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阿拉斯地道战英国矿工掘出的地下城

2017-04-09 13:33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英法联军德军战役

德军最高统帅甚至让人铸好纪念碑,准备在破城之日将它安放在小镇的最中心。然而德军并不知道,一项地下工程正在眼皮底下悄悄酝酿。

地道并非如人们想象一般狭窄,相反,它能够容纳两支部队自由穿行,最宽的坑道甚至可以铺设一条供应补给的铁路。

2010年,一部名为《奇袭60阵地》的影片席卷全球,不仅赚足了票房,导演杰瑞米·西姆斯、主演杰拉德·勒帕斯基还凭借此片斩获多项电影大奖,声名鹊起。《奇袭60阵地》取材于真实历史故事,其背景就是1917年发生在法国北部的阿拉斯战役。

阿拉斯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地道作战,对阵双方是协约国英法联军与德国军队。战役打响前,英法联军在阿拉斯地下开掘出庞大的地道网络,埋伏下整整2.5万名士兵。1917年4月9日清晨,这些士兵从地道中突出,出其不意地攻入德军阵地,以微小伤亡取得了整场战役的胜利,阿拉斯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经典一战,而阿拉斯地道也从此名载史册。

来自地底深处的突袭

这是法国北部,巴黎郊外的一座小镇——阿拉斯。阿拉斯以出产优质鹅肝酱著名,同时这里也是法国著名的观光农业区,不大的镇子竟汇集了西欧田园风景的精华。

可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斯远不像今天这般安宁祥和,这里是同盟国与协约国军队争夺的焦点—— 一旦夺占阿拉斯就等于洞开了巴黎的门户,整个法国便岌岌可危。从1914年到1916年,阿拉斯几易其手——1914年,小镇被德军攻占,旋即又被英法联军夺回,1916年战事日趋紧张,阿拉斯已是满目疮痍,镇上居民全部迁出,英法守军在一片废墟上加紧修建防御工事。

与此同时,攻势凌厉的德军在小镇东部虎视眈眈,他们正在向这里集结重兵,等待着进攻的命令。对于再次攻占阿拉斯,德军上下都充满了信心,最高统帅路德维希甚至已让人铸好了纪念碑,准备在破城之日将它安放于小镇的最中心。然而,这些德军并不知道,就在此刻,一项地下工程正在他们眼皮底下悄悄酝酿。

在经历了1916年索姆河战役的惨重伤亡后,英法联军得出了一条血的教训:跟装备精良、战术多变的德国步兵师硬碰硬,无异于大规模自杀!他们变更了作战策略,决定以挖掘地道的方式,在阿拉斯的地下埋伏一支奇兵,关键时刻给予德国人致命一击。

计划很快展开。为了加快挖掘进度,英方雇佣了来自新西兰隧道公司的500名经验丰富的矿工,与一队平均身高只有5英尺3英寸(约1.6米)的英国约克郡矿工组成工程队,仅用3个月时间便在阿拉斯地下挖出了庞大的地道网络。

整个地道网络由两个“大迷宫”组成,每个都长约20公里,能够容纳2.5万名士兵。地道并非如人们想象一般狭窄,相反,它能够让两支部队自由穿行,最宽的地方甚至可以铺设一条供应补给的铁路。挖掘工程结束后,人们又立即在其中建立起餐厅、教堂、加油站、轻型铁轨等附属设施,以及一座设备齐全的战地医院。

阿拉斯地道于1917年全线竣工,英法联军司令部决定在1917年复活节发起反攻,2.5万名士兵开始在英国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黑格的指挥下,秘密进驻这座巨大的“地下城”,准备伺机而动。在他们头顶上方数十米处,就驻扎着如狗一般机警、却对地下情况毫无察觉的德军。

士兵们在等待了一个多星期后,战事终于爆发。1917年4月9日清晨5点30分,英军第三突击师发起进攻信号,随后,多支联军小分队有序地从指定出口冲出地面,奇迹般地出现在敌人眼皮底下,向驻扎在阿拉斯的德军第二和第六步兵师发起突袭。当日,大雨滂沱,寒风刺骨,在猛烈的迫击炮火掩护下,联军顺利进入德军阵营。狼狈不堪的德国人没有想到英法联军会在距离自己不到一英里的地方突然出现,他们连靴子都没来得及换,有的甚至還穿着睡衣就成了俘虏。

此役,英法联军大获全胜,以一千多人的微小伤亡击溃了整个德军师团,成功将战线向前推进了10多公里,身后的巴黎从此安枕无忧,阿拉斯地道战也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

阿兰·雅克与阿拉斯地道重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重建了阿拉斯小镇。新的居民希望能够忘却战争留下的所有创伤,于是市政当局草草封闭了“地下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镇上一部分知道“地下城”存在的居民将其重新起用,作为地下掩体保护人们免遭空袭。但是一到战争结束,战后地道又被重新封闭,从此不见天日。

光阴荏苒。直至1990年,当地一个名叫阿兰·雅克的男子决心对神秘的阿拉斯“地下城”展开调查。“我不明白为何地下城的石灰柱上会写有英文,还有诸如新西兰惠灵顿的名称标记”,“然后我猜想这是否会是一战时期留下的地道,但却找不到任何的相关记录,于是我前往英国皇家工程师协会查阅历史档案,终于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起先,雅克发现了“布伦海姆”区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多片未知隧洞区逐渐浮现。1994年,借由一次天然气管道维修工程,他又发现了“汤姆森”区。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当时的英法联军部队如何进驻地道,以及发起进攻的过程细节也被阿雅克一一理清。

“士兵们可以从城中每家每户的地道入口进去,然后走向指定的区域,在那里等待数天后便可集结完毕。为免迷失方向,部队进驻都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小镇里四处可见的‘TOC标记就表示‘从此进入地洞,为混淆敌军视线,这些入口都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进入地道后,每个洞穴都由石灰岩柱隔开,每间都标上了号码,战士们通过事先派发的数字陆续进入指定的洞穴。这些洞穴也有明确的分工,有些用于居住,有些是厨房,距离汤姆森区不远还建了一座700个床位的大型医院,甚至配备了手术室和停尸房。”1999年,阿拉斯地道的部分区域在修复后改建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阿兰·雅克也成了这里的首席讲解员。

今天,当游客到访法国之时,会在通往巴黎的高速公路上瞥见阿拉斯的名字。但如果细心观察,人们可以远远地望到大战留下的历史印迹。昔日参加一战的协约国,如英国、法国、比利时等,都将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的战场作为国家精神的象征地,殊不知那里充斥的只有屠杀和悲剧式的牺牲(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协约国阵亡人数达130万人),完全不能和“机智”、“卓越”、“成功”联系在一起。而阿拉斯战役却并非如此,地道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战争使命,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

猜你喜欢
英法联军德军战役
战役中的你
英法联军侵华之役“通州八里桥之战”探析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乌龟壳”遭受“灭顶之灾”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不走运的“水下幽灵”——德军潜艇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