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提琴和二胡为伴的国音青春

2017-04-10 05:39醉清风
高中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院学府二胡

醉清风

9月,我拉着行李箱,背着心爱的小提琴,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简称“国音”)这所广博而深邃、开放而多元的学府,开始了我崭新的追梦征程。

漫步在清晨的国音校园,我深知自己拥有了更自由的方向、更自主的选择。然而,今后的学习生活也需要我付出更自觉的奋斗和更自律的拼搏。中国音乐学院作为我国顶级的音乐学府,一直秉承着“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的美誉。这里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更能体会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我的主修专业是小提琴,在西洋乐器中,小提琴是一件最为重要的乐器,它在西洋交响乐队、我国中西结合乐队以及独奏与协奏中,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艺术作用。小提琴那美妙而迷人的音色、完美的造型、宽广的音域、强有力的穿透力以及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宛如活跃在音乐广阔星空的女神,人们给它戴上皇冠,称其为“乐器世界的皇后”。无论科学家怎么努力,都无法模拟出小提琴那浪漫得如梦一般的袅袅余音。小提琴的美,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演奏才能展现。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要想成为交响乐队里的第二号人物——小提琴首席(指挥是第一号人物),光靠老师教是教不出来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如果我们只是聽老师讲、看别人演奏,自己却不刻苦练习和用心感悟,那么我们在音乐这条路上是走不远的。即使我们通过了千军万马的艺考独木桥,进入中国最顶尖的音乐殿堂,没目标、不努力的我们也注定不会有大好的未来。

众所周知,中国音乐学院是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和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高等音乐学府,以国学为底蕴,以培育中国音乐英才为己任。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中,如果再能学习一种民族乐器,那我也算不负在国音的这几年大好时光了。于是,我决定辅修二胡专业。王黎光院长曾说过:“你们学习音乐多年,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刻苦锤炼才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但我还希望你们进入大学后更要博专兼顾。”“求学之道,博专兼顾。”我们既要在某一特定学科或特定问题系统深入,精益求精,也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建立起丰满而扎实的知识体系与学术基础。

二胡目前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它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二胡和小提琴虽然在音色和演奏技巧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属于弦乐,在很多地方是有共同之处的。有了小提琴的基础,学习二胡并不是太难。而我的大学生活也因为有小提琴和二胡的陪伴,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在国音的校园、琴房、图书馆以及国音堂的舞台上,都有我求知、思考、练习和实践的身影。

艺术之路无尽头,我们仅凭娴熟的技巧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和名家的,德艺双馨才是艺术家最高的标准。《礼记》中说过:“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音乐是至高的礼仪,因此我们必须要具备高尚的品行素养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技艺融会贯通,卓尔不群。

金字塔尖是艺术追求的高峰,掌声与鲜花是记录辉煌的瞬间,而每一个平淡无奇、挥洒汗水的晨昏才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都曾站在舞台中央,被众星捧月,但真正的幸福快乐还需要更多的内涵。王黎光院长说:“平凡而卓越是我对中国音乐学院培养人才目标的诠释,你们更是这个目标的实现者,平凡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日常的积累,卓越在于薄发之后的成功与辉煌。”

猜你喜欢
中国音乐学院学府二胡
二胡悠悠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
困境
中国音乐学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思考与规划
“The Opera Among the Operas”: A Review on Mozart’s Masterpiece Don Giovanni
创新机制打造全国首家非公企业党建示范“学府”
一把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