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资料管理理念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图书资料管理面对哪些新变化,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快图书资料管理的变革,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目的是为当前的图书资料管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个案。
关键词:互联网 图书资料 管理
一、新形势下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因素
与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相比,新形势下,对图书资料管理影响最大的因素,无疑是互联网运用和发展。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实现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互通,给工伤生育保险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具体表现为:
其一,改变了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式。当今时代离开互联网和手机,恐怕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其对工伤生育保险类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人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变化,要求从资料的整理,到资料的管理和资料的提供,要更加便捷,更加便民,更加即时,相应的也就要求工伤生育类图书资料的管理,要通过数据库的运用提高管理效率,不能再像人工管理那样费时费力。
其二,使得图书资料不再处于“沉睡”状态。数据就是资源和财富。对于工伤生育保险类图书资料来说,以前人们普遍把它作为一种“档案”资料保存下来,大多数图书资料躺在“档案”库里睡大觉,似乎没有什么价值。而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工伤生育保险的图书资料不再单纯是一种“档案”,而变成系统研究生育保险的宝贵资料和重要资源。
其三,为研究工伤生育保险的科学化提供了可能。以前,作为工伤生育保险的图书资料,彼此是封闭的,做不到对图书资料的深度挖掘和运用。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工伤生育保险类图书资料呈现给人的一个“立体”图景,可以通过对相关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研究工伤生育保险的演变规律,进而推进工伤生育保险的精准化、科学化,让工伤生育保险更加贴近民众需求,发挥好工伤生育保险的最大价值。
二、当前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工伤生育保险类图书资料管理还处在传统管理状态,也即“档案”管理状态。这种方式适应了非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也为支持工伤生育保险提供了巨大支持,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其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亟需加以改进。
一是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在工伤生育保险工作中,传统的观念认为,图书资料管理只不过是“辅助”工作,不像业务工作那样重要。而实际上,工伤生育保险的图书资料管理,虽然处在业务流程的“末端”或者是“边缘”位置,但它是工伤生育保险下一个流程开始的酝酿和起始。新的流程的开始,应该建立在对以往“历史”和社会广泛实践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伤生育保险的图书资料管理,如同一个“加油站”和“蓄水池”,不是辅助性工作,而是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的“智慧库”,通过挖掘和分析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服务,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巨大智力支持。
二是工伤生育保险的图书资料管理不成系统。在许多地方,对工伤生育保险的图书资料管理认识上还不清楚,有的把图书资料单纯理解为消遣用的各种图书、杂志;有的则认为图书资料不仅包括各种图书杂志,还应包括工伤生育保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把二者统一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即使在前一种认识状态下,一些单位也没有把图书资料管理看作单位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图书资料的管理、投入、设施的改造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从而造成对图书资料疏于管理,图书资料本身比较杂乱,每个学科、每个类别的图书资料相对比较散乱,不成体系。不仅如此,图书资料更新慢、信息滞后,难以成为职工再学习的有力助手。如果把图书资料和在工伤生育保险办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结合起来看,则明显看到图书资料与“档案”严重脱节,图书资料管理中管理不严格、科目设置不合理、查阅起来不方便等问题较为严重,使得图书资料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图书资料的服务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一般来说,每个员工查阅图书资料,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能够找到自己要阅读的图书。而我们的工伤生育保险图书资料,虽然按照图书类别进行了分类,划定了相应的阅读区域,但是要想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仍然很费周折。如上所述,由于得不到重视,许多单位的阅览室仅仅是一种摆设,里面的图书资料少得可怜,职工也很难通过阅览室阅读相关图书资料来汲取知识营养。从服务角度来看,大多数单位的图书资料管理还没有采用信息化手段,不能把所藏书籍有效展示在员工面前,或者通过电子显示屏等方式积极向员工推介有价值的图书,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巨大改进空间。
三、积极推进图书资料管理变革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员工有较高的文化知識,而且还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对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管理部门来说,基于其专业性特点,更要求职工有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图书资料管理就是满足员工这一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加快图书资料管理变革,对于丰富员工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进和完善图书资料管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培育知识型员工的需要。
(一)切实提高对图书资料管理的认识。图书资料管理不仅是一个单位的门面,更是员工“充电”的场所。每一个工伤生育保险管理机构都要充分认识图书资料管理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的投入,尽快改善图书资料管理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让图书资料管理成为辅助决策的重要助手,成为培养知识型员工的重要阵地,成为塑造单位文化形象的重要场所,让图书资料管理摆脱“配角”的地位,成为本单位职工都愿意从事的十分体面的工作。
(二)树立服务理念。作为工伤生育保险机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为职工服务”“为单位服务”的理念,抛弃一切不利于实现服务宗旨的“本位主义思想”,一切站在单位和职工的角度考虑如何服务、怎样服务,服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树立服务就是资源、服务就是财富的理念,创新服务理念,开展特色服务、特色活动,优化服务环境,再造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内容,在信息资源与单位和职工之间搭起一座快捷方便之桥,不断增强自身特色。要改变图书资料管理中不根据阅读对象需求而盲目购进图书资料的老传统,实行在对单位和职工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职工和单位需求,及时更新图书资料,真正发挥好图书资料的“参谋”作用、“充电”作用、辅助决策的作用。
(三)加快信息化服务步伐。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完全可以用来提高管理效率。对工伤生育保险机构的图书资料管理来说,虽然大多数单位只有阅览室或者图书室,达不到大型图书馆那样的规模,但是在服务目的上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实行信息化改造,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精准推送水平。可以考虑新进图书通过信息化手段介绍各个学科图书书目,让职工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所要阅读图书的所在类别和图书摆放的具体位置,还要建立所保有的所有图书的电子档案,同时还要分学科、分专业,建立同一学科的子档案,把理论型、学术型与应用型、实用型等不同层次的图书纳入到在同一档案中,让职工能够了解本专业不同层次的图书情况,针对自身学习需求方便快捷地查阅图书。
(四)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读者与文献的重要“媒介”,要突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供知识信息和检索服务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文化知识、检索技术的操作能力。应针对每一个管理人员的专业特点和所负责的工作,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培训,让每一个馆员充实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对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淘汰。可以尝试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中实行标准化管理,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服务制定出量化标准,不断提高图书资料服务的标准化、制度化水平。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鼓励有专业知识的员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对工伤生育保险中所产生的各种“档案”与所存有图书资料,运用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系统化研究,从中探索工伤生育保险管理的科学规律,为提高工伤生育保险的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五)积极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工伤生育保险机构要重视图书资料阅读场所的建设,配备专门的阅览室或者图书馆,一方面方便图书的管理,另一方面方便职工阅读。对已经建成的阅览室或者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能仅仅当作单位的门面来看待。同时,对阅读场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靠制度为职工提供一个和谐、宁静的阅读图书环境。同时,要着重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开展 “零距离”“零推诿”、“零差错”、“零投诉”服务,进一步端正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把阅览室、图书馆建设成为本单位的知识窗口、文明窗口、服务窗口和形象窗口。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张红基.于开源云计算的图书资料信息系统探究[J].情报科学,2011,(06).
[2]陈建国.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5,(04).
[3]林萬涛.浅议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4]潘永兴.“破窗理论”与图书资料管理[J].安顺学院学报,2009,(02).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