行为等。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问题,就会产生烦躁、焦虑、郁闷、紧张、自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工作失去热情,幸福感更加缺失。

3.学校因素

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办公条件差。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办公条件差,许多学校图书资料缺乏,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无条件做,教师发展受限,久而久之,他们对工作心生厌倦,失去热情,没有幸福可言。二是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不科学。不少农村中小学采用专制型的管理模式,教师参与权不同程度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尊重教师意见,业绩考核、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奖励惩罚等措施不公,使得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感到焦虑、愤怒、烦躁和郁闷,导致他们情绪低落,职业幸福感越来越低。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过重。不少农村中小学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致使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课时多。他们既要上课(不少教师还要跨学科、跨年级上课),又要备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批改作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参与校本教研、撰写论文、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等,超负荷的工作,加之工作量与工资收入不成比例,导致他们职业倦怠,幸福感缺失。

4.家庭因素

家庭和谐是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幸福的重要基础。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子女孝顺、父母安康、生活无忧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家庭生活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每一个家庭成员心情的好坏。如果家庭不和谐、夫妻经常吵架、子女问题多多、长辈不通情达理,生活忧愁不断,教师情绪就会低下,从而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幸福感低下。

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发展农村教育、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幸福感的严重缺失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效能,因此要加大力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辛勤的劳动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整个社会应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社会大众、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对教师应理解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和职业威信。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们的劳动报酬,主要体现在工资上。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不高、物质待遇差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偏低,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指数,让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受人尊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和社会就要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物质待遇,尤其是工资收入,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津贴补助,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建立教师职业的国家威信,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2.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人因素是影响其幸福指数的决定性因素,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一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不会喜欢一个才疏学浅、教学教育能力差的教师,同事、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也不会喜欢这样的教师,因此,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中是不会感受到幸福与快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强大自我,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样才能取得职业的成功,体会职业的幸福。二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等之间的良好关系分不开。农村中小学教师只有努力与他人建立关怀关系、拥有乐观的情绪与认知、学会遗忘和宽容、善于沟通才能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等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积极工作、快乐生活、感受幸福。三要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能力。幸福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会自我调适、学会知足常乐、学会接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一切,能有效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能力,提高职业幸福感。

3.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水平

学校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做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能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要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公条件。要改善办公条件,政府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人,确保各项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充实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农村中小学工作环境变了、条件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自然也会提升。二要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公正合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考评制度。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农村中小学就要采用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尊重教师意见,使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奖励惩罚公开、公平、公正。三要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过重的工作量,防止职业倦怠。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教师,科学进行编制,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重复性劳动,减少规定的工作量,防止职业倦怠,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4.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打造和谐家庭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是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家庭和谐是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幸福的重要条件,和谐家庭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要与家人同甘共苦,相互承担责任、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努力打造和谐家庭。爱人的尊重信任、周到体贴、支持理解,孩子的天真可爱、健康成长、懂事孝顺,父母的身体健康、生活安乐、通情达理,家庭生活无烦无忧,会大大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孙梅.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

[2] 马多秀.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2(7).

[3] 魏后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J].山西师大学报,2013(5).

[4] 吴加平.争当幸福教师共筑幸福夢想——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透视与思考[J].文理导航,2014(7).

[作者:马雪(1964-),女,河南武陟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新型城镇化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