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图”建设研究与思考

2017-04-09 13:49王惠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数据融合智慧城市

摘要:自从互联网地图服务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许多网络公司都开始从事地图服务相关工作,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天地图”的推出不仅是从政治角度来构建我国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是源于市场对互联网地图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来说,有责任推出具有自主品牌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从而向社会提供更精准详细的地图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天地图公共服务平台及其特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since the Internet map service is widely used in people's lives, many Internet companies are beginning to engage in map service related work,in this context,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P WORLD”is not only from the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to build China's authoritativ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but also from the market demand for Internet map services more and more exuberant. The Depart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launch Internet map service with its own brand, so as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detailed map service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MAP WORLD”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關键词:天地图;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融合;智慧城市

Key word:the “MAP WORLD”;public service platform;data fusion;smart city

引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在政府决策、信息产业发展、公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6年,国家测绘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与第一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字潜江项目的启动,正式拉开了我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序幕。“天地图”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通过门户网站向公众提供权威可靠的地理信息服务,通过二次开发接口向相关行业部门和个人提供地理信息基础底图增值服务。

随着全国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大批县(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实施,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已初具规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日趋成熟。“天地图”也在融合多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政务版和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行业企业、公众提供权威、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1 天地图的服务模式

天地图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

(1)前置服务。前置服务主要是指天地图通过数据+服务+软件+硬件组合的形式,根据用户需求,向其提供独立网络环境中符合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标准的网络地图分块服务。此种服务适用于对地图响应速度要求较高或需要叠加专业应用在行业专网中运行的用户,例如公安部门、民政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

(2)调用接口。调用接口是基于JavaScript直译式脚本语言编写的,可以通过调用接口对天地图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在线调用,并利用一些二次开发工具对其予以开发。此种服务适用于对地图服务要求不太高的行业企业。

(3)链接界面。用户能够直接使用各种浏览器通过互联网对天地图进行访问,并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地图工具。此种服务适用于公众用户。

2 天地图的特色技术

2.1 专题应用数据服务

天地图各省级节点根据各自省域范围内相关部门、行业或公众的专题应用服务需求,将专题信息集成至天地图公共服务平台中,将原本基于地域的文字信息或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使其具备空间位置查询和数据比较分析的能力,尽可能地发挥出公共服务平台在专题信息集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多种专题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贴近用户需求的专题服务信息,进一步增强天地图对各方面用户的吸引力。

2.2 天地图一体化建设

随着天地图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初的分级服务聚合模式所形成的数据结构、服务平台、地图服务地址不一致等问题,使得数据和服务资源不能共享,不利于项目建设、应用推广和运维管理,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即“数据共享、软件共用、平台共享、维护共担”的建设模式,通过开展各级节点数据融合工作,综合分析各级节点数据,以某一种数据源作为基础进行增补、更新,确保最终的融合成果在现势性、准确性、丰富程度等方面均达到最优。“一体化”建设统一了天地图国家、省、市、县四级节点数据标准,研发了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实现了地理信息服务的资源共享和各级节点间的互联互通。

3 天地图的应用前景

几年来,随着“天地图”公共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推广,不难看出“天地图”拥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都对基础地理信息有着十分迫切的应用需求,在农业、林业、土地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气象、抗灾防汛、维稳处突等领域天地图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从而拓宽政府相关職能部门的管理途径。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经过天地图公共服务平台授权后,可以将天地图作为基础底图建设提供专题信息服务的商业网站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二次开发专题服务模块、加载空间相关专题信息等。例如旅游资源、餐饮、导航等公众需求度较高的服务性行业。

最后,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热潮的日益高涨,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国家部委号召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典范,“天地图”地理空间公共服务平台是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天地图”公共服务平台已汇聚了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何进一步开发反映城市发展脉搏的数据分析功能,并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可视化表达是“天地图”应用研究的重点内容。

结束语:对于天地图而言,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各级节点间的互联互通,在全国不同区域建设的几大数据分中心实现了硬件资源合理分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数据中心的访问压力。同时,提高了天地图数据信息资源的更新频率,拓宽了天地图数据信息资源的更新途径,增强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和丰富程度。

总之,随着天地图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融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将更加完备,同时进一步优化平台界面和功能模块,以期能够进一步满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和公众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使各层面的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准确、更详细、更完整、更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也为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耀学,卫东,邱文.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建设[J].测绘通报,2011(8):23-25.

[2]李京伟.关于“天地图”合作建设与商业运营模式的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11(4):33-34.

[3] 张庆全,林富明,周源.基于“天地图”的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8):98-102.

作者简介:王惠媛(1984),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工程师,学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和制图等科研和应用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数据融合智慧城市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机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