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悟+李亚玲+从博云+徐美宵+邹新舒
摘要: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永州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永州市的空巢老人数量迅速增长,情况不容乐观。在本文中,笔者将就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对湖南永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四点措施:1.永州市政府应重视现状,进行调查,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2.加快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本地劳动力资源;3.加强“孝”文化宣传工作;4.建立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组织相关活动。由此得出结论: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现状急需得到改善,当地政府理应加以重视并推行相关措施。
关键词:永州市 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升高。加上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国家的保障政策的实施,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全国都是如此,湖南省永州市当然也不例外。资料显示,湖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2.66万,人占总人口的7.47%。湖南永州市同样也面临着空巢老人数量逐年增长的形势,面对这样的情况,深入了解湖南省永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并就此作出相应措施成为了关键,为此,本文将就湖南省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一、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永州市坐落在湖南省西南方向,北临邵阳,东靠衡阳、郴州。随着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湖南永州的老年人口数量也迅速上升,伴随着老年人口迅增长的是空巢老人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空巢老人的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物质生活水平不高
身为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再身边,他们自身并没有足够的体力去完成足够支付生活所需的劳动,而国家保障制度也还不够完善,无法提供给空巢老人足够多的补助,所以他们的生活所需大部分还是要靠子女;但是子女大多数也没有很大的能力,寄给老人的赡养费用有限,导致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相对处在较低的位置。
(二)精神上的空虚,精神财富匮乏
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和自己的女子亲人在一起,而这一点在如今的永州却很难实现。研究表明,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由于精神上的空虚,空巢老人心理上表现出更多的痛苦、不适、焦虑和抑郁,他们在情感上更为脆弱,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空巢老人因为远离子女,缺乏关爱,沟通等情况,精神财富极其匮乏,导致空巢老人非常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波动,造成焦虑、抑郁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二、关于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的处理措施
基于上文中对永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的分析,整理出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永州市政府应对此保持重视,深入调查,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永州市政府应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就相关情况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出台相应政策,从而完善相关生活保障制度,為空巢老人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以提高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从而提升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保证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
(二)加快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本地劳动力资源
永州市政府应注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推行相应的积极的经济政策,从而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给本人民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以此减少劳动力资源和人才外流,劳动力不再多数涌入外地,空巢老人的数量自然也会下降。
(三)加强“孝”文化宣传工作
永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关文化工作,进行“孝”文化宣传,让民众了解空巢老人的现状,引起民众对空巢老人的重视和关心,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子女。
(四)建立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组织相关活动
永州市政府应组织相关社会公共部门和组织的工作人员,举办为空巢老人送温暖活动;在节假日和重要的时间,给予老人生活补助,或生活用品等;应在社区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定期举行活动,如给空巢老人表演节目;也应多组织志愿者去空巢老人家中,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怀与理解,在相关工作上适当提供便利的途径,尊重并理解空巢老人。
三、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试者对湖南永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条措施。幸运的是,国家已经认识到了空巢老人相关问题的严峻程度,对空巢老人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大形势的影响下,湖南永州也无法脱离,虽然形式依旧不容乐观,但请相信,在国家足够重视,地方也认真执行相关措施的情况下,空巢老人问题必将得到圆满解决。
参考文献:
[1]聂志平,温忠文.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王丽辉.湖南人口发展与社会变迁(1950-2007)[D].中南大学,2010.
[3]卢慕雪,郭成.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02).
(本文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