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养成问题研究——方法篇

2017-04-09 18:59王春娟郑赋陈超姜培杰刘晓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马一浮六艺

王春娟 郑赋 陈超 姜培杰 刘晓丽

【摘要】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人心的问题。怎样更好地教化人心,我们的祖先早就总结出了非常有效的方法。《中庸》开篇讲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怎样才能更好地修道进行教化人心的过程?六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渠道。本文从六艺对当今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六艺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怎样让六艺深入人心、辅助公民道德实践的养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实践养成;六艺;马一浮

【中图分类号】B82-056 【文献标识码】A

一、六艺对当今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化导人心的工作,这并不是我们现今的社会才有的概念,其实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人心的问题。《孝经·三才章》中说:“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这就是古代版的公民道德建设方法,但是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再加上传统文化断代近百年,三代人都几乎没有传统文化的概念,身边再没有这样的榜样存在,所以如果直接搬用老祖宗的方式,先“陈之于德义”可能会遇到很多人没有耐心去学习、无法理解,甚至反弹的尴尬局面。怎样才能更好地古为今用,更好地化导人心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就要了解当今社会人心的特点:浮躁、趋利、没有耐心、喜欢美的东西等等。怎样让人民没有压力,而且欢喜地学习,最后可以化导人心,这就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着手点,此时先“导之以礼乐“可能就更重要了。礼乐就是代表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看似是技能方法,但是又区别于其他一般的技能方法,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

二、中国六艺本身的特殊意义

六艺之道,效天法地,所以成身。“以通天下之志”,《诗》《书》是也;“以定天下之业”,《礼》《乐》是也;“以断天下之疑”,《易》《春秋》是也。[1]总而言之,全部人类之心灵,其所表现的形式不能离开六艺;全部人类的生活,其所演变者无外乎六艺。故曰:“道外无事,事外无道。”因每个人的心智有明有昧,故见之行事有得有失。孟子曰:“行(矣)[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彼虽或得或失,皆在六艺之中,而不自知其为六艺之道。[2] 很明显,这里所说的重点是在“六艺之道”。此“道”,出于“天命之性”。《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3]依马一浮所说,此“教”即六艺之教,此“道”即六艺之道。道既出于天命之性,“率性”即可成道,为什么还要修道之教呢?这是由于人的“心智有明有昧,故见之行事有得有失” 。因此六艺之教先于《诗》而终于《易》,宗旨都在复心智之明而不袪其昧,使人一切行事皆归本于自己生命中的“本然之善”,即“天命之性”。

所以中国的六艺及六艺衍生的内容不仅仅是技能,学习六艺会让人更专注、有定力,是入道的手段和方法。比如由插花入道叫“花道",由射箭入道,叫“弓道”,由写书法入道叫“书道”。本身六艺又具有喜闻乐见的功能,人民很容易接受,所以广泛地推广中国的六艺,是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养成的非常好的方法。

三、结合案例说明怎样让六艺深入人心,来辅助公民道德实践的养成

我们通过十多年在社会上进行国学推广及两年多在大学中进行国学教学以及对某市政府对国学学习的研究发现,诗歌、琴、棋、书、画等方式比讲道德理论更容易吸引人,而且很容易让大家爱上国学,爱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关键的是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要提升这方面的技能和水平,必须要更深入地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就更容易成为君子。如果人人都是君子,都是有道德的人,那么公民的道德建设就不在话下了。

下面分别以大学国学院的教学设计及社会国学课程设计为案例来说明。

(一)大学国学院的教学设计

2015年我们在一所大学里成立了国学院,课程设计开始都是以经典讲解为主,但是一年以后,发现学生对国学学习的兴趣没有增加,有的学习热度反而越来越低。2016年11月,我们根据大学生比较活泼的的特点,开设了琴、棋、书、画、茶艺等六艺衍生的课程。开始学生感觉好像没有学到什么比较精华的内容,但是却调动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年底学校举办国学春晚,国学院的学生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台经典、高雅的演出,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国学独具魅力的美。

通过多种轻松、愉悦的国学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国学智慧和知识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越深入地学习,同学们越觉得自己的知识量不够,智慧还有待提高,需要经典的学习和补充,反而更促进了对经典的学习,提升了对自我的要求,增强了对道的体悟。到今年,国学院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好,想深入学习国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国学院能有这样巨大的变化,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因为开设了六艺衍生的课程。

(二)社会上开设国学课程的情况

从2006年我们在社会上开设公开的国学课程,到今年已经有十多年了。刚开始时,大家对国学不是太了解,我们的课程帮助很多人了解了国学,并且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运用,从而获益。但是随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国学课程越来越多,加上现代的人都比较忙,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这种经典课程的讲授方式使得很多人无法与之结缘。最近几年,我们开始作调整,增加了游学、《周易》等课程,大家在游乐之中就能学到国学的智慧,效果反而很好。我们也派老师去日本,用三年的时间学习《花道》《茶道》,这些都是中国隋唐时期传到日本的,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200多年,当我们把这些课程回传回来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亲睐。今年,我们在台湾举办了首届华人区醍醐未生流花道展,给华人界带来了一场高尚引领时尚的美的盛宴。

以上两个案例,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整个传授和学习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六艺以及六艺的衍生内容,可以在吸引现代人去了解和学习国学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种寓教于乐的国学学习形式,对公民的道德建设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值得庆幸的是,国家非常重视民众六艺等衍生内容方面的推广和培养。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第9条: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第11条: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实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计划,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节目栏目。第12條: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公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可以更好地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及道德实践养成。

“吾人性量本来广大,性德本来具足,故六艺之道即是此性德中自然流出的,性外无道也。”[4]据此可知,“六艺统摄于一心”。可见,化导人心,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六艺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C].马一浮集:第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C].马一浮集:第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C].台北:鹅湖出版社,1983.

[4]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C].马一浮集:第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马一浮六艺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浅谈生存教育之重要性
“六艺”应用在大学生“三走活动”中的可行性分析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御风六艺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马一浮不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