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在工科学生能力培养的应用

2017-04-10 05:53张艳丽刘晓敏周俊
经济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自主能力实践协同

张艳丽+刘晓敏+周俊

摘 要:“协同创新”是目前许多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等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它有助于科技兴国、实现教学理论向工厂产品的转化。文章对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述,并以佳木斯大学的工科教育为载体,进行了协同创新的应用研究,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协同 创新 实践 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0;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01-02

在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协同创新”思想,该思想主张教学机构、科研机构和工厂单位紧密联合起来,践行“理论联系实际”,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真正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主旨。为此,本文重点对“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行阐述,结合佳木斯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工科教育进行应用研究,以期促进本科工科教学改革向“有序化”發展。

一、协同创新的概念

“协同创新”包含了“协同”和“创新”双重含义。“协同”基于“协同学”理论,其中德国物理学家哈肯1974年提出协同学理论,是强调平衡开放系统中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形成整个系统有序结构的规律与理论。在协同学中,使用了序参量概念来代表一个系统的有序度,用序参量的变化来描述系统有序和无序的状态转化。而“创新”体现在国家(省、市)职能部门、教育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工厂中,使理论知识得以升值,进行价值再创造。是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新进展,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政府、教育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或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产品创新。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葛洛最早给出协同创新的定义:“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为此,高等教育中的“协同创新”可以简单地有四个词概括,即“目标、优势、配合、绩效”,具体为对基于相同目标的多类创新团队进行整合,使之相互合作,在总体目标下“各显其能”,汇总分散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绩效。

二、协同创新的意义

“科研”和“教育”相辅相成,而在学生的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研、产业、教育的三方主体地位,汇集、培养、积蓄各自实力,因此要把“协同创新”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从而更好地推进系统创新,打破部分高校教育的闭关自守的格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路径。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高等教学、研究部门和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紧密配合改进不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分工明确,发挥优势,推进科研与教育的融合,培养创新人才。依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协同创新可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两种。产业组织本身是内部协同创新的主体,借助于产业内部要素之间的融合;产业组织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互动属于外部协同创新。而高校协同创新是指不同高校之间、高校各学科之间,高校师生与科研机构所和企业的设计者、生产者、经营者之间,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为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重大问题,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

依托“协同创新”,使得科技成果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会培养出大批的创新人才,使得实现“共同目标、内在动力、外界协同”依靠现代化科技技术全方位地融合,加大产业的升值空间。

三、协同创新的应用

佳木斯大学是黑龙江省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教育研究性大学。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复合型”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农业电气化专业扎根“三江平原”,为龙江农业和工业现代化服务,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能在电力系统、机电液气一体化控制、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相关部门、智慧农业等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本科教学、佳木斯电业局设计所、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单位”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开发设计了新型电压无功调节装置、检测电网传输能力设备、中药丸剂生产成套设备、木耳干燥机等多种产品,并已运行中。

该专业与“台达”集团联合形成“专项培养”。为切实实践“崇尚实践”校训,专业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探索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大学已投资80万元成立台达自动化实验室,由我专业负责管理运行。依托该实验室与台达集团合作,共同针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开展自动化技术实验、实训,提高我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并为台达集团定向培养中层管理和技术研发人员。目前我专业已有多名学生被台达集团录用,月薪5000元,另有“五险一金”以及年终奖,另一名学生被台达集团哈尔滨办事处录用作为技术服务人员。通过大赛、展览、参加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教师工作热情。为了在大类学生分流时,能获得好的学苗,专业加大宣传,通过带领学生举办、参加各级各类大赛、举办专业实践技能成果展览、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方法,扩大我专业在学校的影响。本专业的实践成果得到了教育厅高教处领导以及我校领导的高度赞扬;专业举办的“佳木斯大学“台达杯”自动化设计大赛”已成为我校每年的常规大赛,为全国“台达杯”自动化设计大赛选拔人才;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大赛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激发了教研室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对专业发展的信心,为专业更好、更高地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微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通过系统的“机、电、液、气”一体化工程设计实践训练,具备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四、结束语

本教学项目研究为佳木斯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佐证材料,农业电气化专业的教学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协同创新”,扩大了产品成果的转化率,创新意识增强,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协同创新”,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和学生们的科研热情,在实际中找到科研的“基石”,擅长发挥“工科学生”的“勤动手”特点,兼顾了“思考”的人文精神,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2016JL1015)和(本科生导师制度研究与应用),佳木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研项目(基于“产、学、研”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佳木斯大学百门课程项目,“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16G206)]

参考文献:

[1] 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7):16-23

[2] 赵静,冯建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J].2015(11):14-15

[3] 董波波.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作者单位:1.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通讯作者:刘晓敏)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自主能力实践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刍议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