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2017-04-08 11:40王林
南北桥 2017年6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

王林

【摘 要】学习数学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学习数学还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鼓励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1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要求。不少学生会觉得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难学,这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数学这门课程中与图形和几何有关的内容难度加大了,并且还有一些统计和概率的内容出现,学生们刚接触这些知识时,如果无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觉得有些吃力。为了加强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可能。笔者认为,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工作。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数学课程是理科领域的重要课程,学习数学实际上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一上数学课就愁眉不展,对数学作业更是具有畏难心理,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数学作业难做,在数学课堂上也以消极的态度去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

学生对数学课堂没有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不能够主动地去进行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全没有显现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往往不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下来进行数学,否则,学生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学不好这门课程,这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第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数学这门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许多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是相关的,初中阶段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不能够很快速的理解一些数学课程中的疑难问题,因此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对数学课程丧失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把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困难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渐渐地感受到数学之美,理解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节省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正数和负数的内容时,就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为学生们解释正负数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正负的概念,但一些学生可能粗枝大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就拿温度来说,在夏天的时候,室外环境的温度常常是在零摄氏度以上,而到了冬天,许多地方的室外温度就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用温度的例子来为学生讲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在计算温度时,人们通常以零度为分界線,零度以上的是正,零度以下是负,而在数学之中,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通过这种与生活中温度相联系的方式来讲解证书和负数的概念,学生就能够迅速的理解正与负的概念,明白0的含义,而因为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变得十分浓厚。为了加深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体重来举例子,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某个月体重增加了3千克,某个月体重减少了2千克,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重增长值,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会大大的增加,对于数学课堂学生也会变得十分感兴趣。因此,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联系实际的方式来进行。

第二,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加强课堂导入。一节数学课的课堂导入,实际上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课堂导入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探究学习。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有着非常重要的指示作用,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逐渐学会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选取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在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除了启发式的课堂导入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对问题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进行导入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有效的激发出来,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数学教师应当加以重视。

二、加强鼓励教学

鼓励教学指的是数学教师以积极地态度去对待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之后,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采用比较单一的评价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单纯地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方式显然是不全面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还应当看到学生的平时的作业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以发展和综合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用多种方式去评价鼓励学生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总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加强鼓励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数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